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從《論語》、法律、道義與情感方面都應該原諒歌唱家蔣大偉


從《論語》、法律、道義與情感方面都應該原諒歌唱家蔣大偉


蔣大為老師怒批草根明星亂象視頻所引發的熱議,已經降溫了,風向已經轉移了,在我剛寫的網文《藝術家蔣大為怒批視頻炒出來了十個金豆子》中,截止目前為止,只在今日頭條上閱讀人數9萬,在767條留言評論中,多數心裡還是不服氣,但也有10個人表示對蔣大為老師應該包容與原諒。

一、輿論導向從“聲討”到“包容和原諒”轉移的理由。

從我個人角度講,我作為一個農民代表(因為我在農村生活了37年),我至始至終,一直堅持:堅決徹底地批判蔣大為老師的不恰當的言論,因為在他的言論中有明顯的歧視農民的傾向,這一點無論從每句的用詞,全篇閱讀後,再結合其語氣與語調,鐵證如山。因為絕大多數農民朋友都能看出來,而且,蔣大為老師又出來道歉,這足以說明他是對他的錯誤言論道歉。

既然視頻材料、網民的鑑賞力和當事人的承認已經作證的事實了,竟然還有自做高深、聰明的人發出了這樣的聲音:“這是有意抹黑某人!”我懷疑這樣的人是不是腦殘呀!要麼就是老年痴呆了。

因此,蔣大為老師的言論錯誤是任何人都無法漂白的!如果在這件事情上再不堅持原則,那就是對網民智商的巨大愚弄!拿網民們當猴耍。

總之,我們要充分肯定網民們在正確輿論方面的重大作用,因為孔子說:“攻乎異端,斯害也已”意思是:攻擊那些不正確的言論,禍害就能消除。那些言論明顯時錯誤的,我們也實施了強有力的攻擊。所以,以前我們的行為是正當的,也是正義的!

目前,我們要解決的問題已經解決,就不應該再譴責這位老人了,應該包容和原諒他,不再追究!

二、包容和原諒蔣大為老師的情感依據:

1做事不要太絕情。蔣大為老師的道歉不但作證了自己的錯誤,而且也為我們原諒這為老人提供了最有利的理由。在咱們農村有句諺語:“殺人不過頭點地!”意思是說:做事要留有餘地,給別人留退路,也給自己留後路。

2做人不要太殘忍。錯誤犯了,網民們要求他承認錯誤,他也承認了,我們還在聲討,還在心中憤憤不平那就過火了,我們不要求別人對農民朋友殘忍,對一個承認錯誤的老人再如此步步緊逼,那我們不變成我們所反對的人---殘忍了嘛?

3我容人,才顯我度量。另外,從實質上講,正如一位網民所說的:“這是一種社會現象,絕不是一個人有這樣的毛病!”既然,我們真正痛恨的一種社會醜惡的現象,我們更應該原諒他!孔子說:“我不容人,我無量!”意思是:我不能容忍別人的錯誤,我就是一個沒有度量的人。這是一個已經承認的錯誤,我們更應該包容他!因為我們都想做一個有胸襟,有度量的人,而不是我們所厭惡的心胸狹窄的人呀!

三、不跟風、有主見、有慈悲心和愛心,原諒蔣大為老師的《論語》依據:

A 孔子說:“可與立,未可與權”意思是說:“

可以同他一道事事依禮而行的人,未必可以同他一道權衡輕重。”視頻是多年前的事情,在疫情特殊時期突然拋出,這才引起了熱議,最初人們是一種正義的禮的行為,問題弄清楚了,錯誤也指出來了,當事人也承認了錯誤,這已經達到目的了,若再有人挑起事端,再揪住“小辮子”不放鬆,誘導大家,那就不人道了!網民朋友們,我們要權衡利弊呀!不能再湊熱鬧了!

B 孔子說:“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之。”意思是: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而不促成別人的壞事。而小人則恰恰相反。網民朋友們,從此打住,因為我們要做君子,不做小人;以前那樣做就是君子,現在不聲討也是君子呀!

C 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君子以自己正確的意見來糾正別人的錯誤,使一切做到恰到好處,卻不肯盲從,不附會;而小人只是盲從附會,卻不肯發表自己的不同意見”

前段時間,網民朋友們已經發現了錯誤,把事情已經做到恰到好處了,再跟著所謂的“潮流”走,那就是盲從和附會了,那就不是君子了呀!

D 孔子說:“見義不為,無勇也”意思是說:“見應該挺身而出的事情,卻袖手旁觀,這時懦夫!”大家在此之前,都挺身而出,仗義執言,堅持正義,那是英勇的壯舉;現在包容和原諒這位老人也是勇的壯舉呀!相反,我們不原諒他,我們就是懦夫了呀!

