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凪的新生活》:戰勝討好型人格,做驕傲地自己

《凪的新生活》又名《風平浪靜的閒暇》,是根據同名漫畫人氣小說改編。從劇名我們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名叫凪的人重新開始人生的故事。

該劇講述的是一個28歲的大齡小清新女青年大島凪,性格老好人的她在東京一家公司過著穩定但也無趣的生活,在一次暈倒醒來後,她開始反省自己的人生,決定辭掉工作、甩掉男友、退掉租房,斷絕所有過去的聯繫,重新開始人生。

大島凪是由演技派女演員黑木華出演女主。黑木華表示,這個故事很有趣,自己也很喜歡,現實生活裡也是和女主角一樣的性格,所以很明白她的那種容易焦躁的個性。

今天我就從人格面具這個角度,來探討《凪的新生活》:討好猶如戴著假面,摒棄面具尋找真我。


《凪的新生活》:戰勝討好型人格,做驕傲地自己

1、討好別人,猶如戴著面具

心理學家榮格提出“人格面具“這一理論。

人格面具理論認為,人格是由人格面具構成,每個人都有許多人格面具,每一個人格面具都有適宜的情境。人格就是一個人所擁有的人格面具的總和,而一個人格面具就是人格的一個側面,或者“部分”,也稱子人格或亞人格。

人格面具有很多分類方法,按照角色分類的話,一般分為職業面具、家庭面具、和社會面具。職業面具是與職場或工作相對應的面具;家庭面具是在家裡使用的人格面具;社會面具是指除了職業面具和家庭面具之外的角色面具,例如顧客面具、朋友面具。

人格健康的人,他的人格面具之間是和諧融洽、協調有好的。大島凪呈現在別人面前的其實只是一種面具,那就是職場面具。她用對待同事的方式對待母親和男朋友。

大島凪的職場面具是,對於別人有求必應,哪怕自己不情願也會笑著答應。

有個同事對她說:

“今天我必須把企劃案交上去,你不是很擅長Excell嗎?

幫我把這個調查問卷的結果做成表格行嗎?

大島凪笑著說:“好的“。

同事叫她去吃飯,她本來自己帶了便當,可同事叫她了,她不好意思拒絕,只好答應。同事拍了與美食的合照要傳朋友圈,合照中大島凪眼睛沒有睜開,為了不掃同事的興致,她也笑著同意了。


《凪的新生活》:戰勝討好型人格,做驕傲地自己

與男友相處,她儘量曲意逢迎。她的男朋友是公司的同事,銷售部的銷售冠軍我聞慎二。男女朋友之間本該是一種親密的關係,但是他們兩個的相處讓人感受不到真意。大島凪的頭髮是天然的自來卷,因為男朋友喜歡柔順的直髮,她每天提前一小時起床,把自來卷的頭髮拉直。慎二有性需求時,即便大島凪心裡不樂意,也會滿足。

與母親相處,她也是小心翼翼,從不敢違抗母親。就比如, 她想和朋友創業,共同經營洗衣房,需要投資50萬日元,她的存款剛剛夠。恰好老家遭遇颱風,家裡房子壞掉了一部分。母親想讓她出些錢修房子,正好也是50萬日元。大島凪非常糾結,創業是好不容易下定決心做的,而她又不想忤逆母親。最後,她還是把錢給了母親,放棄了創業機會。

她每天就像戴著同一個面具,把真實的自我隱藏起來。在母親面前,她是個努力上進的好孩子;在男朋友面前,她是個溫順乖巧的女人;在同事面前,她是個有求必應的好同事。

為了討好別人,贏得別人的喜愛,事事順從別人,全盤接受別人的意見想法,扼殺自己的真實需求。

大島凪的職場面具被放大,其它面具都隱藏起來,如果其它的人格面具長期被壓抑,人格就會分裂,失去了真實的自我。

2、戴著面具深層的原因是要想獲得愛

人格面具主要是通過內化和實踐兩種方式獲得。

內化也稱模仿,就是把他人的音容笑貌、言行舉止乃至思想感情記錄下來。

實踐就是通過身體力行把自己的言行舉止和思想情感記錄下來。

大島凪人格面具的形成大部分是實踐所得。大島凪的父親因為賭博,在她很小的時候就離家了,她是母親獨自養大的。母親生性好強,又好面子。在日本的農村,獨自撫養女兒,不肯在親戚朋友面前示弱,要求大島凪事事都要做好。

大島凪為了得到母親的肯定和關愛,就要全力以赴去滿足母親的期待。許多家長把自己未完成的使命轉嫁給孩子,要求孩子為自己爭光,這叫做投射。大島凪按照母親的要求做了,變成了母親期待的樣子,遂了母親的心願,這就是“投射性認同”,也叫“期待效應”。


《凪的新生活》:戰勝討好型人格,做驕傲地自己

大島凪上了大學,畢業後找到了一份白領工作,這些都是母親希望的,也是母親在親戚朋友之間炫耀的資本。之後,她希望大島凪嫁個體面的人家。

大島凪人格面具的形成,表面上是因為想尋求別人的喜歡和認可,融入到團體中間;深層的原因是她想獲得母親的肯定,按照母親的意願過上光鮮亮麗的生活,為母親爭光。

3、摘掉假面,尋到真我

大島凪努力想融入團體,結果看到同事背後說她可憐。

一心想嫁給男朋友的她,又無意間聽到了男朋友慎二背地裡對她棄若敝屣。

慎二說:

