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評《窈窕淑男》:優點顯而易見,這幾點不足卻很隱蔽

人家都說,男生穿女裝要麼0次,要麼無數次。對於此言論,奧斯卡影帝達斯汀·霍夫曼或許深有體會。這位演員曾出演《雨人》、《克萊默夫婦》、《畢業生》等諸多經典電影。不過,這一回咱們要聊的是這一部1982年的電影——《窈窕淑男》。在這個電影中,達斯汀·霍夫曼化身女裝大佬,引發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評《窈窕淑男》:優點顯而易見,這幾點不足卻很隱蔽


(一)

我看完《窈窕淑男》之後覺得,這個電影還挺有意思,觀影體驗不錯。然而,當我剛準備寫影評的時候,卻又發現難以下筆。這個反差反而引起我的思考。

《窈窕淑男》無論是整體故事結構,還是細節場景,都可圈可點。宏觀上,《窈窕淑男》的三幕結構頗為清晰。第一幕快速鋪墊,以簡練的臺詞和動作塑造主角形象,讓觀眾意識到這是個蠻橫、刻薄卻又富有才華的演員。僅20分鐘,電影就進入了第二幕,主角女裝生活很快往好的方向發展,爾後又徐徐下降,從各方面逼迫主角。而在第三幕,主角在電視直播前大膽摘下假髮,揭曉自己身為男人的真相。同時,主角在這一過程還學會了關心他人,不再是那個刻薄的男人。

而在細節場景上,戲劇張力從不缺乏。並不是說演員的大喊大叫、張牙舞爪就是戲劇張力,而是說矛盾衝突很激烈。主角想要這樣,而別人想要那樣,彼此毫不退讓,雙方的對白和動作更是給人以拔河較勁的既視感。這樣的戲劇張力貫穿《窈窕淑男》諸多場景。簡而言之,《窈窕淑男》整體節奏比較輕快的,臺詞凝練,劇情發展也毫不拖泥帶水。於我而言,這樣的故事設計頗有美感。

評《窈窕淑男》:優點顯而易見,這幾點不足卻很隱蔽

除此之外,無論是靈感構思還是演員演技,《窈窕淑男》也都很不錯。看著影帝達斯汀·霍夫曼穿上女裝,戴上假髮,化好濃妝,吊著嗓音,搖身一變成為“另一個女人”的時候,確實讓人感覺很有看頭,喜感十足。他被男演員強吻,又被女演員認為是同性戀,甚至還收到一箇中年男人的求婚戒指。這些遭遇逼得主角抓狂,卻讓觀眾會心一笑。

評《窈窕淑男》:優點顯而易見,這幾點不足卻很隱蔽

有意思的是,《窈窕淑男》還非常善於運用「真香定律」的打臉,來增加電影的喜劇性。上一個鏡頭,主角以諷刺的口吻提出某些方案,暗示自己才不會那麼做;下一個鏡頭直接就是主角直接採用那些方案。上一個鏡頭,主角笑稱帶小孩能有多難;下一個鏡頭直接就是主角面對小孩露出“我太難了”的表情。這些“光速打臉”的場景銜接,也是電影喜劇感的組成部分。

更讓人嘖嘖稱讚的是,達斯汀·霍夫曼在《窈窕淑男》飾演了三個角色,分別為主角本人、主角扮演的女人,以及主角扮演的女人所扮演的電視劇角色。出演三個角色本就不是易事,達斯汀·霍夫曼還將三個角色演得個性鮮明,辨識度頗高。從這點來看,可以說達斯汀·霍夫曼的演技撐起了整個電影,讓人印象深刻。

(二)

既然《窈窕淑男》有以上這麼多優點,為何我又會覺得難以下筆呢?事實上,在開始思考這個問題之前,我確實不知道怎麼影評。上文提及的優點是實打實的,絕非虛言或湊字數,但它們卻又是顯而易見的。只要看過《窈窕淑男》,免不了稱讚喜劇性、女裝情節有趣、演員演技出眾等。如此顯而易見的東西,我又何必影評?為何不直接看電影?為此,我不得不更深入的思考。

