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寄生蟲》斬獲奧斯卡,《白頭山》卻一般般,“黑”也是一門技術

韓國電影是出了名的“自黑”好手,任何在我們看來敏感到不行的東西都能被導演編劇們拿來諷刺。


本著這種real到底的精神,韓國電影《寄生蟲》力壓群雄奪得第92屆奧斯卡最佳電影獎項,韓國電影迎來了本國電影史上的突破性時刻。


《寄生蟲》在韓國本土上映半年後,另一部被觀眾們寄予厚望的電影《白頭山》終於在年底如約而至,遺憾的是一直以來本著“政治正確”原則的韓國電影這次有點“玩大了”。


《寄生蟲》斬獲奧斯卡,《白頭山》卻一般般,“黑”也是一門技術


《白頭山》豆瓣評分6.5,在眾多韓國電影裡這個分數顯然有些看不過去,其中的重要因素在於該電影故事背景發生在白頭山,也就是咱們所說的長白山,出於邊境、地區安全因素等原因片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我國的態度。


那麼導演編劇是如何“黑”我大中華的呢?


前面說到了國家安全問題,本片的故事背景建立在朝韓半島無核化這個國際化問題上,在核武器交接銷燬這一重要的節骨眼,朝韓兩國境內長白山火山爆發了,並且伴隨著強烈的地震。


《寄生蟲》斬獲奧斯卡,《白頭山》卻一般般,“黑”也是一門技術


按照片中的說法,如果放任不理的話,兩國將會“頃刻間灰飛煙滅”,因此處理火山與地震的問題成為首要任務。


由於特大地震的原因,朝韓基本處於“半癱瘓”狀態,國內一片狼藉。國際上,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編劇同樣沒有“放過”中美兩個大國。


中國方面,政府在邊境上集結了大量部隊維持地區安全,美方則是一頓譴責後下達緊急召回駐韓美國人的指令。


《寄生蟲》斬獲奧斯卡,《白頭山》卻一般般,“黑”也是一門技術


沒錯雙方就是這樣對韓朝遭遇不聞不問,沒有支援沒有幫助,“黑鄰居黑盟友”妄自設想將自己置身在孤立無援中。


回到核彈問題上,編劇繼續YY了一場中美核彈頭爭奪戰。一方面,美軍出面回收在朝的核彈,另一方面中方派出特種兵對接在朝間諜,打算悄悄“偷”出這批核彈頭。


看著開頭新聞中放出的我國飛機坦克等軍事力量的畫面,我覺得中國特種兵的形象怎麼也不能太差吧,結果導演編劇就是不按套路出牌,愣是找了一群黑社會形象的人執行任務(說是任務,表現的更像是搶劫)。


《寄生蟲》斬獲奧斯卡,《白頭山》卻一般般,“黑”也是一門技術


翻看了一下imdb上面的評分,對於編劇塑造的美國人民自私無情,自身利益至上的形象,顯然國外觀眾也是難以接受的。(最重要可能還有一點,李俊平說自己不知道啥是美劇哈哈)


說完了這些糟糕的高級“黑”,下面單純從電影劇情本身看待這部電影,其實《白頭山》還是很有看頭的。


多種災難元素並列


首先電影在災難環境的營造可圈可點,從近處城市建築的坍塌、道路塌陷、人群車輛的恐慌,到遠處大橋斷裂,海嘯奔襲,著實烘托出了末日災難色彩。


《寄生蟲》斬獲奧斯卡,《白頭山》卻一般般,“黑”也是一門技術


韓國現代汽車的這波廣告相當可以,面對城市坍塌毫無畏懼逆行而上,完美詮釋了操作和性能上的彪悍。


地面上災難不斷,空中也未能倖免。執行任務的高空飛機上,發動機因捲入大量火山灰導致起火,所有人被迫高空跳傘。


《寄生蟲》斬獲奧斯卡,《白頭山》卻一般般,“黑”也是一門技術


身為荷槍實彈的軍人,怎麼能少的了槍戰對決。地震廢墟中核彈護衛隊與攔截的美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熱像儀、油罐車,被子彈擊中的身體迸發到鏡頭上的鮮血,真實又殘酷。


