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加納利群島:富人後花園,三毛流浪地

加納利群島:富人後花園,三毛流浪地

加納利群島:富人後花園,三毛流浪地

西班牙最南端加納利群島 Islas Canarias ,除了是三毛筆下的海外故鄉,也是西歐富人們最愛的度假地,它以獨特的氣質將海島的熱情澎湃與寧靜悠然,糅合成古典、質樸、不爭世事的美。

旅行作家劉子超剛不久前在那兒呆了一段時間,我們特意找他寫了這段旅居故事。

加纳利群岛:富人后花园,三毛流浪地

剛剛過去的這個秋天,我在加納利群島的富埃特文圖拉島上住了一個多星期。每天游泳、寫書、買菜做飯。

加納利群島是西班牙的海外省,地理上其實屬於非洲——距離西撒哈拉的海岸線只有100多公里。幾座島上有火山,有月球表面般的丘陵景色,有風中搖曳的棕櫚樹,有北非人開的小餐館,當然更有綿延不絕的金黃色沙灘和近乎天藍色的大海。

加纳利群岛:富人后花园,三毛流浪地

在北半球的絕大多數地方都已入冬之時,加納利群島的海水溫度依然維持在24度上下。當地人說,這裡的氣溫起伏不大,一年四季都是如此,也不存在東南亞地區那樣的季風,因此成了西班牙人、德國人和英國人喜歡的度假地。不知出於何種原因,這裡不太能見到法國人。

加纳利群岛:富人后花园,三毛流浪地

雖說是度假地,但相比東南亞的熱門海島,加納利群島的開發程度簡直如同“史前時代”。我住在富埃特文圖拉島的南端,三四公里長的海灘上只有區區四、五家餐廳,外加兩家四星級酒店。沒有酒吧,沒有迪廳,沒有馬殺雞……下午六點過後,沙灘上曬日光浴的人也散去了。

走在海邊,看著徐徐墜入大海的夕陽,看著斜掠過天空的海鷗,看著顏色越來越深沉的海岸,你會恍然覺得自己到了某個荒島。

加纳利群岛:富人后花园,三毛流浪地

大航海時代,西班牙人才開始佔領和統治加納利群島。此前的若干世紀裡,島上只居住著土著人。

令歷史學家感到困惑的是,這些土著人高大、金髮、相貌堂堂。他們究竟來自何處?有人說,他們是迷失方向的北歐海盜。有人說,他們是來自伊比利亞半島的凱爾特移民。不管怎樣,他們最終徹底消亡了。

加纳利群岛:富人后花园,三毛流浪地

在前往美洲的途中,哥倫布也在大加納利群島停泊過幾次。

跨大西洋的貿易摧毀了島上的糖業經濟,隨之而來的是大規模的移民潮。18世紀早期,火山爆發、西班牙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經濟影響使這裡進一步陷入困境。直到1960年代,隨著旅遊業的興起,島上的經濟才開始復甦,但仍然需要政府的補貼——我發現島上的汽油比西班牙本土便宜不少。

加纳利群岛:富人后花园,三毛流浪地

我第一次知道加納利群島,還是小學時閱讀三毛的書,三毛將七座小島暱稱為“七顆大西洋上的明珠”。1970年代,三毛與丈夫荷西定居在加納利群島的首府拉斯帕爾馬斯——那裡至今還保留著三毛的故居。那段時間,三毛出版了《撒哈拉的故事》和《哭泣的駱駝》等書。

我依然記得自己在護城河邊的舊書攤買到那些書,繼而被書中的異國風情深深吸引。

加纳利群岛:富人后花园,三毛流浪地

那是1990年代初期,身邊出過國的人幾乎沒有。“加納利群島”、“西撒哈拉”這樣的地名,如同“冥王星”和“海王星”一樣遙遠。

在拉斯帕爾馬斯,三毛還寫下了後來風靡一時的歌曲《橄欖樹》的歌詞:

“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 為什麼流浪 流浪遠方,流浪 ”

1979年,也就是這首歌在臺灣發行那年,荷西在一次潛水事故中喪生。三毛悲痛欲絕。如此說來,在我眼前顯得近乎馴良的大海,其實也暗藏著重重殺機。

加納利群島:富人後花園,三毛流浪地

每天下午,當我在平靜的大海中游泳時,總會不知不覺地想起三毛,想起關於她的這些往事。離岸三十米後,周圍已經沒有人。我按照自己的節奏,悠然自在地游泳。遊累了就仰面朝天,仰望湛藍的天空,看著海鷗炫技般地飛過。

不遠處可能是個“天體海灘”,赤裸上身的遊人隨處可見。偶爾望向那裡,就能看到人們邁著坦蕩灑脫的步伐,衝向大海。

加纳利群岛:富人后花园,三毛流浪地

游完泳後,我戴上墨鏡,躺在沙灘上曬乾身體。黃昏時分,沿著沙灘走上三公里,會看到一座白色燈塔。我從這裡調頭,走回小鎮。海浪舔舐著沙灘,大海像晃動的搖籃。

往近處看,岸邊坐著一位孤獨的吉他手——他剛下班,每晚來這裡賣藝、練琴。於是我在旁邊坐上一會兒,看著夕陽最後沉入大海,然後往敞開的吉他盒裡扔下一枚硬幣。

不遠處,海邊餐廳正飄來烤魚的香味。

加纳利群岛:富人后花园,三毛流浪地

餐廳的價格不貴,但我喜歡自己做簡單的飯菜。這裡很容易買到新鮮的魚蝦,怎麼做味道都不差。隔壁的蘭薩羅特島出產一種罕見的火山灰白葡萄酒。我一邊吃自己做的魚,一邊喝冰鎮的白葡萄酒。喝罷,推窗看看外面的世界。

不到十點鐘,整個小島都已經沉沉睡去。

策劃 / 悅遊新媒體

撰文 /《沿著季風的方向》作者劉子超

設計 / 正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