評《窈窕淑男》:優點顯而易見,這幾點不足卻很隱蔽


首先,對閱片量大的觀眾來說,《窈窕淑男》並非絕對新鮮。這種變裝類的故事類型並不少見。也許《窈窕淑男》在1982年稱得上亮眼,但放在現在確實不算絕無僅有。此前我便看過不少變裝類故事,譬如《小姐好白》、《特工佳麗》、《肥媽先生》等電影。看得多了,這類故事的套路也熟了,新鮮感也就少了。

當然,相比大多數變裝類電影,《窈窕淑男》的水準其實還是高一些的。除了影帝飆戲,《窈窕淑男》的故事主題本身也稍微深一些。變裝類電影的一個明顯特徵就是喜劇性,有時候甚至會因為過度強調喜劇性,導致人物形象扁平化,故事深度上也有所欠缺。

而《窈窕淑男》在男女變裝的時候,除了注重主角的成長變化,故事也針對男女地位進行了討論。但是,這些討論大都以諷刺性的細節來表現。比如,導演對女演員百般挑剔,但男主演卻連臺詞都記不住;導演點名男演員時直呼其名,點名女演員卻用“寶貝”一詞。這些細節能看出女性被輕視,但是也就僅限於此,《窈窕淑男》在這個話題上淺嘗輒止,並未過多深入,所揭示男女地位問題也都不痛不癢。

主角男扮女裝所學會的是體諒他人,但這一成長並非只有男扮女裝能實現。《男人百分百》通過一個讀心術的魔法,也讓大男子主義的主角學會體諒他人。在男扮女裝的過程中,《窈窕淑男》並沒有讓主角更深入女性群體,這並不令人意外。畢竟,電影的主題是讓一個刻薄的男人學會體諒他人,並且還要優先兼顧喜劇性。換言之,《窈窕淑男》更強調有趣和喜劇性,和一眾變裝類故事風格差別不大。儘管有主題昇華的痕跡,但比其他同類型電影強得有限。

評《窈窕淑男》:優點顯而易見,這幾點不足卻很隱蔽

其次,《窈窕淑男》最為人稱道的,莫過於達斯汀·霍夫曼的演技。畢竟是影帝,演技確實讓人無可挑剔。但另一方面,飆戲的影帝也導致了其他配角黯然失色。且不提配角演員的演技,就說這劇本故事,配角的人物形象刻畫就遠不如主角。《窈窕淑男》將鏡頭太過集中於主角,而配角則有些淪為背景。

即便是主角愛上的那個女人,也很難看出她除了好看外還有什麼魅力。要知道,主角在最後為了以真心換真情,大膽的在電視直播前摘下假髮,恢復男性之身。這意味著他拋棄名聲、財富、事業,只為換得心上人的真心。如果電影不增加一些戲份,展示這個女人的魅力,那麼主角最後的行動就顯得不那麼有說服力。相比之下,《男人百分百》則用了很多鏡頭來刻畫女主,使其富有魅力,因此男主最後放棄職業前途而選擇女主的行為較為合理。

評《窈窕淑男》:優點顯而易見,這幾點不足卻很隱蔽

第三,《窈窕淑男》的故事設計很精簡幹練,這很好,但它在故事大轉折上卻稱不上好。回顧一下主角的起點,他演技出眾,但糟糕的性格得罪了所有導演製片人,因此中年的他依舊窮困潦倒,要靠當服務員謀生。那麼,在故事的最後,當主角決定拋棄財富、事業前途、名聲來換得女人真心時,他冒了什麼風險?

乍一看,主角失去了很多,但是他本來就沒有那些東西,最終後果也不會比起點更糟糕。檢視整個故事始末,主角從一個窮人,變為一個窮人——這可不是理想的轉折幅度。生活只是恢復原樣,這導致他在高潮時的決定變得沒什麼力度,主角的愛情也間接變得廉價。對比之下,《落水姻緣》的主角放棄繼承億萬財富,只為和心愛的女人共度餘生,這一高潮動作的力度顯然強於《窈窕淑男》,也更能體現“愛情價更高”的主題。

結語

由著一段反思而起,我又一次在影評過程中體驗到“發現新觀點”的樂趣。毋庸置疑,《窈窕淑男》的故事是優秀的,觀影體驗也很不錯。甚至,我所提到的不足並非硬傷。有成長的主角、出眾的演技、男扮女裝的喜劇性,這幾點足以讓觀眾滿足。但如果將注意力從這三點移開,卻會發現《窈窕淑男》依舊還有提升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