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戰“疫”路上 你我同行

他們,是戰“疫”一線的親密戰友

战“疫”路上 你我同行

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有許許多多的人肩負責任和擔當,毫不猶豫衝鋒在前,他們或是伴侶、是父子、是母子,但更是戰“疫”中最親密的戰友。

“夫妻檔”隔著屏幕加油鼓勁

2月17日,在中老緬泰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駐老撾班相果聯絡點,雲南省公安廳水上巡邏總隊民警陳明宏執勤結束後,通過視頻和遠在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工作的妻子通話,“親愛的,有沒有按時吃飯?你天天在實驗室接觸檢測樣品,一定要做好個人防護啊。有時間你就多休息,一定要保重身體。”

每天,陳明宏除了日常執勤任務外,還擔負著執勤點老撾語翻譯,今年已是他在老撾班相果聯絡點度過的第4個春節。今年春節,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他主動請纓,積極走訪聯絡點附近的中資企業和靠泊的中國籍商船,摸排企業員工、船員返鄉過年的情況,同時積極向聯絡點附近老撾軍警和群眾開展疫情防控知識宣傳。

由於工作原因,陳明宏長時間不能陪伴在妻子和孩子身邊,平時照看孩子的責任全部落在妻子一人身上。疫情防控期間,妻子被臨時抽調負責對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和留觀病例進行標本採集與核酸檢測,工作量大、人手不足,需要經常加班到凌晨,年幼的孩子只能交由父母照顧,致使他們夫妻、父母和孩子跨三地分居,夫妻二人也只能在工作之餘隔著屏幕互相加油鼓勁。

“疫情結束我第一時間去看您”

“我不在您們身邊的日子,您們一定要照顧好自己,春天已經來臨,陰霾終將散去,我們終會戰勝疫情,武漢的櫻花必將盛開!武漢加油!等疫情結束,我一定第一時間趕回去看您。”這是水上巡邏總隊民警帥星在中老緬泰湄公河聯合巡邏執法駐老撾班相果聯絡點,工作之餘發給在武漢婦幼保健院工作的母親的短信。

在武漢工作生活的父母一直是帥星心中的牽掛,加上母親又是醫護人員,經常接觸患者,更是讓90後的小夥日夜操心。但是對父母的牽掛和擔心絲毫沒有影響他工作的積極性,在完成每日執勤工作之餘,帥星還充分發揮自己之前在部隊參加過衛生員培訓的優勢,主動擔負起了營區日常消毒殺菌、人員體溫測量登記、疫情防控知識宣講等工作,為營區疫情防控工作作出積極貢獻。

抗疫路上“紮寨哥”溫暖路人

战“疫”路上 你我同行

李福是普洱市公安局思茅分局駐六順鎮南邦河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兼南邦河村第一書記、六順派出所教導員,自2017年3月起到普洱市公安局思茅分局掛包點六順鎮南邦河村駐村扶貧,因常年駐紮在村開展扶貧工作,同事和村民們都親切地稱他為“紮寨哥”。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嚴峻形勢,“紮寨哥”積極響應黨委、政府號召,第一時間返回工作駐地,迅速進入戰鬥角色,走在疫情作戰一線。

2月3日,有群眾到村委會反映:“有一名不明身份男子睡在思瀾路23公里的玉米地邊,請救助。”李福迅速組織工作隊員與村幹部一同前往現場瞭解情況,經過排查得知此人系瀾滄縣南嶺鄉南現村村民,原計劃到景訥鄉務工,由於交通管制,未能進入景訥鄉,而此時班車停運,他只好沿思瀾公路走回瀾滄,在路上折騰了10來天,走到思瀾路23公里處時感到疲憊,身上沒有食物也沒有錢,腳受傷了,就睡在路邊。

掌握情況後,李福及時為其提供口罩,組織醫務人員測量體溫並初步檢查身體,在確保身體無異常後,李福為他準備了食物、水並聯系家人將其接回家。

“紮寨哥”說:“我們駐村工作隊在村裡工作,就要踏踏實實做好每一件小事和實事。”