卡司陣容強大


電影《白頭山》最大的吸引力莫過於集結了李秉憲、河正宇、馬東錫三位韓國男神。


《寄生蟲》斬獲奧斯卡,《白頭山》卻一般般,“黑”也是一門技術


李秉憲這次飾演了一個雙面間諜角色李俊平,做事沉著冷靜,注重細節,有著自己的價值觀。


李俊平在朝鮮的監獄裡登場,這要拜他老婆所賜。被營救後的他第一時間找到了老婆,卻被告知孩子已經被送到孃家哥哥那裡,一個叫做普天的地方。


一方面是幫助營救小隊找到位於朝鮮境內的核彈基地,一方面是遠方失去聯繫的女兒,儘管李俊平把前者這種營救方式稱之為“資本主義的童話”,但他還是履行了責任。


《寄生蟲》斬獲奧斯卡,《白頭山》卻一般般,“黑”也是一門技術


多年從事間諜工作的李俊平在營救小隊成員眼裡是一個可怕的危險人物,他輕而易舉地“拿”到了小隊隊長趙大尉的錢包,閱讀並銷燬了任務唯一的爆炸點地圖,用他的話說這是他討要的一份對等籌碼。


李俊平嚴格意義上講不是什麼英雄,甚至連一個合格的父親也不是。


國家層面,他接受了間諜這個特殊的身份,隻身前往朝鮮,在所有人面前隱藏自己最真實的想法。間諜,忠於國家是前提也是原則,然而他一方面忠於國家,一方面出賣國家。


《寄生蟲》斬獲奧斯卡,《白頭山》卻一般般,“黑”也是一門技術


家庭層面,他組建了家庭,卻在家人最需要他的時候“消失”,導致妻子每日吸毒度日,女兒被迫送到遠房親戚家中照顧。


然而李俊平並非毫無家庭責任感的男人,出賣國家的行為正是為了給女兒換來一份相對的平安,這同時也是彌補對女兒多年的愧疚。


口香糖在片中不止出現了一次,李俊平被關押許久,當他再次吃到口香糖時竟被口香糖前奏的酸味搞得“痛苦難忍”。


《寄生蟲》斬獲奧斯卡,《白頭山》卻一般般,“黑”也是一門技術


見到女兒後,多年的遭遇令女兒失去了語言能力,並且對所有陌生人產生了本能的警惕,李俊平通過口香糖拉近了與女兒的距離,而口香糖先酸後甜的變化似是折射了女兒人生軌跡的轉變。


在電影中痛苦的人生得到解脫多半依託“死”這種方式,本片也不例外。關於李俊平的死,相信很多觀眾是不接受的,在那麼多醜陋、腐敗的嘴臉襯托下,如此個性真實的男人怎麼就被寫死了呢!


關於李俊平的死,其實編劇做了不少鋪墊。上面提到的口香糖就是其中之一,還有一個就是片中多次提到的韓劇《茶母》。


《寄生蟲》斬獲奧斯卡,《白頭山》卻一般般,“黑”也是一門技術


李俊平一直對《茶母》的結局特別感興趣,當最後得知“全都死了”以後,李俊平抒發了最後的感慨“可憐的彩玉”,像是對人生毫無牽掛了一般,他的生命之火慢慢熄滅了。


《寄生蟲》斬獲奧斯卡,《白頭山》卻一般般,“黑”也是一門技術


河正宇這次的角色變化不少,《與神同行》中的帥氣真男人形象江林變成了搞笑賣萌的憨憨趙大尉。


河正宇飾演的趙大尉反映了現實中的一類“現象”,那就是個人履歷豐富,實際上有用的經驗能力卻不太足。


影片第一個鏡頭拆彈,雖然是一些久遠的啞彈,但是也是有幾率爆炸的。面對如此危險係數的工作,趙大尉不但脫下防護,還和同事聊起了團建聚餐去哪裡吃飯的問題,潛在危機不言自明。


《寄生蟲》斬獲奧斯卡,《白頭山》卻一般般,“黑”也是一門技術


接下來,導演對這群養尊處優的韓國兵進行了徹底的諷刺。


飛機遇到危險後,所有人一時間嚇得手忙腳亂,驚慌失措,竟然忘記了降落傘包就背在自己的身上。


孩子們,幹嘛呢,開門!

開不開門由我們決定,閔中士開門...

金下士去開門...


