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2020年內蒙古政府工作報告:深化電力體制和輸配電價格改革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2020年内蒙古政府工作报告:深化电力体制和输配电价格改革

北極星火力發電網訊:北極星電力網獲悉,2020年1月12日在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自治區主席 布小林作了2020年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其中指出:

2019年,錫林郭勒至山東特高壓配套煤電項目順利推進;國電投烏蘭察布風電基地一期600萬千瓦示範項目開工建設,是全球陸上單體規模最大風電項目;

2020年,將繼續降低企業用電、物流等成本。

緊跟世界能源技術革命新趨勢,合理佈局和有序推動風電、光伏等產業規模化、基地化發展,加快地熱資源開發利用。

從嚴控制草原核心區新建風電、光伏和礦山項目,支持在荒漠地區、採煤沉陷區、礦區排土場建設光伏電站和風電基地。

深化電力體制和輸配電價格改革,建立有利於產業轉型升級的電價機制。

報告全文如下: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自治區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自治區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

一、2019年工作回顧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也是我區發展進程中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習近平總書記3月5日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7月15日至16日又親臨我區考察並指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為新時代內蒙古發展指明瞭方向,極大鼓舞了全區各族人民。

一年來,在自治區黨委領導下,我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高質量發展,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區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初步核算,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0.9%,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6.5%和10.7%。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穩步提高。鞏固“三去一降一補”成果。區屬“殭屍企業”基本出清。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為各類市場主體新增減負41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降低2.3個百分點,利潤增長3.2%。京呼高鐵建成通車,赤峰至京沈高鐵連接線即將建成,集大高鐵、包銀高鐵開工建設,錫林浩特至丹東高速公路全線貫通。“引綽濟遼”、東臺子水庫等工程進展順利。新建通用機場4個,民用機場達到33個。天驕航空通航運營,大飛機學院正式招生。12個盟市均開通了5G試驗基站。

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編制現代能源經濟發展戰略規劃,支持舉辦第二屆內蒙古國際能源大會。可再生能源併網裝機達到4240萬千瓦,佔總裝機三分之一。錫林郭勒至山東特高壓配套煤電項目順利推進;中石化鄂爾多斯煤制烯烴項目開工建設;中為鄂爾多斯能源煤炭地下氣化示範項目投產;國電投烏蘭察布風電基地一期600萬千瓦示範項目開工建設,是全球陸上單體規模最大風電項目;烏海賽思普非高爐冶煉項目開工建設,冶煉工藝由“碳冶金”向“氫冶金”轉變;全球首個5G無人駕駛礦用車在白雲鄂博投入運行;顯鴻科技“蒙芯”射頻芯片應用在區內外交通、電力、物流等領域。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58.6%,稀土化合物、石墨及碳素製品產量分別增長11.4%和9.6%。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旅遊業總收入增長12%,呼倫貝爾森林草原旅遊列車正式運行。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增速高於上年;直接融資1857億元,同比翻了一番。第四次經濟普查工作全面完成。

(二)聚焦突出問題精準發力,三大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實行風險等級評定,強化政府債務管理,隱性債務完成年度化解任務的270.7%,“十個全覆蓋”拖欠工程款全部清償。投放紓困基金和風險防控基金257.4億元,支持65家企業化解債務風險。清理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672.9億元,超額完成年度任務。在中央支持下,妥善處置了包商銀行風險。在多家金融機構支持下,公路投資公司債務實現重組,包鋼集團77.35億元市場化債轉股落地,全區市場化債轉股總金額234億元,企業債務風險明顯降低。

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開展脫貧攻堅專項行動,預計20個國貧旗縣摘帽、676個貧困嘎查村出列、14萬以上貧困人口脫貧。全年投入財政專項資金99.23億元,其中深度貧困地區投入增長23.4%。在全國率先開展扶貧資產清查和管理試點。北京市及中央單位在資金、人才、技術和產業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扶貧協作、定點扶貧成效顯著。

認真整改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全區空氣質量平均達標天數比例89.6%,提前完成“十三五”二氧化硫、氨氮減排任務。修編“一湖兩海”治理規劃,呼倫湖二期治理工程13個項目全部開工建設,水質惡化趨勢得到初步控制;岱海主要水質指標穩定向好;烏梁素海生態補水6.15億立方米,整體水質由劣五類穩定提高到五類。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年度治理任務全部完成。農用地汙染狀況詳查通過國家驗收,全區土壤環境質量總體優良。

