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完美關係》斯黛拉溫順老公為什麼會出軌?你真的看懂了嗎?

《完美關係》斯黛拉溫順老公為什麼會出軌?你真的看懂了嗎?

最近正在追熱播劇《完美關係》。劇中陳數飾演的斯黛拉,身材、顏值、收入都在線,讓人眼睛一亮。

當然,在電視劇中,這樣優秀的白富美勢必逃不過所謂的“女強人魔咒”,斯黛拉的婚姻也因為溫順老公的出軌而亮起了紅燈,而且老公出軌的對象還是一個樣樣都不如她、帶著孩子的離異女人。

大家肯定會認為:斯黛拉真是活該,這樣強勢的老婆,哪個男人受得了,不出軌才怪。

客觀來看,斯黛拉的婚姻亮紅燈有多方面的因素,例如:地位不平等,沒有愛情基礎,女方沒有融入家庭生活。但是,我認為,無論任何原因,都不能將一段婚姻的失敗甩鍋給所謂的“女強人”。

女人強勢就一定是男人出軌的合理理由嗎?事業有成的女人就勢必不能擁有幸福愛情和婚姻嗎?

今天我就想從世俗、精神、歷史這三個方面淺談一下“女強人”遭遇婚姻失敗並非理所應當。

《完美關係》斯黛拉溫順老公為什麼會出軌?你真的看懂了嗎?

任何一段關係都是有所圖的,婚姻也不能免俗

斯黛拉和她的老公崔英俊是通過相親認識的。相信從他們剛認識開始,就已經是現在這個女強男弱的局面了,但是他們還是接受了對方。為什麼?很簡單,各取所需。

斯黛拉需要的是一段婚姻,在沒有條件相當的選擇之下,一個看上去很好說話,很老實的男人,無疑是她當時認為的最好的選擇。

而崔英俊本身工作上就沒有能力,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願意做一個居家好男人,還有就是可以為了讓斯黛拉介紹客戶,自願放下身段、百般討好的本事。

任何人在選擇伴侶的時候,都是有所圖的:或為愛,或為貌,或為錢,或為權,或為性等等。顯然,在斯黛拉和崔英俊的婚姻裡,斯黛拉只是為了要一段令人安全的婚姻,崔英俊則是為了通過討好老婆大人一個人,去換來事業上的成功和社會的認同。

所以,在這樣的婚姻關係下,誰也別抱怨誰是委屈的。既然一開始就選擇了對方,或者說是選擇了你在對方身上尤為看重的那方面,今後就不要因為其他方面不如意而心生抱怨。就好比你買的是一臺洗衣機,就不要去抱怨它為什麼不帶烘乾功能。與其這樣,那當初為什麼不多花點錢,去買一臺帶烘乾功能的洗衣機呢?

《完美關係》斯黛拉溫順老公為什麼會出軌?你真的看懂了嗎?

經營一段感情不但要講契約精神,也要遵守職業道德

談起經營一段婚姻的要素,很多人往往想到的是平等、尊重、相互理解、相互關愛。但我認為,經營一段婚姻的必要條件卻是要講究“契約精神”和遵守“職業道德”。

何為“契約精神”?何為“職業道德”?

結婚領證,只能說你們的婚姻事實及財產得到了法律上的保護,但是這段婚姻的質量和期限,法律是管不了的。既然選擇了做人家的老公,那往後的歲月裡就需要幹一行愛一行了。

斯黛拉的老公崔英俊或許在剛結婚的開頭幾年可以做到不計回報(但事實上是有回報的)地付出,但是時間久了,由於男性本身意識的作祟,他就會認為這樣的家庭生活讓自己很沒面子,很沒有認同感。

一方面他沒有認識到自己無法對斯黛拉內心最真實的需要感同身受,另一方面又無法割捨斯黛拉給他工作上帶來的巨大利益,所以,他就通過選擇了一個看起來需要依靠、離婚帶著孩子的女人作為出軌對象,還偷拿斯黛拉的名牌包包給小三,用最少的付出來換得心靈上最大的滿足。

火車出軌,問題要麼出在火車頭,要麼出在婚姻這個軌道,幹外面的風景何事?