戰“疫”一線的警花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曲靖市公安機關廣大民警、輔警全警動員,全力以赴,在抗“疫”一線,不乏女警的身影,她們是母親、是女兒、是妻子,更是一抹最靚麗的風景線。

郭秋良是曲靖市公安局麒麟分局一名黨員民警,在麒麟區看守所工作17年。今年春節前夕,該所按照上級部署採取一系列緊急措施,重新制定工作輪班制,全所民警、輔警和職工分組,當班的在所裡封閉式連續工作14天不得出所。

看守所在進行緊急動員時,已連續兩年春節在崗位值班的郭秋良主動請戰首輪上崗值守。郭秋良的家中,住著常年患病需照顧的哥哥,還有10歲的兒子、2歲的女兒,丈夫又在外地工作,郭秋良只能將哥哥和兒女託付給70餘歲的父母,自己則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每天的工作,除了對在押人員進行日常監管外,還要對監室進行安全檢查和衛生消毒,與在押人員個別談話教育,宣傳新冠肺炎預防知識,加強心理疏導等工作。

面對這些工作和生活中的問題,郭秋良說這些都不是什麼困難,只有談及其年邁的父母和年幼的兒女時,她眼中才會滿含熱淚。

一名在押人員體弱多病、情緒不穩,郭秋良對其關懷照顧、疏導情緒,看守所為其提供醫療服務,該名在押人員備受感動,特意給郭秋良寫感謝信,感謝監管民警對自己的關心和教育。

“老陳師”的執著與堅守

自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打響以來,大理市公安局開發區派出所全體民警、輔警全員在崗,守卡點、巡重點,走訪排查……陳建林便是其中一員,平日裡大家都稱他“老陳師”。

自接到值守遊客安置酒店執勤任務後,“老陳師”忘記了腿腳的傷病,主動提出去留置點值守。大家都知道“老陳師”身患痛風,而這病一晃就是20餘年,期間去醫院做過兩次手術,可病情卻不見好轉,病情的加劇使手關節變形越發嚴重,現在寫字都有些困難,但他對工作的要求卻從未降低過。

在留置酒店值守工作時間長達16個小時,可“老陳師”卻從未說過累、叫過苦。工作中,“老陳師”每天走訪遊客與他們溝通交流,積極聽取遊客的意見和建議,認真收集住宿生活中存在的問題,配合衛生防疫人員做好出入酒店人員的體溫檢測登記等工作,一天下來不知道爬了多少層樓梯、走了多少里路,儘管如此,他仍然以堅韌不拔的意志,完成一天又一天的查控任務,特別是登記信息時忍著雙手關節疼痛也要自己登記。“我就是擔心年輕人性子急,怕登記信息出錯,在這特殊時期,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事情容不得半點馬虎。”

戰“疫”路上最深情的表白

战“疫”路上 你我同行

她是“白衣天使”中的一員,他是“藍衣衛士”中的一分子,在抗擊疫情的戰場上,他們舍小家顧大家,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初心和使命。

龔開兵是富源縣公安局民警,其妻子侯瑞麗是富源縣人民醫院產科副主任,疫情一發生,她便主動請纓加入發熱門診,衝在戰“疫”前線。

“這場新冠肺炎疫情來得毫無徵兆,但並沒有給我們這個普通家庭帶來很大的影響,更多的是冷靜和從容。面對這場突發的疫情,我和丈夫都在第一時間遞交了請戰書。”侯瑞麗在日記中寫道。

讀初一的女兒說:“媽媽,你們回來的時候,我帶弟弟躲在小房間,你們去上班了,我再把弟弟帶出來看電視。”

龔開兵聽了女兒的話後十分贊同:“就按女兒說的辦,這次戰“疫”,我們倆都在第一線,我們是戰友,就一起上陣吧,女兒和兒子是後備軍,他們也是小戰友,應該相互照顧……”聽完龔開兵的話,侯瑞麗點點頭。

