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積德無需人見,行善自有天知


積德無需人見,行善自有天知


中國古人認為,如果一個人的善行讓別人知道了,這叫陽德。


如果一個人做善事不求人知道,也不讓人知道,這就叫積陰德。


陽德報的快,你做了好事,別人知道了,或者故意大張旗鼓,接著別人的稱讚抑或物質的回饋就會紛至沓來。古人認為這不是積德的表現。


就像賺錢和花錢一樣,賺的錢接著就花了,不會有積蓄。所以,陽德積不久,甚至隨修隨報。

積德無需人見,行善自有天知

《淮南子·人間訓》中說:


有陰德者必有陽報,有陰行者必有昭名。”


做好事不讓人知道叫陰德。只有陰德才是真正的積德,陰德後面的福報大,積得久。


古人主張行善不欲人知,你暗暗裡做好事、積陰德,雖然沒有人知道,但卻是真實的在積累和增長。


陰德積得久,且越積越大。所以我們做了好事最好不要讓人知道,不讓人知道你的德行就越積越厚,後面你的福報就大。


積德無需人見,行善自有天知


《周易》中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當你的陰德積累到一定程度,所得的福報也必然有餘。


這種福澤和福報是“有餘”的。不僅在當世,甚至福澤你的子孫。我們看孔子的家族、范仲淹的家族都是這樣。


積德無需人見,行善自有天知


一個人如果主動宣揚自己的善行,其實就已經是動機不純了。


如果做了點善事便大肆宣揚、沽名釣譽,使名譽超過了實得而浪得虛名,那麼這種“陽善”,非但得不到福報,反而多遭橫禍。


積德和消罪,是一個道理。善行不欲人知,意思是真正的德行,要暗地裡積累和增長。而自己的罪惡要懺悔。

積德無需人見,行善自有天知


佛經裡講懺悔消業障,罪惡發漏出來,誠信懺悔改過,罪惡不但不會積累,反而會減輕,甚至慢慢消除。


罪行就是要讓別人知道,越多人知道越好。罪如霜露,太陽一出,什麼罪業都消融。


曾國藩:“為善最樂,是不求人知。為惡最苦,是惟恐人知。”


曾國藩認為,做了好事不讓人知道,這是最大的快樂。這種快樂能升起人體的陽氣。


而一旦懷抱一顆功利心去做好事,做點好事就要別人知道、稱讚,這種人不是真正的善人,他的內心也得不到真正的快樂。

歡迎關注 修心修行,提升智商、情商、財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