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一座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 1985年的成都


一座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 1985年的成都


成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十大古都”之一,約在公元前5世紀築城,西漢時已成為中國六大都市之一,三國時期為蜀漢國都。
北宋年間成都人聯合發行世界最早的紙幣交子,官府在成都設立世界最早的管理儲蓄銀行交子務。

一座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 1985年的成都


成都人的文化性格(或者叫做成都的城市精神),就其“亮點”來說,可以用四句話十六個字來概括,即:“喜為人先,樂容天下,進退自如,浮沉自安。”

一座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 1985年的成都



​關於成都一名的來歷,據《太平寰宇記》記載,是借用西周建都的歷史經過,取周王遷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得名蜀都。


蜀語成都二字的讀音就是蜀都。成者畢也終也,成都的含義就是蜀國終了的都邑,或者說最後的都邑。

一座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 1985年的成都


四川民居多為穿鬥式屋架。這裡的人們在建造民居時善於利用地形,因勢修造,不拘成法。常常在同一住宅中,地平有數個等高線。
住宅基地的退臺有橫向、有縱向,造成屋頂高低的配合。加上屋簷一般不高,綠影婆娑,潤澤可悅,使人感到溫適而明快


一座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 1985年的成都


史料記載,中國最早的茶館起源於四川。據《成都通覽》載,清末成都街巷計516條,而茶館即有454家,幾乎每條街巷都有茶館。

一座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 1985年的成都


​1935年,成都《新新新聞》報載,成都共有茶館599家,每天茶客達12萬人之多,形成一支不折不扣的“十萬大軍”,而當時全市人口還不到60萬。

一座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 1985年的成都


如果不大可能進茶館的婦女兒童,則茶客的比例便無疑是一個相當驚人的數字。即便在今天,成都的茶館恐怕也仍是四川之最,中國之最,世界之最。


一座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 1985年的成都


身處平原中心的成都人,沒有窮山惡水的紛擾,也沒有大江大河的衝擊,富庶的生活讓每個人由內而外散發出一種招人嫉妒的慵懶。
他們不用每天爬坡上坎地求生活,也不用每天起早貪黑地掙飯錢,更不用水裡土裡種莊稼。

一座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 1985年的成都


​成都是一個非常多元化的城市。她有自己的三觀,而且不容易被外界干擾。她有很多很多閃光點,也有很多讓人無語的缺點。
但是放在國內的城市裡比較,她一定是非常明亮的一顆星

一座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 1985年的成都


成都生活,拍攝於1985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