實施生態修復工程,完成營造林1363萬畝,治理水土流失944萬畝。開展大興安嶺毀林開墾整治行動。出臺溼地公園管理辦法。自然保護區內96.7%的工礦企業退出。烏蘭浩特、康巴什、根河被授予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阿爾山市被命名為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支持舉辦了呼倫貝爾國際綠色發展大會。

(三)紮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農村牧區發展取得新成效。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新增高標準農田144萬畝。調整種植結構,壓減籽粒玉米種植,增加大豆、青貯玉米種植。推進馬鈴薯主糧化,對馬鈴薯主產區給予補貼。在五原縣等地實施鹽鹼化耕地改良試點,取得可推廣技術模式。農牧業再獲豐收,糧食產量達到730.5億斤,肉類總產量257萬噸。制定奶業振興政策措施,在磴口、和林格爾開展優質牧草種植試點,奶牛存欄和牛奶產量實現恢復性增長。11個農畜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入選2019中國農業品牌目錄,天賦河套區域品牌影響力居全國第二,產品溢價20%以上。

整治農村牧區人居環境,農村牧區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22.4%,提高6.3個百分點。建制嘎查村硬化路和寬帶基本覆蓋,偏遠農村牧區用電升級改造基本完成,“大棚房”專項整治任務全面完成。在新巴爾虎右旗、阿巴嘎旗開展牧區現代化試點,在突泉縣開展垃圾分類處理試點,在正藍旗開展牧區改廁試點。

(四)加大改革開放力度,發展動力不斷增強。持續改善營商環境,市場主體增長7.2%,民間投資增長6.9%。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間壓縮到100個工作日,企業投資項目核准時間縮短三分之一。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90%以上本級國有資產納入統一監管。國有林場改革任務全面完成,大興安嶺林區管理體制進一步理順。

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全區進出口總額增長5.9%,我區開行中歐班列增長20.4%。實施“一帶一路·光明行”蒙古國行動,開展投資貿易合作、遼代文物展覽、醫療服務、教育文化交流等活動。中蒙兩國簽署建設二連浩特—扎門烏德經濟合作區協議。第三屆中蒙博覽會成功舉辦。與俄羅斯伊爾庫茨克、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等毗鄰地區,建立政府間定期會晤及交流合作機制。實施阿聯酋赤峰“一帶一路”草畜一體化項目,實施以色列巴彥淖爾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加強與日本、白俄羅斯等國家務實合作。烏蘭察布—二連浩特陸港納入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烏蘭察布保稅物流中心獲得批准,鄂爾多斯綜合保稅區、巴彥淖爾保稅物流中心封關運營。支持舉辦了第二屆阿爾山論壇。

深化與科技部、上海交大、華大基因、中國商飛、平安集團、華為、騰訊、北斗航天集團等戰略合作。召開第三屆蒙商大會,蒙商影響力持續擴大。

(五)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升。全力穩定和促進就業,城鎮新增就業26.3萬人,完成年度計劃的119.6%;城鎮登記失業率3.7%,低於控制目標。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得到有效治理。棚戶區改造超額完成年度任務,烏蘭察布市被國務院確定為棚戶區改造工作激勵城市。103個旗縣市區義務教育實現基本均衡,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5.7個百分點。中央民族大學附中呼和浩特分校開始招生。提高退休人員養老金、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解決了部分退役士兵社會保險問題。降低大病保險起付線,提高報銷比例,高血壓、糖尿病等門診用藥納入醫保範圍。“光明行”活動累計實施復明手術2.6萬例。蘇尼特左旗、四子王旗鼠疫疫情得到有效防控。河套灌區入選世界灌溉遺產名錄。烏蘭牧騎開展異地交流演出。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場館全部建成並投入使用。累計建成1271塊社會足球場,提前完成“十三五”建設任務。我區體育健兒在國家級以上賽事中獲得冠軍116個。

深入推進平安內蒙古建設。全面加強礦山、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提升食品藥品、消防、交通等領域安全風險防控能力,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剷除一批黑惡勢力及其保護傘,人民群眾安全感明顯增強。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我們紮實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27個集體和33名個人被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和模範個人稱號。都貴瑪同志榮獲“人民楷模”國家榮譽稱號。編纂《漢蒙法律實用大辭典》。達斡爾語、鄂倫春語、鄂溫克語語言文化大數據採集與平臺建設進展順利,鄂倫春語辭典編纂完成。

黨的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落實。國防動員、雙擁優撫、統計調查、地震氣象、社會科學、檔案史志、參事文史等工作得到加強,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殘聯、紅十字會等事業發展。

