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這部電影如同《肖申克的救贖》一般,第八十五屆奧斯卡的無冕之王


這部電影如同《肖申克的救贖》一般,第八十五屆奧斯卡的無冕之王


“我們每一次作惡,每一個善舉,孕育我們的未來。”“我們的人生和選擇,人生的每一次交集和邂逅,都可能設定一個新的航向。” 今天為大家介紹一部燒腦電影《雲圖》。時長3個小時的燒腦電影,愛者視之如珍寶,厭著視之如糞土這樣的詞語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

當然,在介紹這部電影之前,我們不得不說說著部電影在當年有多麼的牛,先從主演的陣容上來說,湯姆•漢克斯、哈利•貝瑞、吉姆•布勞德本特、雨果•維文、吉姆•斯特吉斯、裴鬥娜、本•威士肖、蘇珊•薩蘭登、休•格蘭特等影星主演,隨便一個人都可以看做是好萊塢的當家明星,主要角色14位演員,在6個故事裡,演繹了64個角色,無論是對各個角色的刻畫,還是化妝以及後期製作,都能讓人對每一個故事記憶猶新。

一部電影分成了6個小故事,電影的前20分鐘,節奏和劇情彷彿雜亂無章,因為它不像是我們觀看《我和我的祖國》這樣的明瞭和輕鬆,每一個故事又被分成了若干個片段交替上演。直到後半段我們才發現六個故事看似獨立卻彼此相互間存在著某種神秘的聯繫。六個故事不同時代,看似毫無關聯的小故事串聯。分別發生在1849年殖民地時期的南太平洋群島,1936年的充滿學院氛圍的英國劍橋,1973年的美國舊金山,2012年的當代英國倫敦,2144年的韓國新首爾,以及人類文明毀滅之後回到冷石器時代的夏威夷。第一個故事,是黑人對種族歧視的個體反抗;第二故事,是文藝青年對同性戀、家境、資歷歧視的個體反抗;第三個故事,是幾個老頭對監獄式養老院管理的小群體反抗;第四個故事,是女記者代表的普通民眾對為利益不擇手段的大公司的反抗;第五個故事,是星美代表克隆人對人類極權制社會的群體反抗;第六個故事,是文明人類對已迴歸原始的野蠻人反抗和對整個地球世界的逃離。6個故事是嚴格按時間順序的,4個發生在過去,2個發生在未來。這6個故事是每個歷史時代的剪影,我們看到了從第一次工業革命(也就是整個人類現代化進程)以來,人類的命運走向。人們經歷了技術革新,廢除了奴隸制度,進入資本主義時代,未來將科技和對自然的剝削濫用到了極致,終於耗盡了地球資源,使地球變成一片荒蕪之地,(愛因斯坦說,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用什麼武器,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戰的武器一定是棍子和石塊)終於不得不將文明傳播到宇宙的其他位置。人類文明的進展是以毀滅自身環境作為代價的。 整部影片看似雜亂無章,時空次序混亂,實際上都被某種橫貫古今的神秘力量聯繫在了一起。這種力量並不虛幻,因為誰都不是一座孤島,每個人的行為都會產生相應的後果,而這種後果又會影響到之後一切的發生。如同蝴蝶效應一般,因果循環推動了世界的進程。把他們聯繫起來看,會有很多不可思議。

有人可能會問,為何《雲圖》在第85屆奧斯卡上顆粒無收,或許它真的很想《肖申克的救贖》一樣,是那年奧斯卡的無冕之王,製作團隊中累計有67個奧斯卡獎提名。電影經典臺詞甚多,音樂和視覺效果非常好,加之不落俗套的演員編排和邏輯清晰的敘事結構。《雲圖》是一部會對電影史產生巨大影響,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佳作。一部陶冶靈魂的電影,千萬不要以為你能認出每個角色你就看懂了故事,也不要以為你能記住點題性的臺詞你就明白了主題。一個靈魂,六次輪迴,一次人類文明的交替,靈魂彼此交織關聯,一切都已存在,一切都可能因為信念而改變,一個靈魂的覺醒不過像無邊無垠的海洋裡的一滴水,但沒有滴水,何來海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