2月14日,侯瑞麗在朋友圈看到丈夫龔開兵坐在獻血車內,她知道龔開兵又去獻血了。“老公,夜已深,你睡了嗎?明天天冷,你才獻了血,自己要注意保暖哦!老公,若要說我是白衣天使,那你就是名副其實的藍衣衛士,讓我們共同努力,拼出那片飄著白雲的藍天,太陽就要升起,疫情終將退去。”當晚,侯瑞麗給龔開兵發了一則信息,忙碌的兩人通過這樣的方式隔空傳愛,這是他們夫妻在戰“疫”路上最動情的表白。

战“疫”路上 你我同行

凌晨2時許,雲南省工人療養院籠罩在夜色裡,安置在這裡的滯留旅客們都進入了夢鄉,只有門口的安全防控崗亭裡透出些許燈光,整齊的踏步和敬禮,換崗的執勤民警無聲地完成了交接班。

“我們30名隊員每天分三班24小時輪流值守,這個防控崗亭的主要工作就是防止人員隨意進出,保障安置點裡正常的生活秩序,確實需要進入的人員要配合衛健部門開展檢查。”執勤民警說。

1月28日,昆明市公安局西山分局按照上級部署安排警力到西山區兩個集中安置點工作,主要配合相關部門轉運滯昆旅客、疏導群眾情緒、開展防控監測以及幫助安置點人員解決實際困難。

“我沒發燒,不住在這裡,我要回家。”一名入住安置點的女子情緒激動,拒絕配合民警的工作。

“我們積極安撫她的情緒,耐心講解疫情防控法律知識,並積極聯繫將其在另一個安置點的女兒接過來團聚;得知她還沒有吃晚飯,我們的同事給她送來方便麵和水果。第二天,她的情緒再次波動,不配合醫生檢測體溫,我們又對她進行心理疏導,最終其配合醫生量完體溫,現在工作都能順利開展。”民警說。

自西山區兩個集中安置點設立以來,全體成員統一思想、勠力同心、全力以赴,每天要檢查並對外賣、快遞消毒100餘份,每天對值班區域消毒20餘次,配合衛健部門定時對安置人員進行體溫檢測2次,幫助群眾提供生活必需品和急需藥品,協助城管綜合服務中心核實過往車輛駕乘人員登記信息並測量體溫。同時,播放疫情防控應知應會語音宣傳廣播,協助安置點進行安全隱患排查和人員安全防護工作。

“謝謝你們的幫助和關心,我們在這裡生活得非常好。”來自湖北的遊客小魚在西瓜視頻上開了直播,對昆明市西山區集中安置點的生活點贊。

近在咫尺難相見

战“疫”路上 你我同行

他叫劉德林,是楚雄市公安局網安大隊民警,也是楚雄市公安局疫情防控應急處突小分隊成員。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劉德林24小時駐勤在單位,他的妻子林曉梅在東瓜鎮衛生院工作。

由於工作特殊性,劉德林夫婦各自奔忙在崗位上,雖然就在一個城市,近在咫尺,但半個多月以來竟從未謀面。

劉德林主要從事網絡安全管理工作,自疫情發生以來,他和同事們僅用一個上午就完成了對楚雄市51家在線經營網吧的後臺管控、關閉工作,有效防止人員聚集。同時協助相關部門人員開展信息核查工作,以最快速度完成一對一電話核查任務。

期間,劉德林被抽調到疫情防控應急處突小分隊後,承擔著疫情管控重點住宿小區的值守工作,還要配合醫務人員對進出小區的人員進行檢查,為了儘量能讓小區居民減少出行,他看到有人給小區居民送菜、送東西,便主動當起“跑腿”。

過年前,林曉梅身體不適,吃藥後略有起色。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林曉梅和丈夫一起投入抗“疫”工作,承擔著醫院大部分場所的消毒工作,由於勞累,病情反覆,可她直到需要住院治療時,才打電話告訴劉德林。因為生病,她在醫院見到了10余天未歸家的丈夫。

“現在已在風險的最前沿了,不能讓其他同事多擔一份風險。”短暫的相聚後,劉德林又趕回單位駐勤。(雲南法制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