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疫情期間信用卡如何獲客,開放“遠程面籤”將是一步“妙招”

疫情來襲,銀行依靠線下方式展業痛點凸顯,現實需求或將催化“零接觸”式服務變革。

近期,銀保監會發布《關於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務的通知》,要重點積極推廣線上金融業務,強化網絡銀行、手機銀行、等電子渠道服務管理和保障,優化豐富“非接觸式服務”渠道,提供安全便捷的“在家”金融服務。在有效防控風險的前提下,支持探索運用視頻連線、遠程認證等科技手段,探索發展非現場核查、核保、核籤等方式,切實做到應貸盡貸快貸、應賠盡賠快賠。同時,銀保監會近期表態金融監管部門要對電子簽章等的合法性給予充分認同,促進線上業務辦理更順利、更快捷。

這些政策信號顯示,金融機構利用遠程視頻或其他遠程認證進行面籤、開展線上金融服務的技術得到監管部門高度重視。實踐中,眾多銀行、消費金融機構等從技術上也已具備實現遠程面籤條件,在疫情期間已開始探索應用。信用卡服務與人民生活消費息息相關,但在實現遠程面籤、提供零接觸服務方面還相對空白。

2015年,央行頒佈《關於改進個人銀行賬戶服務 加強賬戶管理的通知》,首次以三類賬戶形式分類和動態管理個人銀行賬戶,要求銀行根據存款人身份信息核驗方式及風險等級,審慎確定銀行賬戶功能、支付渠道和支付限額。通知從法規角度確定了銀行賬戶可以通過自助機具VTM,以及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電子渠道進行銀行賬戶開戶申請的模式。而此次高傳染疫情,使得仍須“三親見”髮卡的信用卡服務遭遇難題,這涉及到的不僅是區域性中小銀行,實際上包括大銀行也同樣面臨阻礙。突發疫情擺在髮卡營銷、用卡服務面前,能否催生信用卡遠程面籤服務取得突破呢?

疫情期間信用卡如何獲客,開放“遠程面籤”將是一步“妙招”

目前人臉識別技術日趨成熟,包括一些有技術儲備的金融科技公司,都擁有了完備的“OCR+人臉識別+電子簽名”技術,如果將這些技術應用到信用卡業務中,通過人臉識別確保親見本人、OCR確保親見身份證、電子簽名確保用戶親籤,可以最大程度的滿足“三親見”監管要求,完全可以有效的幫助各級別的髮卡銀行實現風險防範。

因此,疫情當前,監管部門應該考慮在信用卡業務中引入遠程面籤服務的試點工作,這一方面是落實央行《通知》中創新理念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幫助金融機構在特定時期實現落地服務。

信用卡遠程面籤服務的試點工作可以參考此前央行發佈的個人銀行“三類賬戶”的分類方式,通過遠程面籤方式,採取給予實體卡和虛擬卡相結合的形式,虛擬卡可以綁定移動支付工具直接使用,而實體卡可待疫情過後,用戶到網點補充資料領卡激活後使用。在信用卡額度方面,可以施行靈活的授信政策,採用“雙額度”的模式:實體卡為總額度,虛擬卡採用專用額度,限定於一定額度以下,待用戶完成線下面籤及補充相應完整資料後,再將實體卡總額度全部釋放。

此外,在疫情局勢的現實需求下,儘管做好零接觸金融服務至關重要,但風險防範始終是金融機構的核心要務,基於風險考慮,也可以在遠程面籤限定授信額度的基礎上更近一步限定特定場景消費,以便更為有效的防範風險。

雖然進入2020年後遭遇到的這次疫情是一次意外,但也給金融科技行業的發展與進步帶來歷史性的機遇,信用卡業務正在遭遇到空前的難題,而遠程面籤服務或許可以成為破解這一難題的“良方”,在疫情中通過實踐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待疫情結束後,為信用卡業務保持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關注本號,這裡有信用卡的知識,也有信用卡行業獨立視角的深度評論與分析,還有信用卡的歷史與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