我們加快法治政府建設,努力提高政務服務水平。提請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議案9件,制定、修改和廢止政府規章6件,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1346件,辦復率100%。深入推進政務公開,地方預決算公開度在全國排名第三,自治區政府舉辦新聞發佈會137場,壓減會議32%,壓減規範性等文件53%。制定行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實施辦法,各級財政壓減一般性支出28.7億元。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自治區配套辦法,馳而不息糾正“四風”,政府公信力、執行力不斷增強。

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把學習教育、調查研究、檢視問題、整改落實貫穿全過程。堅持問題導向,積極回應群眾關切,著力解決辦事難問題,打破信息壁壘,基本建成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自治區本級行政權力事項由3278項壓減到947項、壓減71%,市場準入、項目審批等500多項政務服務實現了一站式辦理;著力解決房地產、安全生產等領域的突出問題。落實屬地責任,解決了88萬套房屋辦證難、入住難、回遷難遺留問題。錫林郭勒銀漫礦業和烏蘭察布東興化工安全事故,教訓極其深刻,我們認真反思工作中的不足,開展了礦山安全突出問題專項整治,組織專業人員對化工企業進行安全評估;著力防範化解政府債務和金融風險,全區政府債務率持續下降;著力推動補短板,高鐵、航空、能源等一批重大項目取得突破。堅持試點先行,開展了牧區現代化、優質牧草種植、鹽鹼地改良、廁所革命、垃圾分類處理等試點工作。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我們經歷了嚴峻的困難和風險挑戰,成績來之不易。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全區各族人民團結奮鬥、攻堅克難的結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區人民政府,向全區各族人民,向所有關心支持內蒙古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由衷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全區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新動能發展不足,營商環境需要進一步優化。生態建設和汙染防治任務艱鉅。財政金融領域風險仍然較高,一些地方財政運行困難。教育、醫療、住房等方面,群眾還有不滿意的地方。一些政府部門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依然存在。我們一定直面問題和挑戰,勇於擔當,恪盡職守,決不辜負人民期待。

二、2020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我們要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為“十四五”發展和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打好基礎。做好政府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決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全面做好“六穩”工作,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左右;城鎮新增就業22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登記失業率4.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5%左右;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做好今年工作,我們要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準確把握黨中央對自治區的戰略定位,堅定不移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持續用力,確保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對照相關定性定量指標,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確保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

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各項工作要更精準、更精細。嚴格執行退出標準和退出程序,完成現存貧困人口脫貧任務,確保脫貧成果經得起檢驗。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建立脫貧長效機制,穩定扶貧政策。做好返貧人口和新發生貧困人口的監測和幫扶。強化產業扶貧,帶動貧困戶持續增收。加強扶貧資產管理,提高扶貧資產使用效益。深化京蒙扶貧協作和中央單位定點扶貧。開展脫貧攻堅普查。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要聚焦突出問題,把各項治理措施落實到位。推進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和工業爐窯治理,抓好“散亂汙”企業、散煤燃燒、柴油貨車汙染等專項治理。加強呼包鄂、烏海及周邊區域大氣汙染聯防聯控聯治。落實呼倫湖、烏梁素海、岱海水生態綜合治理措施,推進達裡湖、哈素海、東居延海等湖泊治理。整治汙水處理廠排放不達標問題,保護飲用水水源地。控肥、控藥、控水、控膜,治理農業面源汙染,防控重金屬行業汙染,完成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

加強政府債務管理,進一步完善考評機制和獎補政策,確保完成年度化解任務。穩妥處置地方法人金融機構風險,完成包商銀行股權重組。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二)大力優化營商環境

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提升政府服務效能。深化“放管服”改革,著力解決部分領域審批手續繁瑣、辦理時間過長、效率偏低等問題。企業開辦時間壓減至3個工作日以內,不動產登記時間壓減至5個工作日以內。推進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實現一網通辦、異地可辦。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推行投資項目承諾制和部門代辦制。鞏固和拓展減稅降費成效,降低企業用電、物流等成本。深化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堅決治理多頭重複檢查。

鼓勵引導民營企業改革創新,促進民營企業規範健康發展。切實保障民營企業依法平等獲得和使用資源要素,清理與企業性質掛鉤的歧視性規定和做法,完成清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工作。加快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金融業生態環境,加大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信貸投放力度,支持更多優質企業通過資本市場融資,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設立自治區金融租賃公司,組建再擔保集團。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