E 孔子說:“既往不咎”,意思是說:“已經做過的事情,就不要再追究了。”我們分析過,譴責過,聲討過,當然也有個別激烈的言辭,既然這些事情已經做了,目的也達到了,就不要再追究下去了吧!

F孔子說:“仁者安仁,智者利仁”意思是說:實行仁德的人心安,而聰明的人則利用仁德。網民朋友們,不要被所謂了“聰明的人”利用我們的仁德去幹違揹人倫道德的事情呀?

四、包容和原諒蔣大為老師的道義上的依據

1 蔣大為老師對農民歌星朱之文的幫助。

大家都知道:朱之文的是男高音,不可否認他能翻唱很多歌唱家的歌聲,但我個人的感覺是:他翻唱的最好聽的歌曲,出除了楊洪基老師的《滾滾滾長江東逝水》外,其次就是蔣大為老師的幾首名曲,這一點我們不得不承認吧,如果朱之文只唱“滾滾長江東逝水”,沒有蔣大為老師的其他名歌作補充,觀眾們也會感到乏味吧!

雖然是朱之文自學成才,但《在那太花盛開的地方》《牡丹之歌》《敢問路在何方?》是蔣大為老師改造並唱出了模板來的呀!也就是說在音質,音調、停頓、拖音、節奏、高低、情感方面的修補與完美方面也是蔣大為老師之功吧!一步好的唱片,對模仿的歌手來說就是一個好的階梯呀!就好像學生所使用的好的參考書呀!

我是學英語的,我學的是張道真編寫的《大學英語語法》,這位教授去世多年了,但在我的心目中,他依然是我很崇拜的教授,因為書店裡很多英語語法書,但對我來說,唯獨這本書好用,講解透徹,練習也精煉。我的英語語法曾經獲得德州地區第一名,幾十年過去了,我很感激他。

因此,雖然蔣大為老師沒有給他上過課,但朱之文卻研究了他的歌曲幾十年,所以在中國大地上出現的這個愛國的、深受大家歡迎的歌星的出現,也有蔣大為老師的一份功勞呀!

2 是中國傳統家庭倫理道德的偉大的楷模之一

網友朋友們,無論在娛樂圈,還是在文學界,有沒有注意到這樣醜惡的現象:先說文學界,有的作家很出名,是著名作家,作品寫得也很好,但是,當我們看他的生平時,我們就會很討厭他,拿起他的作品來我們總有種要嘔吐的感覺。因為在他成名前,是個窮小子,對漂亮姑娘窮追不捨,終於把姑娘追到手了,孩子也有了,但是,當他成名後,又把前妻甩了,然後,又追下一個漂亮姑娘……丟棄糟糠之妻的著名作家還少嗎?但他們滿嘴文化,滿嘴仁義道德,出口成章,全是高深的文學……而他們恰恰又是糟蹋中國文學與文化罪魁禍首之一呀!再比如在娛樂圈,兩婚的,三婚的,很多,這些名人對中國的倫理道德肆意踐踏,還少嗎?

而蔣大為老師是從一而終的歌唱家,儘管這幾天他的經歷大家都如數家珍很熟悉了,他沒有緋聞,而且對自己的妻子和女兒充滿了真誠的愛,這難道不是楷模嗎?

另外,他懂得感恩,比如,在他的一個視頻中,他說,他的伯樂是一個不曾見面的普通士兵,老家是天津,雖然他不記得他的名字,但這個推薦人,他卻一直銘記在心。至少這件事情說明他有感恩之心,而感恩之心正是我們現在所需要的。

五、法律和感情依據

1 傳統觀念:不與老人計較 :農村有句俗話:“老小孩”,意思是說,對老人不要計較,因為老人說話行事像小孩。蔣大為老師畢竟是73歲的老人了。我記得我父親這麼大歲數的時候,想怎麼說就怎麼說,一家人都不與他計較。

2 法律依據:蔣大為老師現在還是持有中國國籍的公民,他理應受到法律保護,而且,在國際上,中國人都是一個大家庭中的成員,既然蔣老師是咱們家的人,他犯了點小錯誤,就因為這樣我們就排斥他,歧視他嗎?我們痛批他對農民朋友歧視的言論,反過來我們再歧視他,這就不合理了。因為不允許別人犯錯誤,我們可以犯這樣的錯誤,那就行不通了。

孔子說:“孝弟也者,其為人本也”意思是說:“孝順父母,敬愛兄長,這就是仁的根本呀!”按照孔子的理論,只要是長輩我們就應該孝順,沒說長輩犯過錯誤,我們就不孝順他了呀!因此,從這個角度上講,我們應該尊重他。

六、為蔣大為老師進行全方位辯護

在我的網文留言評論中網友們提出了種種責難或疑問,我把大家最關注的幾個問題一一為蔣大為老師辯護。

1視頻中為什麼表情如此輕蔑、語言如此尖酸刻薄?

