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新冠肺炎“全球化”所帶來的衝擊

新冠肺炎“全球化”所帶來的衝擊


自2月24日起,由於新型冠狀病毒席捲全球,歐洲、美國股市出現大幅跳水,其中,意大利股指大跌5.43%,德國指數大跌4%,英國富時100指數大跌3.44%,跌幅最大的就是希臘股市,大跌8.36%。在股市大跌的同時,布倫特和WTI原油價格均跌超4%。那麼,疫情為什麼會導致原油價格的下跌呢?這是因為疫情的爆發,導致了人員,尤其是國人出行的減少,也導致貨物的進出和週轉的放慢,油耗自然就會減少,從而導致石油需求量的大幅下跌。

緊隨歐洲股市的狂瀉,美國道瓊斯指數猛跌,24日(星期一)開盤,一度跌超10000點之多,被稱為“黑色星期一”。

在週一以來的連續兩個交易日之內,美國道指下跌了1900點,市值蒸發2.8萬億美元,泛歐指數市值蒸發近7000億美元。也就是說,歐美股市加起來暴跌3.5萬億美元,摺合人民幣超過24萬億元。

週四,美國道瓊斯指數下跌1191點,跌幅4.4%,創下了歷史最大單日跌幅。該指數,也較最近的高點下跌了10%以上,因為美國新增一位“原產”新冠肺炎病例,美國對疫情爆發的擔憂加劇,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預計美國的病例將會上升。

2月22日,IMF主席格奧爾基耶娃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召開的G20財長會議上指出,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預測中國經濟將下滑,GDP增長將為5.6%,比一月份的預測調低0.4%;而世界經濟也因此下調0.1個百分點,增速為3.2%。與此同時,據彭博社報道,牛津經濟諮詢公司的人士近日估計,這次國際性的衛生危機可能足以使全球國內生產總值減少1萬億美元以上,因為它會造成企業倒閉、工作缺勤、生產率下降、旅行減少、供應鏈中斷以及貿易和投資減少。

全球股市的反應和IMF等國際組織對世界經濟增長的悲觀,不是沒有道理的。

這次疫情自武漢爆發,逐步向海外蔓延。因為中國加強控制,蔓延的速度才得以平緩。在海外,一開始是日本蔓延最快,成為中國之外最大的“疫區”,其次是新加坡。截止2月26日,日本累計確診病例891例,因新冠肺炎累計已經死亡7例,以致日本內閣都已承認,新冠肺炎已在日本流行。日本面對疫情,採取“佛性”策略,即進一步抬高核酸檢測“門檻”,不再將核酸檢測作為掌握感染人數的手段,僅作為入院確診的手段;讓輕症患者居家“靜養”,而不是住進醫院。

2月21日,復旦大學聯合上海財經大學、美國北卡大學夏洛特分校、浙江大學和東南大學,在Medrxiv上發表論文,用數學方法推算,若不採取隔離措施,日本感染人數將突破170萬人!該模型對中國上海和湖北除武漢之外其它城市預測的準確率達到了85%。而對於今年5月份的第32屆夏季奧運會是否能夠在東京舉行的問題,一直存在爭議,不排除取消的可能性。

2月中旬以來,韓國後來居上,取代日本,成為海外最大的“疫區”,緊追其後的是日本和意大利等國。僅24日一天,韓國就新增231例確診病例,使得韓國在短短的6天時間內新冠肺炎患者激增至833例。27日,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通報,截至當地時間2月27日上午9時,韓國較前一天下午4時新冠肺炎病例新增334例,累計確診病例達1595例,累計死亡12人。韓國疫情發展的速度之快,範圍之廣,讓全球一片譁然。

韓國沒有像中國一樣的緊急措施,疫情一旦擴散開來,對這個擁有著5千萬人口的經濟體來說,其打擊將是巨大的。實際上,近年來,經濟發展就一直不行,去年的GDP增長僅為2%,成為韓國近十年以來的最低增速。韓國經濟的典型特點,是出口型經濟,嚴重依賴出口,是一個外貿係數逼近100%的獨特經濟體。世界經濟疲軟和國際貿易摩擦所導致的出口受挫,已經制約了韓國經濟的發展。中國疫情自然會影響韓國經濟。韓國自身的疫情,更會讓其經濟雪上加霜。疫情局勢控制不好,會造成大批工廠的關閉。由於其外向型經濟的特點,並在汽車、造船、鋼鐵、電子和石化五大支柱產業佔有優勢,一旦疫情擴散,可能會對整個全球的產業鏈造成衝擊。

反觀意大利,截止27日,確診病例增加至650例,累計死亡17例,已經躍升為歐洲疫情的“重災區”。目前,倫巴第大區、威尼託大區等12個城鎮已經遭受封鎖,並有超過5萬人被要求在家自行隔離。

意大利是一個自然資源貧乏的國家,其所需的能源和原材料都依賴外國的進口。但是,其實體經濟比較發達,在整個歐盟內僅次於德國,是歐盟的第二大製造業強國,對外貿易同樣也是意大利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除此之外,還有旅遊業。意大利長期以來都是歐洲經濟最薄弱的一環,而這次的封鎖地區卻是該國的金融中心,又是工業重鎮。這次的新冠病毒疫情不僅給已經嚴重萎縮的意大利經濟施加了更大的壓力,對於正在嘗試去努力擺脫長期經濟放緩的歐元區而言,也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不久前,白宮曾致信國會,尋求緊急撥款約18億美元應對疫情。當地時間2月25日,美國疾控中心下屬國家免疫和呼吸系統疾病中心表示,預計新冠肺炎疫情將在美國大範圍傳播,表示政府對疫情帶來的威脅尚不完全確定。可是,在26日的新聞發佈會上,儘管特朗普聲稱由於美國採取了早期措施,包括旅行限制和隔離,“美國人民面臨的風險仍然非常低” ,但是,他還說:“我們已做好準備採取措施,當疾病擴散時,我們已經準備好做任何我們必須做的事情”,並宣佈由副總統彭斯領導美國防疫工作,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美國對疫情也不敢麻痺大意。

截止發稿時,全球已有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意大利、法國、伊朗、阿聯酋、以色列、阿根廷等30多個國家出現疫情。阿根廷也出現“一罩難求”的局面。後續情況如何演變,尚難以預料。

本來,經過了去年的普遍降息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今年經濟的增長比較樂觀,也一度給出了3.3%的增長預測。為了刺激經濟,各國都使出了渾身解數,日本、歐洲等國家都已經進入負利率時代了。那麼,試問:疫情襲擊之後,政府的工具箱裡還存有什麼刺激經濟或者救市工具呢?所以,2020年,全球經濟能否跟去年持平都成問題。按照索羅斯的“反身理論”,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增長放慢自然會影響全球經濟,而歐洲、日本等其他國家增長乏力又會反過來拖累中國,最終還是會讓全球經濟放緩。

針對疫情,各種觀點都有,認為疫情對經濟影響有限者居多,事實上,沃倫·巴菲特也持有這種觀點。但是,也有人認為,疫情以及疫情的連鎖反應會重創全球經濟。而且,基於美國債務問題、歐洲經濟增長乏力等原因,早有人預測,今明兩年內可能爆發另一場全球經濟危機,目前只是缺乏一個引爆點或導火線而已。那麼,進入庚子年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會不會成為這個引爆點或導火線呢?但願後者杞人憂天,也不是那個“曲突徙薪”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