“我和她在一起,只是因為那方面和諧罷了。

那個傢伙,吃過一次的蔬菜就要種起來,吃上無數次,做的飯也很寒酸。

每次要把所有插頭打偶拔掉,我對那種小氣的女人簡直是生理性抗拒。”


《凪的新生活》:戰勝討好型人格,做驕傲地自己

這些話對她來說,猶如晴天霹靂。她再也承受不住,暈倒在地。雪上加霜的是,她住院期間,同事和男友都沒來看她,連打電話表示關心一下都沒有,彷彿自己不曾在他們的生活出現一樣。這時,她決定不再討好他人,於是辭了工作,退了房子,到京東郊外的一個小鎮重新生活。

她的人格面具被壓抑的一面爆發出來,她想要一個真實的有血有肉的自己。

首先她思想上改變了。俗話說,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命運。如果一個人要改變,必須從思想上先改變。

大島凪說:

“我不要我這些虛無的幻想了,全部不要。

我不想再察言觀色了。

因為,因為

大概氣氛不是用來觀察的,

而是人吸進去又呼出來的。“


《凪的新生活》:戰勝討好型人格,做驕傲地自己

大島凪明白,你無須去刻意追求別人的喜歡和接納。你要做的是喜歡和接納自己,然後你會發現,全世界也都自然的接納和喜歡你了。

其次,大島凪從行為上拒絕討好。拒絕從小事開始。在討好者的字典裡,一般不會出現“不”字。要想治癒討好症,必須學會拒絕,學會說“不”。

她第一次說“不”是對一個賣菜的店員說的。她去店裡買菜,店員算錯了菜錢。按照以往的習慣,她肯定就吃了這個啞巴虧,默默走開內心鬱悶。現在她告訴自己,要邁出第一步,要敢於說不。

猶豫良久後,她來到店員面前,輕聲說這個菜錢算錯了。店員睜大眼睛,表情痛苦說:“我怎麼又算錯啦!”大島凪如釋重負,她本來害怕別人憤怒指責她,沒想到結果出乎意料,不但退了多餘的錢,還送了她點水果。

嘗試過第一次說不,大島凪明白勇敢的說出自己的想法,其實也沒有那麼難。經過一次次嘗試,她終於在母親面前表露真實想法。

大島凪對母親講:

“我不能為你而活,

你自己想辦法活下去吧!

我也會為自己而活。”


《凪的新生活》:戰勝討好型人格,做驕傲地自己

對母親表露心聲,預示著大島凪打敗了心中“討好的小怪獸”,人格面具中被壓抑的自我逐漸釋放出來。

最後大島凪在感情的抉擇中,拒絕成為他人的附庸。她拒絕了看似渣男,實則痴情專一的前男友,也拒絕了開始花心,後來專情的男二阿權。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大島凪拒絕成為感情的附屬,如果談戀愛,她就會依賴於別人,那樣會失去鬥志,重新陷入以前的生活。

確實是如此,相比較獨自一人,戀愛中的人更容易為了討好伴侶而失去做事的原則,好不容易下定改變的決心被動搖,又會陷入到惡性循環中。

大島凪在情感的選擇中,終於完成了對自我重新格式化。勇於拒絕,尋到真正的自己,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不在意他人的目光和想法。

作家蔣方舟在奇葩大會上自爆過自己是個討好型的人。蔣方舟從七歲開始寫書,九歲出書,一直是所謂的別人家的孩子,接受過很多人的讚美。但是,她不懂得如何拒絕別人,總是討好他人。

有一次,交往的男朋友給她打電話,一直罵她,然後她就一直道歉,道歉了兩個多小時。對方覺得她在敷衍,掛了電話後又給她打了好多遍電話。蔣方舟看到那麼多未接來電,嚇得渾身發抖,但她不敢說“你不要打了”,或者說“你再這樣我就生氣了”。

蔣方舟坦言,她不會表達自己真實的情緒,不會跟對方爭吵,非常害怕和別人起衝突,讓別人覺得不高興。


《凪的新生活》:戰勝討好型人格,做驕傲地自己

不止在兩性關係中這樣,在工作中她也會討好別人。她意識到自己這個問題後,她戰勝了討好型的人格。這還要從她獨自在東京生活的一年說起。她還基於此寫了一本書《東京一年》。

在東京的一年,她遠離社交和網絡,每天就寫日記、看書、看展覽。這給了她一個遠距離的機會,去看待自己的生活。回國後,她有一次跟老師吃飯,老師倚老賣老教訓她。蔣方舟沒有像以前一樣受著,而是罵了老師一頓摔門而去。出門後她給朋友打電話,高興地說:“我罵人了,罵人了。”這對她來說,就是一個戰勝討好型人格的標誌。

正如蔣方舟所說: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價值,

如果你放棄自己的個性和價值,去打造一個被人喜歡的人設,就意味著:

你吸引來的人,不是真正欣賞你的人。

真正能欣賞你的人,永遠欣賞你高傲的樣子,

而不是你故作謙卑和討喜的樣子。“

大島凪最終也明白,卑微討好別人,並沒有換來他人的尊重,甚至在扮演的角色中失去了自我,令她焦慮不安。

摘掉假面後,她意識到自己的價值,不需要別人去賦予,而是自己去創造。

你自信而真實的樣子,才是最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