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河南安陽:棒槌配捶布石,“風箏”撐線,紡線、漿染、打洛子


河南安陽:棒槌配捶布石,“風箏”撐線,紡線、漿染、打洛子。消失的紡車織布機,紡線拐線漿線,2尺多寬的布面需要580根紗線。

河南省安陽市滑縣民俗博物館內展示的我國傳統木製織布機,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農村地區的家家戶戶用它織布做衣裳。

一輛木製的紡花車子,吳伯簫寫過一篇《記一輛紡車》,講述了延安大生產時期軍隊上下紡花的故事。搖車,抽線,配合恰當,成為熟練的技巧,可不簡單,需要用很大的耐心和毅力下一番功夫才行。

風撐,又稱風箏,木製紡織機械之一。將打車繞成的線拐漿過之後,放在“風箏”上撐開,然後繞到絡子上,備經線用。

紡花車子、織布機,年歲稍長的人都不陌生,在廣大農村都能見到。現如今,紡花車、織布機幾乎絕跡,紡花車的吱呀聲,織布機的哐當聲再也難聽到。紡花車、織布機成了稀罕文物,年輕人不懂它們有何用。

紡花車、織布機是中國自給自足的農耕經濟的產物,自古以來是農民重要的生產生活用具。織布機不僅承載著傳統的農耕文化,更承載著傳統文化的大道。

孟母“斷機教子”使孟子養成了誠實不欺的品德和堅韌刻苦的求學精神,為他成為儒學大家奠定了基礎。

手工織布的織造工藝極為複雜,過去織布,要從採棉紡線開始,到上機織布,要經過軋花、彈花、紡線、打線、漿染、沌線、落線、經線、刷線、作綜、闖杼、掏綜、吊機子、栓布、織布、了機等幾十道工序。

紡線、漿染,打洛子、經線,織2尺多寬的布面就要580根紗經下去,按排列順序一根一根穿過梳線器拉緊,過程頗耗功夫。布織得也慢,一個熟練的織工,一天最多隻能織出7、8尺布。 工業化的大生產已經讓傳統手工紡織技藝淡出了我們的生活,但時光始終抹不去腦海中那溫情的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