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惠州西湖風景區

惠州西湖風景名勝區地處廣東省東南部惠州市惠城中心區,由西湖景區和紅花湖景區組成,總面積20.91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3.13平方公里,是以素雅幽深的山水為特徵、以歷史文化為底蘊、以休閒和觀光為主要功能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其山川秀邃、幽勝曲折、浮洲四起、青山似黛,古色古香的亭臺樓閣隱現於樹木蔥蘢之中,景域妙在天成,有“苧蘿西子”之美譽,並有“大中國西湖三十六,唯惠州足並杭州”的史載。歷代以蘇東坡、李商隱、楊萬里為代表的400多位文人墨客曾踏足惠州,為西湖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近代孫中山、周恩來等領導人在惠州從事過革命運動,在西湖留下了光輝的足跡。這些歷史古蹟和革命勝蹟與西湖的青山秀水融為一體,相得益彰。


惠州西湖風景區

2009年10月22日,祥雲掛榜(高榜山)、玉塔微瀾(泗洲塔)、西湖蘇跡(東坡園·蘇堤)、豐渚孝感(豐渚園)、碧湖書香(豐湖書院)、留丹點翠(點翠洲)等景點被選為“惠州十大名勝”。2018年10月30日,據文化和旅遊部消息,惠州西湖風景區晉升為5A級景區。以六湖九橋十八景成為羅浮山風景區之後惠州第二個5A級景區。惠州西湖面積遼闊,湖岸彎環曲折,湖上洲嶼點綴、三面青山環抱。湖泊東西最寬處達4公里,南北最長達6公里,面積最大時有10平方公里,湖區面積約80平方公里。在煙波浩淼的湖面上,堤橋如帶,把湖面分割成五大部分,素有“五湖六橋”之稱。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贊惠州“山水秀邃”。這裡是廣東著名的風景區和旅遊勝地。

惠州西湖的建設始於北宋時。州守陳偁最早經營西湖,他“引湖灌田, 兼魚、藕、蒲、葦之利”,使西湖“施於民者豐”,被稱作豐湖。同時還在湖上築堤造橋,修建亭榭,使豐湖當時被譽為“廣東之勝”,北宋紹聖元年(公元1094年)大文學家蘇東坡被貶謫到惠州,他把豐湖稱為西湖,一來湖位於城西,二來也因惠州的這個湖泊的風景與他熟悉的杭州西湖一樣美麗。從蘇東坡以後,惠州西湖就叫開了。


惠州西湖風景區

清代美術家戴熙稱惠州西湖“西湖各有妙,此以曲折勝。”確是恰當的評價。此外,清代惠州知府吳騫還作了《惠陽紀勝》詩,將杭州西湖與惠州西湖作了一次對比:“杭之佳以玲瓏而惠則曠邈;杭之佳以韶麗而惠則幽森;杭之佳以人事點綴,如華飾靚妝,而惠則天然風韻,如娥眉淡掃。”把惠州西湖比作未入吳宮前在苧蘿村浣紗的西施,道出了惠州西湖的特色是:天然美。

宋朝時,惠州西湖就有“五湖六橋八景”之說。五湖分別是平湖、豐湖、南湖、鱷湖、菱湖。上世紀九十年代,政府把紅花湖與這五湖貫通,形成一體,增稱為六湖。古六橋分別是西新橋、拱北橋、圓通橋、明聖橋、煙霞橋、迎仙橋。新中國建國前後,又建設了眾多景觀橋,其中九曲橋、枇杷橋、花洲橋以其新姿特色點綴西湖,和古景六橋一起被並稱為當代西湖九橋;八景是前人對當地人文地理的一種歸納和彰揚:“豐湖晚唱、半徑樵歸、山寺嵐煙、水簾飛瀑、荔浦風清、桃園日暖、鶴峰返照、雁塔斜暉”稱為古八景。其中有自然景觀,也有人文景觀。隨著時境變遷,西湖建設不斷完善,後來又有了“十二景”、“十六景”、“二十四景”之說,現有景點28處,其中名景有18處。今天,惠州西湖已有“六湖九橋十八景”之說。


惠州西湖風景區

六湖景點為平湖、豐湖、鱷湖、菱湖、南湖、紅花湖。

平湖


惠州西湖風景區

平湖位於西湖景區北部,總面積0.79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0.57平方公里。 湖區群山環碧,湖光山色與渚臺亭榭交相輝映。東連市區府城,西至菱湖、鱷湖,南至蘇堤與豐湖連接,北與東江相通。四周湖岸有孤山蘇跡、泗洲塔、元妙觀、朝雲墓、準提閣、明月灣、豐渚園等景點。湖中有點翠洲、芳華洲、百花洲、紅棉島、鶴嶼、鳥島等洲島;還有拱北橋、西新橋、迎仙橋、九曲橋、花洲橋、煙霞橋等景橋與堤島相連。平湖門逶迤延伸至西山。清吳騫遊覽後留下《蘇堤玩月》一詩:“茫茫水月漾湖天,人在蘇堤千頃邊。多少管窺誇見月,可知月在此間圓。”

