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1 報喪、弔唁、火化、安葬,現代火葬葬禮流程全解

現代葬禮流程全解,是以火葬為中心展開的現代葬禮儀式全過程。隨著殯葬改革的發展、火葬的大力推進,越來越多的民眾開始接受火葬。那麼實行火葬的現代葬禮中,究竟有哪些喪葬儀式呢?接下來小編給大家談一下,現代葬禮流程全解。

其一、沐浴更衣:病人臨終之際,家人要給他沐浴更衣,也即給他脫下常人穿的衣服,待擦洗完身子後穿上壽衣。這裡的擦洗身子,通常是擦一下臉、手、腳。整個過程在傳統土葬上稱“小殮”,即給老人淨身穿衣的意思。

報喪、弔唁、火化、安葬,現代火葬葬禮流程全解

其二、停屍:停屍也叫“停喪”,如沐浴更衣後確認老人已去世,家屬要立即把屍體移到靈床上(多數地方用門板),移屍完畢後還要燒倒頭紙。現在人去世,多數第一時間通知殯儀館或殯儀服務公司,由他們把屍體接運到殯儀館,接著由殯儀館工作人員或喪事公司(諸如天順祥)殯儀服務專員為其穿衣、整理儀容。

報喪、弔唁、火化、安葬,現代火葬葬禮流程全解

其三、擇日:遺體停放完畢後,家屬應根據死者年齡大小(青少年通常當天火葬、當天安葬)在外地親屬的歸期、喪事準備工作等因素選擇逝者火化、安葬時間。一般從死者斷氣到火化安葬的時間為三天、五天或七天。同時要跟殯儀館預約追悼會時間、火化爐規格(普通、豪華、高檔)、葬禮服務項目等。

報喪、弔唁、火化、安葬,現代火葬葬禮流程全解

其四、報喪:在日期確定後,親屬要立即把喪事消息告訴給親友。報喪的方式有:(1)孝子親自到親友家報喪,但不能進親友家門;(2)訃聞報喪;(3)登報訃喪;(4)委託親朋口信報喪;(5)利用各種現代通訊工具報喪等等。

報喪、弔唁、火化、安葬,現代火葬葬禮流程全解

其五、弔唁:為方便親友前來弔唁,應在死者靈柩前搭設一個靈堂(也有在家中佈置靈堂的,不少喪事公司都有家庭靈堂布置業務),以方便親友前來哀悼死者,慰問死者的家屬。弔唁形式包含:哭喪、鞠躬、敬獻花圈、花籃、向死者家屬致唁函、唁電、參加追悼會等形式。

哭喪有男女之別。男孝子一般在靈堂前的兩側,女孝子在靈堂內靈床的兩側。所以,女賓前來哭喪要在靈堂內,稱為“堂客”,男客單稱為“客”。如果來賓鞠躬,不分男女,只在靈堂前鞠三個躬即可。

報喪、弔唁、火化、安葬,現代火葬葬禮流程全解

其六、追悼會:追悼會一般是在火化前舉行,也有在火化後安葬前舉行,是人們對死者懷念哀悼的殯儀形式。追悼會由死者生前所在單位、村(居)委會或親友組織舉辦。一般是在殯儀服務站、殯儀館、禮堂或靈堂前舉行。追悼會場正方中央放置遺體或骨灰,兩旁放置花圈、花籃,前方放著遺像,上有“沉痛悼念XXX同志”的橫幅。孝子排列在悼念廳左側,親友則在右側和中間。

追悼會的一般程序是:

l 、全體參加追悼會的人員在哀樂聲中默哀三分鐘(實際約一分鐘即可);

2 、單位領導或親友代表宣讀悼詞;

3 、死者家屬致答謝詞;

4 、向遺體(遺像)鞠躬;

5 、向遺體告別;

6 、向死者家屬表示慰問;

向遺體(像)告別的順序是:孝子、家屬站立不動,先由領導,依次是親友,單獨或成排向遺體(像)鞠躬,接著從右向後轉到左側瞻仰遺容,然後向孝子、家屬表示慰問,逐一握手道別,離開會場,隨後由孝子、親屬向遺體(像)告別,最後由工作人員安排下一步喪事。

報喪、弔唁、火化、安葬,現代火葬葬禮流程全解

其七、火化:火化前,死者家屬或單位必須取得死亡證明:正常死亡的由醫療衛生機構出具死亡證明,或由死者所在單位、村(居)委會出具火化介紹信;非正常死亡的,應由縣、區以上公安、司法部門出具死亡證明。

火化一般程序是:

1、去火化時應攜帶死者身份證和死亡證明;

2、接運屍體。按預約時間,家屬持死亡證明在指定的地點等候靈車接運遺體;

3、選擇服務項目,選購骨灰盒;

4、辦理火化費用手續;

5、火化;

6、領取骨灰;

7、骨灰安葬、安放。

報喪、弔唁、火化、安葬,現代火葬葬禮流程全解

其八、墓地選擇:

選擇公墓要從交通、環境、管理、綠化、公墓性質等方面來考慮。從公墓的性質來看有經營性公墓和公益性公墓之分。

經營性公墓是經省級民政部門批准、經市(縣)規劃、土地工商等部門同意的以盈利為目的的公墓,他的服務對象是城鎮和外來人口死亡的人員骨灰安葬。北京及周邊的經營性公墓主要有:天壽陵園、九公山長城紀念林、靈山寶塔陵園、清東陵萬佛園、涿州萬佛園、中華永久陵園等。

公益性公墓是由縣、區民政部門批准的鄉村興辦的公墓。這些公墓只能安葬本鄉村死亡人員的骨灰,不得對外從事經營性活動。

報喪、弔唁、火化、安葬,現代火葬葬禮流程全解

其九、骨灰安葬:骨灰安葬方式:

1、骨灰墓:地下修建墓穴,地上立碑;

2、骨灰堂:室內骨灰架存放;

3、骨灰林:將骨灰埋入選擇好的樹下,做簡單標記,是目前國家提倡的骨灰安葬方式。

另外,還有骨灰牆、骨灰廊、骨灰亭、海葬等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