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當疫情“寒流”遇5G“暖流”,終端廠商能否化危為機?

疫情之下,終端廠商陸續開始了各自的2020年開局首秀。5G手機發售是否會受到疫情影響?這成了縈繞在各家終端廠商心頭的問號。

打響2020年5G手機發布第一槍的當屬小米,於2月13日發佈了新品小米10。作為顛覆重塑之後衝擊高端市場的王牌首發機型,雷軍沒有再“賣關子”,小米10系列堆料猛、定價起跳高,售價3999元起。華為緊隨其後,於2月13日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辦Mate Xs摺疊屏手機發佈會。受零部件成本影響,該手機在歐洲售價2499歐元起,約合人民幣1.9萬元。realme也與華為同期在西班牙召開“Speed of the Future”全球線上新品發佈會,發佈旗下首款5G旗艦智能手機X50 Pro 5G,售價約3715元起。2月26日,iQOO 3手機也正式加入今年的“5G手機團”,這是iQOO品牌的第二款5G手機,支持NSA和SA雙模5G,售價3998元起。隨後,被捲入口水戰的榮耀頻頻發聲;黑鯊遊戲手機公佈將於3月3日進行線上發佈會,發佈旗下首款5G手機;一加也在盤算如何讓線上發佈會進行得更有創意……

由此可見,在疫情“寒流”下,國內手機廠商並沒有坐以待斃,仍在按照既定節奏發佈新品。2019年底5G商用的正式開啟、產業鏈上雙模5G芯片的成熟,消費的廣泛期待,這使得終端廠商們紛紛認為,2020年的手機市場或許可以藉著5G東風止跌回升,開啟一個全新的增長週期。部分專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疫情或將推動5G手機發展,帶來重大利好。

但記者觀察到,似乎對於近期終端廠商發佈的5G新品,市場反應反饋褒貶不一。甚至有業內人士認為,新入市的5G手機,在價格上未有明顯降低,且無突出亮點,是否只是為了“佔位”而發佈?究竟消費者市場對於5G手機的反饋如何,疫情是否打亂了終端廠商的發佈節奏,專家又會如何分析未來一段時間終端市場走向?記者在採訪產業鏈多位專業人士後,為各位讀者剖析一二。

5G手機被吐槽無亮點,接連發布只為佔位

近期終端廠商接連發布5G手機,總結來看其價格未有明顯降低,全部處於3000元以上價位。對此中國聯通終端與渠道支撐中心兼聯通華盛副總經理陳豐偉表示:“手機價格主要受芯片價格影響,目前有能力批量供貨芯片的企業競爭不夠充分,能滿足芯片批量商用的廠商主要還是華為和高通,但他們只支持做中高端的產品。”因此,目前5G手機的普遍“高價”,也就顯得情有可原。

關於大眾普遍認為當前5G手機之間缺少差異化的現狀,陳豐偉認為:“實際上,目前5G手機最主要的差異還是芯片的替換。也就是說,4G芯片替換為5G芯片。在其他硬件配置方面,尚且沒有革命性的變化。”但他預計,在今年下半年至明年,隨著5G場景的逐漸強化,產品形態將會發生演進,屆時5G產品的差異化、創新化會體現得更加明顯。BCI通信研究副總經理孫琦也認為:“從技術角度講,5G本身就是當前5G手機的最大亮點,未來的很多功能都將依託5G技術的發展,所以片面地認為近期發佈的5G手機缺乏亮點,這個說法並不準確。”

針對業內人士的“佔位說”,陳豐偉則對記者表示:“目前廠商發佈新品的節奏,主要取決於芯片廠商給他們供貨的時間節奏。廠商佔位情況並非故意,而是按照原定計劃發佈新品。但不得不承認,受疫情影響,消費者對5G終端的購買需求並不強烈。另外,供應商供貨方面也會因疫情影響而壓縮。”

疫情或將成推動5G手機發展的巨大利好

據記者觀察,智能手機市場在每年年初都會展開一輪市場競爭,而這次疫情的到來,讓未來的終端市場更顯變幻莫測。無論是最近熱炒的摺疊屏,亦或是5G加持下的5G手機,都是終端流行趨勢使然。線下新品發佈會無法召開、工廠生產停滯,供應鏈受阻,線下渠道基本停擺……2月24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佈了今年1月份國內手機市場運行報告。報告顯示,今年1月份國內市場手機出貨量為2080萬臺,與去年相較,同比下降38.9%。考慮到疫情的影響在1月20日之後才開始顯現,因此不難判斷,2、3月份的手機出貨情況或許更不容樂觀。但無論是哪種潮流趨勢、哪種發佈方式,都是終端廠商在疫情下“投機”的一種策略,儘量彌補,將影響降到最低,以保證疫情過後產品和市場的整體節奏不被打亂。

業界認為,5G手機新品的上市節奏和出貨量,主要依賴於用戶的換機需求。在記者看來,無論是疫情還是宏觀經濟的影響,都只能暫時壓抑消費者的慾望,長期來看,這份需求並不會減少,換機需求和迭代5G手機的需求一直都在。在陳豐偉看來:“5G手機的換機需求一旦恢復,產業鏈一定會克服各種困難,將5G手機的‘質’和‘量’都提上來。”

此外,還有相當多的一部分專家也對今年5G手機市場發展持樂觀積極態度。“疫情不會延誤中國5G發展,從中長期來看,抗擊疫情的需求會助推中國5G發展。今年5月之前,產業鏈復工等問題可能會對終端供貨稍有影響,雖然各方預測不同,但我預計出貨量及整體收益最多下滑5%,不會對今年整體終端市場帶來無法挽回的影響。”陳豐偉如是說。

與此同時,陳豐偉還表示:“此次疫情的發生,從全年市場來看,我認為是對5G的極大利好。因為原本對於5G替換4G的場景,業界和消費者還不夠明晰,但有了這次抗擊疫情的諸多場景案例,行業對5G的需求越來越清晰。例如,醫療醫護場景、生活娛樂場景、公共安全及遠程辦公和在線教育這四大場景對5G需求最為迫切。”

當“寒流”湧進,或許來自政府的5G“暖流”能讓焦灼的手機廠商感到些許安慰。作為基礎設施的5G網絡建設不但不會滯後,反而會加速進行。2月22日,工信部要求基礎電信企業要及時評估疫情影響,制定和優化5G網絡建設計劃,加快5G特別是獨立組網建設步伐,切實發揮5G建設對“穩投資”、帶動產業鏈發展的積極作用。記者從中國聯通方獲悉,在5G建設部署上,在加強5G終端發展的政策上,在各種渠道合作伙伴的聯合營銷以及加強5G場景的技術支持上,中國聯通均大力度支持,傳遞出的消息均極為利好。

據不完全統計,中興、小米均公佈2020年將推出至少10款5G手機的目標;vivo也表示,今年至少將推出5款5G機型;OPPO則預計2020年中國市場將有接近20%的產品會是5G手機;此外,華為還表示將在2020年底發佈“千元”價格的5G手機。

如果說2019年是5G元年,那麼2020年則是5G終端將有實質性發展的起點。正如孫琦說的那樣:“不可否認,疫情對5G手機的宣傳推廣以及生產製造產生了一定影響,但疫情結束之後,終端市場有望迎來一輪爆發期。”

END

校對/審核:申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