《寄生蟲》斬獲奧斯卡,《白頭山》卻一般般,“黑”也是一門技術


初遇李俊平,幾個人被對方的氣場嚇到,一級命令一級去開門,“新兵蛋子”形象笨拙可笑。


接下來偷核彈頭的工作部署中,這位曾在阿富汗接受訓練的趙大尉竟然連最基本的哨崗盯防都不懂,難怪被李俊平吐槽為“真是罕見的領導力啊”。


誰能想到,冷酷睿智的間諜會被活寶憨憨“傳染”,兩人合作貢獻了本片不少搞笑鏡頭。


《寄生蟲》斬獲奧斯卡,《白頭山》卻一般般,“黑”也是一門技術


槍支保險這個梗被導演拿出來玩了好幾次,前面趙大尉拿槍對準李俊對方吐槽沒開保險,這次李俊平使用電擊槍前也沒開保險,兩人算是“扯平”了。


《寄生蟲》斬獲奧斯卡,《白頭山》卻一般般,“黑”也是一門技術


一場殊死搏鬥該以怎樣的方式結束,恐怕你想破了腦袋也想不到水能導電這個梗。


既然是一起被電過的兄弟了,有難已經同當,有福自然也要同享。


《寄生蟲》斬獲奧斯卡,《白頭山》卻一般般,“黑”也是一門技術


廢棄超市裡,倆人齊心協力“撈”了一罐可樂,憨憨的趙大尉看著對方逐漸把整罐可樂一飲而盡,身體很誠實,奈何嘴上還要“故作鎮定”。


耍足了寶,賣足了萌,通過這次行動趙大尉收穫了成長,點亮了屬於自己的高光時刻。


《寄生蟲》斬獲奧斯卡,《白頭山》卻一般般,“黑”也是一門技術


從一個不懂開槍先要解除保險的“膽小鬼”到控制兩方力量平衡的“執劍人”,趙大尉的轉變算是一種意料之中的驚喜。


韓劇有三寶:車禍、癌症、治不好,現在我覺得韓國電影尤其是災難電影裡孕婦這個元素也是越發地不可或缺了。


《寄生蟲》斬獲奧斯卡,《白頭山》卻一般般,“黑”也是一門技術


趙大尉的夫人智英撐起了電影的另一條家庭線,也算是導演編劇想要傳達的在這次災難裡普通家庭視角的遭遇。


實話實說,智英這個演員演的孕婦形象過於輕鬆了,沒有形象的展現出孕婦在身體行動上的受限,其中最直接的bug莫過於大橋堵車那場戲,前一秒滔天海浪滾滾而來後一秒車內的她完好的在海中漂浮,連暈一下意思意思什麼的都省了...


不過作為“工具人”,智英發揮了重要作用,鼓勵了丈夫趙大尉,“喚醒”了教授羅伯特的良知。


《寄生蟲》斬獲奧斯卡,《白頭山》卻一般般,“黑”也是一門技術


馬東錫飾演的教授擁有兩個身份,在韓國他是地質學教授姜奉來,在美國他是公民羅伯特。他到底是誰?


災難爆發後,羅伯特接到美國的召回令,於是他遞交了辭職信準備打包回國。


當韓國派人尋求他幫助時,編劇借羅伯特這個角色再一次黑了一波自己,大概意思就是對這個不能獨立自主的國家(受美控制)感到失望透頂。


《寄生蟲》斬獲奧斯卡,《白頭山》卻一般般,“黑”也是一門技術


一番好說歹說後,羅伯特同意協助並提出一套方案——通過爆炸給火山降降壓,為此他還舉了一個淺顯易懂的紙杯破洞後流水的例子。


通過實驗模擬推算,爆炸點成功阻止火山爆發的概率一直停留在個位數,這裡編劇仍沒有忘記自黑,用這個數字和總統選舉時的投票率做了對比。


為了躲避地震,羅伯特鑽到了桌子底下,不知道是不是桌子底下好思考的緣故,反正他找到了另一個爆炸點,並且這次推演的成功率高於總統最終的投票率。


《寄生蟲》斬獲奧斯卡,《白頭山》卻一般般,“黑”也是一門技術


您是韓國人嗎(韓語問)

哦,不,我不是...(英語答)

啊,韓國人啊(韓語)


大巴車上,智英與羅伯特的對話笑料十足。


智英用韓語提問後羅伯特不假思索地做出回答(顯然聽得懂),為了掩飾自己的身份用的還是英語,而他旁邊真正的外國人卻在用韓語問智英是否需要幫助,這裡的處理有趣且巧妙。


《寄生蟲》斬獲奧斯卡,《白頭山》卻一般般,“黑”也是一門技術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羅伯特轉變思想,這個答案在片中十分清晰。


還記得卡神執導的電影《泰坦尼克號》中危難時刻喊出的那句“讓女人和孩子先上船”的紳士口號嗎,這個鏡頭曾經讓多少人淚目。


在《白頭山》中編劇把美國人“黑”出了另一種感受,孕婦智英不但沒有登船,還受到來自警衛的力量阻撓,這讓羅伯特開始了重新思考。


《寄生蟲》斬獲奧斯卡,《白頭山》卻一般般,“黑”也是一門技術


影片的結尾,共同經歷了災難的朝韓人民拉近了彼此的距離,朝韓一家親的理念邁出了堅實的腳步。


總的來說《白頭山》把能涵蓋的信息全部放了進去,就像電影創作拍攝時的分鏡頭腳本那樣,這是一部創作工整的災難題材電影。


倘若編劇在“黑”的道路上有所收斂,羅伯特會不會像現在這樣“放棄”美國身份我不敢說,但有一點應該可以確定,那就是中美觀眾對《白頭山》的評分還會再高一些!(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