我看了《老梁故事會》中有這樣一個很重要的細節,蔣大為老師29歲就是中央歌劇院的院長了,年輕有為,很早就進入了領導班子,我們再看看身邊的中層幹部,不管是公司、還是工廠,很多都有很嚴肅的表情,因為這樣才會有震懾力,所以,久而久之,表情都顯得很嚴肅了,遇上事情,尤其採訪時,一緊張,更嚴肅了。

關於語言的直接中帶著尖酸刻薄。孔子說:“視其所以,觀其所由”意思是說:“瞭解一個人,首先看他的所作所為,再觀察他歷來做事的動機以及做事的方法。”

有位網友在我的文章後面的留言中,給我提供了蔣大為老師以前當評委的視頻,當他評論時,他說話就是很直白。所以直白就是他的特點。

至於用詞不當,尖酸刻薄方面。我的理解是這樣的:有句話叫“言為心聲”;還有句話叫:“詞不達意,言不達意、言不由衷

我舉個例子:農村中,有個年輕人,他的第一個孩子出生不久,得病死了,第二年又生了一個,很高興,一家人喝喜酒,有個說話很直接的朋友也來了,一進門,說“恭喜!恭喜!這次可要照顧好,別讓他再病死了!”

他的這句話弄得一家人都不高興,因為大家都知道他不會說話,也不與他計較了。在我們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人呢?很多。

我們結合蔣大為老師以前的說話方式和他的特殊的經歷,我們得出這樣的結論:那段文字的表情和語氣是他長期在領導工作崗位上形成的,而他的語言用詞不當是他言不由衷,言不達意造成的。我們再結合他的道歉語中:“這是綜藝頻道逼我拍攝的。”結果就出現了視頻效果。

2 對“明明拜師了,為什麼不承認,這不是打臉嗎?”的辯護

我對這兩段視頻反覆研究了一遍,雖然有拜師的儀式,但蔣大為老師在第二個視頻中說,只是個儀式,並不是真正師徒關係,沒有教他一個字。”蔣大為老師說的都是實話,實話實說。

為什麼他不說點好聽的呢?上一段根據孔子的歷史考察法,結合他以前的評委表現---說話直接,所以,這個問題就不必要糾結了,是符合“言為心聲”的,並無惡意。

3 對“我不喜歡朱之文這個人”的辯護。

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人,也有自己所不喜歡的人,大眾或多數都喜歡的人,也有人不喜歡。這是一個確切的事實。

比如:在一個辦公室裡有十幾個人,這些人中有一個人說話很和氣,為人也很隨和,樂於幹大家不願意乾的活:比如,打掃衛生,打水之類的活,別人有困難他也願意幫助別人,所以,人緣是最好的,受到的大家的歡迎和喜歡,他是不是被每個人喜歡呢?那就不一定了,有職場經歷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總會有個別人,大家喜歡的,他不喜歡;而大家不喜歡的,他卻很喜歡。

所以,喜歡與不喜歡完全是個人的權利,任何人無權指責與反對,我們在結合蔣大為老師的心直口快,七十多歲,率性而為,不計後果的一貫做法,這句話就很自然地流露出來了。我們感到彆扭,但他並無惡意呀!

4“國內賺錢國外花” 的辯護

每位家長奮鬥一生的最終目的一方面為國家做貢獻,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孩子,給孩子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這一點大家都能理解吧!而且老婆孩子去國外生活,也是法律所允許的。

為什麼還要回國?蔣大為老師已經是七十三歲的老人了,這個歲數的人已經是頤養天年了,從我國的退休制度上講,男60歲退休,他完全可以與老婆孩子生活在一起,他為什麼回來?我們無從猜測,但回國生活也是他的合法權益呀!因為他有中國國籍。

有位網友在我的文章留言中給我提供了這樣的一個信息:蔣大為老師沒有“走穴”。

既然年齡大了,又沒有走穴,沒有格外的收入,依靠正常的演出和工資,再讓這樣的老人捐款就值得商榷了。

輿論打擊的目標不應該是這樣的人吧!在演藝圈,能走穴賺大錢的年輕的藝人不恨多很多嗎?

因此,輿論逼捐的針對沒有額外收入的老人,家若這樣就不夠仁慈與大度了。所以,那些呼籲讓蔣大為老師捐款的網友也就理解了。當然,如果蔣大為老師有那個經濟能力和實力,我相信他會捐的。

捐款必須具備經濟能力和意願,這兩個條件一個不具備也實現不了。

不倒翁 2020,2,2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