每段婚姻在過了最開始的那段蜜月期之後,都會進入倦怠期。這個倦怠可以歸咎於激情的退卻,可以是因為朝夕相處讓兩個人的缺點被放大,也可以是來源於生活上的家庭瑣事、柴米油鹽。

一個有“契約精神”和“職業道德”的男人,會理智地讓自己度過這段倦怠期,會盡到做丈夫的責任。他會明白當初既然是自己選擇了這個人,那就要接受這個人的全部,因為自己也是不完美的。

而崔英俊顯然不是一個講“契約精神”和“職業道德”的男人。他當初認識斯黛拉的時候,相信斯黛拉就是這樣的冷若冰霜。這世上的女子,千嬌百媚、善解人意、溫柔似水的有的是,男人們大可以根據喜好各取所需。誰也沒有逼崔英俊一定要找斯黛拉這樣的,斯黛拉也從來沒有求著崔英俊喜歡她,既然如此,他崔英俊憑什麼因為斯黛拉不是他想要的老婆的樣子就可以為所欲為?

人是感情動物,而這個世界上最難量化的就是感情。你付出多一點,我付出少一點,哪就真的能夠算得那麼清楚?再說,如果人家要吃的是蘋果,而你卻一個勁地送她梨,即便你付出的再多,都不是對方所需要的,那人家憑什麼要感激你的付出呢?

《完美關係》斯黛拉溫順老公為什麼會出軌?你真的看懂了嗎?

女人的崗位職責不是生就的,而是男性社會人為強加的

劇中陳數飾演的斯黛拉是一家文化傳媒公司的高管,一人之下,千人之上;要貌有貌,要才有才,一言一行都透露了強大的氣場。

相比之下,斯黛拉的老公崔英俊卻是有著雲泥之別。工作上,90%的銷售業務都是靠著斯黛拉完成的;家庭中,充當著男保姆的角色,從進門幫忙換鞋,端茶倒水,按摩,煮飯,洗衣服,一條龍服務。而且他在做這些的時候,斯黛拉始終都沒有一張好臉。

這樣的角色扮演是不是看起來很怪異?那我們換個角度來想像一下,如果斯黛拉和她老公的角色互換一下,你還會覺得這個畫面很怪異嗎?

中國千百年來的普遍認知就是,女子無才便是德。女人在一段婚姻中,首先必須要是一個“好妻子”,“好母親”,“好媳婦”,“好保姆”,不然,即便人長得再漂亮,事業上再成功,錢賺得再多,也不是一個“好女人”。

孩子生病了,請假陪去醫院看病的一定是母親;家裡老人生病了,不管是哪方的父母,忙前忙後陪床的也一定是女性。女性似乎生來就應該為家庭付出,為男人付出,女性天生就應該被貼上“事業一般般”的標籤。

所以,古往今來,人們的普遍認知都是:女人要想婚姻幸福,就不能太優秀;一段穩定的兩性關係就應該是男強女弱、男主外女主內。而一個女人要是婚姻失敗了,那其他的成就再大都是不被認可的,都會被貼上Loser的標籤。

但如果我告訴你,女人之所以被定義為“女人”,完全是由男性決定的,而並非出自女人本身的意願,你會怎麼想?

英語中在說到一個廣泛意義上的“人”的時候,都會直接用“man”這個詞。比如,中文裡當我們說到“有個人怎樣怎樣”,注意,儘管我們說的“這個人”可以是女人也可以是男人,但是翻譯成英文的話就變成“A man is ……”。所以,不論是東方還是西方,普遍上的認知就是:人就是指男人,男人就是主體,而女人則是“他者”(the other)。

“他者”這個詞最先是由法國女權主義的先鋒西蒙•德•波伏娃在她的經典論著《第二性》中提出的。

波伏娃在她的書中指出:

女人並不是生就的,而寧可說是逐漸形成的。

女性的諸如“母愛”,“依賴”,“自我犧牲”等“女性氣質”並不是天生所具有的,而是由社會文化因素所決定。

女人的獨立成功卻和她的女性氣質相矛盾,因為要做一個真正的女人,就必須使自己成為客體,成為他者。

“女強人”一詞的出現,只是男性對那些“專注事業並獲得成就、忽視自己的性別、與男人一較高下、並趨向於男性化的行事風格的女性”的一種偏見和嘲諷。

人們大概是忘了,在遠古時代的母系氏族中,社會卻是由女性主導的。

所以,當今社會,男性和女性都應該屬於同一範疇,都是獨立的個體,不存在誰附庸誰,也不存在主要和次要,他者和自我的關係。

《完美關係》斯黛拉溫順老公為什麼會出軌?你真的看懂了嗎?

<strong>結論

女人追求獨立的人格意識,並且通過自身的努力獲得事業上的成功,並不是女人遭遇婚姻失敗的原罪。就好比,事業成功的男人也會遭遇婚姻上的背叛,但誰都不會把這個歸咎為是他的事業成功。

無論是這個社會還是男性本身,都應該對女性報以尊重和支持,尊重女人們擁有自己獨立的自我,支持她們擁有自己的事業併為之奮鬥。只有相互承認、並且相互依存,這個社會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男女平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