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疫線”企業家|企鵝杏仁王仕銳:互聯網醫療助力社區防疫攻堅

本期主持人:南方週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 康華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一大批企業、企業家積極行動,參與到疫情防控當中。伴隨企業逐漸復工復產,抗擊疫情也進入新的階段。為了解復工復產後企業負責人對疫情防控的全局思考和系統行動,以及疫情給企業經營帶來的影響和企業的應對之策,南方週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策劃了【“疫線”企業家】專題,邀請企業負責人進行訪談。本期嘉賓:企鵝杏仁CEO王仕銳。

線上問診,線下監測,解決看病、隔離難題

南方週末:從疫情蔓延到現在,企鵝杏仁主要採取了哪些針對性行動?

王仕銳:抗疫對於醫療公司來說是分內之事,我們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從疫情發生到現在公司員工一直馬不停蹄地在工作。我們的行動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開放7*24線上義診。疫情發生以來,平臺上的線上諮詢量達到爆發式的增長,我們1月22日啟動家庭醫生7*24小時在線義診服務,包括集團全職的家庭醫生、平臺入駐的專科醫生,共45萬醫生加入,給用戶提供在線就診、轉診的指導,為病患提供遠程問診、開方、送藥上門等服務,解決用戶在疫情發生期間看病、買藥問題。我們還將線上義診平臺全部免費開放給騰訊、電信公司、保險機構、地產商等有需要的企業,擴大醫療服務範圍。

二是為居民居家隔離提供專業工具和指導,讓居民能夠有工具、有方法做好居家隔離。我們聯合基匯資本,向武漢、深圳、成都等城市社區捐贈10000份居家隔離智能監測包,包括血氧檢測儀、C-反應蛋白試紙、體溫計等醫療物資,實時監測居家隔離人員身體狀況,並提供線上家庭醫生及時跟蹤指導,目前已經覆蓋300多個社區,超過1萬個家庭。

三是在此基礎上,構建社區醫療服務中心、家庭醫生、居民三位一體的健康管理體系。我們幫助基層社區搭建智能後臺SaaS系統,併為社區鏈接家庭醫生、專科醫生提供遠程指導,讓社區能夠根據居民使用居家隔離智能監測包的情況,實時掌握轄區居民健康狀況。目前監測到活躍家庭7000戶左右,我們的家庭醫生為用戶提供7*24小時全程服務,協同基層醫護人員持續監測跟蹤,形成了一個基層健康數據跟蹤管理閉環。

四是企鵝診所的醫護人員為市民和社區提供義診和志願服務。深圳地區的企鵝診所初五、初六便返工,由於醫療資源的緊張,企鵝診所接待數量也比以往翻倍,醫護人員持續為市民提供轉診指導和就醫諮詢服務。在一些地區,我們的醫護人員也參與到當地社區防疫工作中,配合社區開展疾控防疫知識宣傳、體溫測量、就診指引等工作。另外,特別需要說明的是,我們武漢地區的同事在抗擊疫情一線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疫情發生初期,武漢的物流、調度、分發都存在困難,我們從全球採購的居家隔離智能監測包要發放到居民手中,需要自己組建分發體系,我們武漢的同事便點對點對接了幾百家社區,一家家確認物資的抵達、對社區工作者進行培訓,從過年一直忙到現在,集團非常感謝他們。

人工智能輔助診療,擴大醫療服務覆蓋面

南方週末:企鵝醫生的創新技術和應用在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如何發揮作用?

王仕銳:我們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是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不管我們怎麼做排列組合還是不夠用,因此需要充分發揮AI問診、智能檢測等技術的作用,使得有限資源能夠實現效率的最大化。

一是剛提到的居家隔離智能檢測智能應用。前端整合檢驗檢測的設備,融合到家庭中去;後端利用智能系統對上萬戶隔離家庭進行健康數據全程跟蹤分析,發現體溫、血氧數據異樣,馬上預警、報告給當地聯合的醫療機構,早發現、早治療。

二是人機結合的輔助診療系統優化。此前我們便不斷完善AI基礎服務,將300多項常見疾病的結構化問題和CDSS臨床路徑寫入後臺系統,AI承擔一部分問診、臨床數據收集、跟蹤治療工作,減輕了一線醫生的壓力。疫情期間線上問診量激增,如果全部實施人工提醒、諮詢,成本將非常高,對此我們進一步升級了人機結合的輔助診療系統,針對新冠肺炎臨床症狀更新呼吸科問詢系統,讓家庭醫生面對患者時能夠更高效地獲得數據、解決問題。

