02.26 新時代最可愛的人——致戰“疫”一線的白衣天使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抗美援朝戰爭打響,魏巍從朝鮮戰場回來後,創作的《誰是最可愛的人》報告文學作品,盡顯戰士英雄本色,影響了數代中國人。從此之後,解放軍廣泛地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最可愛的人”。

放眼當下,武漢新冠肺炎病毒爆發,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同舟共濟,共克時艱,但疫情形勢之嚴峻,病毒傳播範圍之廣,感染人數之多,更像是一場沒有硝煙卻又異常殘酷的戰爭。

在這場全面抗疫戰爭中,無數國人用自己的所作所為書寫了不平凡的故事。此情此景,使人不禁聯想到70年前魏巍的發問:誰才是這個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致战“疫”一线的白衣天使

在前往武漢的一列高鐵上,有一位老人面容祥和,卻由於過於勞累而熟睡著。他,便是已至耄耋之年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非典”時期,他的一句“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這裡來”簡短卻又溫暖的話語,讓無數人為之淚目。此次是他繼2003年“非典”之後第二次親自披掛上陣,抗擊疫情。災難降臨之時,他始終如一,選擇在最危險的時刻站在了全國人民前面。

熙攘人潮中的逆行,是這個冬天最感人、最溫暖的風景線。

“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南方醫院醫療隊全體隊員在請戰書上按滿紅手印,作為戰勝過“非典”的英雄集體,他們選擇再次請纓,奔赴一線。

來自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選擇主動請戰馳援武漢,在國家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未曾有過絲毫猶豫。寒風凜冽,吹不滅他們的昂揚鬥志,寒氣襲人,擋不住他們的滿腔熱血。他們知道前方有多危險,卻依然無所畏懼,義無反顧。

車站前,親人不捨地佇立著,部分群眾也自發趕來送行,醫療支援隊伍有序進入車站。他們拖著行李箱,腳步堅定而有力,踏上征途。在這些前往武漢的人當中,既有專家坐鎮,也有青年擔當。

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致战“疫”一线的白衣天使

一位九七年出身的護士,面對記者採訪時表示,為了不讓父母擔心,瞞著他們成為了馳援武漢隊伍中的一員,只因覺得這是“學醫人的本分”。潔白的青春之花,已在勇氣與堅強的土壤中葳蕤綻放。

白巖松說:“醫生這個行當,介於上帝、佛與普通職業之間。”所謂醫者,懸壺濟世,救死扶傷,正如佛一般,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拯救芸芸眾生。

一些白衣戰士因長時間佩戴防護設施而留下斑斑血痕,為方便防護服穿戴而毅然決然地剪去頭髮,為了高效及時進行病毒檢測而徹夜未眠……甚至有些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九零年出生的湖南青年醫生宋英傑,因為10天9夜的超負荷工作,休息過後卻再也沒有醒來;

為了堅守抗疫一線而推遲婚期的武漢醫生彭銀華年僅29歲,未能實現給愛人的承諾,卻永遠地離開了世界;

59歲的柳帆護士,申請延遲退休而堅守於疫情值班崗位,卻不幸一家四口全部感染新冠肺炎;

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不幸去世,妻子蔡利萍護士長只因想再多看丈夫一眼,追著運送遺體的車放聲痛哭……

他們以無畏的勇氣為抗擊疫情付出了一切,青春,愛情,親情,包括寶貴的生命。這些人,以平凡之身軀,置身於與死神鬥爭的最前沿,用勇氣和擔當譜寫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英雄讚歌,真正詮釋了何謂“大醫濟世,小醫救人”的醫者仁心。家國大義,杏林道義,被他們牢牢扛在肩上。他們是真正的勇士。

愈是大災大難面前,愈是考驗黨性覺悟與人生信仰的時候。在疫情爆發初期,防護物資匱乏,奮戰於一線的黨員醫護人員憑藉著簡陋的防護設備衝鋒在前,“赤膊上陣”搶救患者;

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身患漸凍症,他步履蹣跚,卻依舊帶領全院600多名醫護人員夜以繼日,戰鬥至今,用行動守護患者健康的堤壩。

“我是黨員我先上。”鏗鏘有力的話語背後,是鮮亮的忠誠和擔當。“家人、同事倒下了,病人也要繼續救治。”武漢醫生胡明在搶治病人之時得知家人被感染的消息,任憑淚水從眼眶滴落,卻選擇仍然繼續進行救治工作。

初心和使命繪就的人民底色愈發鮮豔,黨徽在防控的每一個角落熠熠生輝。這些奮鬥在疫情防控一線的黨員醫生與護士,真正的告訴了我們:何謂人民利益高於一切。這是最深刻的黨性覺悟,最深厚的家國情懷,也是最閃亮的品質座標。

平凡彰顯偉大,時代呼喚英雄。這些平凡而偉大的醫者,如同一條條清澈的小溪,匯成了磅礴壯麗的歷史長河;也彷彿一塊塊堅硬的砌磚,構成了巍峨聳立的歷史大廈。他們是民族脊樑,時代英雄。

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致战“疫”一线的白衣天使

正如魏巍所言:“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正是千千萬萬這樣的“白衣逆行者”們在國家有難之際挺身而出,默默的堅守與付出著,才讓我們堅定地相信,這次戰役將必定取得最後的勝利。

沒有不可逾越的寒冬,也沒有不會到來的春天。疫情災難終將過去,而這些偉大的戰士將被歷史永遠銘記。

他們,就是這個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