我們目前仍在努力優化人工智能—家庭醫生—專科醫生分級診療系統,以求在單位時間服務更多家庭:用戶即時就醫問題可先經過AI系統問診,接著由智能系統分配給家庭醫生;當遇到某項家庭醫生不能解決的細分領域,再轉交給專科醫生為患者做確診和後期的治療;後期治療確定後,再交給家庭醫生和人工智能後續跟蹤、提醒和隨訪,實現預防、診斷、康復全週期服務。

基層是互聯網醫療未來發力點

南方週末:在您看來,互聯網醫療在這次疫情防控中發揮了哪些關鍵作用?

王仕銳:這次抗疫大家表現都很優秀,互聯網醫療公司都盡了自己的努力:首先,在全民焦慮、醫院服務能力不足的情況下,互聯網醫療公司通過遠程的義診、問診、諮詢,很大緩解了公立醫院的壓力;其次,利用智能設備進行遠程的監測檢測,為基層醫療機構提供了更落地的幫助。本次抗疫過程中的亮點是,湧現了非常多提供智能居家檢測設備服務的公司,實現了送檢測上門,讓患者不必去醫院,減少了交叉感染的風險。我們都知道醫療體系是不見數據、不做治療,隨著更多居家智能檢測設備的研發,能夠對更多病種進行實時檢測,有助於實現以患者、家庭為中心,打造一個從線上到線下全生命週期醫療管理的閉環。

南方週末:此次抗疫對互聯網醫療未來發展有哪些啟示?

王仕銳:武漢的醫療資源在全國可以排到前十,疫情爆發後明顯感覺到醫療資源的極度欠缺、醫療供給的嚴重不足,在這個過程中,尤其可惜基層醫療沒能在第一時間到達主戰場。同時,受限於線上診斷、線下檢驗檢測閉環能力,也受限於線上遠程治療服務能力,互聯網醫療當下直接幫助大型三甲醫院不太奏效,這都提示我們互聯網醫療真正的主戰場在於基層醫療,利用數據、算法、技術為社區提供遠程和基礎醫療服務,將專業知識、商品及時供給,以此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幫助更多家庭。

健全家庭醫生服務體系,為基層醫療賦能

南方週末:您認為有哪些醫療服務是企鵝杏仁本來就在做,現在更堅定需要做好做深的?

王仕銳:疫情之後我們更堅定幫助基層醫療快速發展,通過搭建完善的家庭醫生服務體系,為基層醫療賦能,讓民眾不再需要任何事情都跑到專科醫院。

理想的家庭醫生醫療服務體系,除了有更多高素質的家庭醫生,還要有更好的家庭醫生輔助診療系統,幫助醫生科學診斷;有更好的線下醫療機構的配合,打造一個城市的醫聯體;更好的供應鏈的匹配,提供及時的醫療供給;甚至更優質的居家檢測的智能設備,及時對數據分析回傳——這些全都需要我們一點點慢慢做起來,醫療創業的“痛苦”之處,在於它的嚴謹性、科學性、相關性,缺失任何一個模塊,都無法繼續下去,所以我們需要一步步做到位。家庭醫生體系能否快速的複製、能否讓所有的基礎設施達到標準將是我們接下來工作的重點,我們希望今年可以打造成熟模型,並在四到五個城市複製。

以最高的效率、最低的成本去提供更多優質供給

南方週末:如何看待互聯網醫療公司的企業社會責任,怎麼平衡企業的社會屬性和商業屬性?

王仕銳:我認為我們本質上是醫療服務公司,醫療最大的使命就是讓用戶、患者身體更好,有更好的生活質量。目前社會存在問題是,好的醫療服務和供給花錢未必買得到。我們作為互聯網醫療公司需要以最高的效率、最低的成本去提供足夠多優質的醫療服務,在這個過程中還要保留一定的利潤率,幫助我們實現未來中長期的可持續發展。

在公司基礎建設過程中,原則性、標準性的內容不能有絲毫放鬆,需要嚴格遵循臨床路徑、循證醫學要求,在此基礎上,根據國內外行業的對標,找到利潤的平衡點,使我們的醫療體系能夠獲得長久、持續、有生命力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