豐湖


惠州西湖風景區

豐湖原是西湖古稱。蘇東坡寓居惠州,豐湖書院小道發出“夢想平生消未盡,滿林煙月到西湖”的讚歎,豐湖遂改名為西湖。現豐湖是指平湖以南,南湖以北的一片水面及其周邊區域,總面積1.1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0.335平方公里。湖中有宋太守陳偁所修築陳公堤和明聖橋,連通市區府城與豐湖書院,東西兩岸有豐湖書院、荔浦風清等景點;湖中有披雲島、浮碧洲、湖心島和琵琶洲等洲島。在圓通橋上憑眺,湖上洲渚參錯,眼前堤橋如帶,近旁亭榭掩映,遠處象嶺橫陳,這種富於層次的景色,曾被晚清畫家高奇峰譽為“惠湖第一”。

南湖


惠州西湖風景區

南湖位於豐湖東南部,總面積0.34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0.208 平方公里。湖區東枕長壽路、西銜飛鵝嶺、南連市一中、北接豐湖圓通橋。北宋餘靖有“重岡復嶺,隱映巖谷,長溪帶蟠,湖光相照”記述,即寫於此處。今日南湖,湖灣深幽曲折,山丘起伏。西岸有飛鵝嶺;湖中有南苑島、學子洲等景點。

菱湖


惠州西湖風景區

菱湖位於平湖西北部、猶龍山東麓,因古時盛產菱角而得名。總面積0. 694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0.206平方公里,湖岸有橫槎小隱景點,湖中有綠茵島、含書島等景點。古時,西湖的最大水源橫槎溪,由半徑、猶龍潭經猶龍山西北注入菱湖,泛舟溯源,湖灣曲折。明代葉維陽有詩讚曰“橫槎一望白雲間,曲曲清流曲曲山,縱目長塘懸怪石,快心半徑瀉澄灣。鶴田拂翠苗初熟,漁艇高歌釣自閒,千頃浮光從此發,扁舟引勝不知還。”

鱷湖


惠州西湖風景區

鱷湖位於平湖西南部,因古代多鱷魚而得名。西南接紅花湖景區,總面積1.27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0.187平方公里。豐山、紫薇山等名山與鱷湖交錯,有歸雲洞、永福寺、古榕寺等名跡。湖以其幽深遠邃、林木蒼鬱為特色,故古代多有鱷患。宋時,從潮州遷任惠州太守的陳堯佐,曾用一紙祭殺鱷魚;蘇東坡則在此築放生池,今人則在鱷魚島立鱷魚群雕以作紀念。

紅花湖


惠州西湖風景區

惠州西湖紅花湖景區位於西湖景區西南部,原為惠州西湖三大水源之一“水簾水”的發源之地,1991年築壩成湖, 以湖區最高峰紅花嶂命名紅花湖。總面積16.68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1.62平方公里;因其自然生態環境優異,被譽為惠州城市之肺,環湖18公里綠道被譽為“綠廊花漾”。這裡山環水繞、重巒疊嶂,水簾飛瀑、峭壁流泉,掛榜題名、儒風浩蕩,臥龍香雪、林幽花豔,猶如一幅動靜相生的風光畫卷。

九橋分別為:拱北橋、西新橋、明聖橋、圓通橋、煙霞橋、迎仙橋、九曲橋、枇杷橋、花洲橋。

拱北橋


惠州西湖風景區

拱北橋是西湖六大名橋中的第二橋,位於平湖與東江之間。北宋惠州太守陳稱圍湖築堤時創建,後歷代均有修築。原功能為西湖湖水滿時通過此橋放水入東江,後橋面上亦通車做交通之用。由於惠州四周群山環繞,城中西湖雨水充沛,加之當時水利甚差,此橋在西湖北岸起著洩洪和拱衛西湖的作用,故稱拱北橋。

西新橋


惠州西湖風景區

西新橋位於蘇堤之上,是西湖六大名橋中的第一橋。蘇堤和西新橋都是蘇東坡資助建造的,始建於昭聖二年(1095年),所以西新橋也被叫做“蘇公橋”。當時橋用石鹽木(柚木)築成,堅如鐵石,橋上有飛樓九間,十分宏偉壯觀。後曾多次重修。現橋是1983年修築後的面貌。

明聖橋


惠州西湖風景區

明聖橋又稱黃塘橋,在陳公堤中,是西湖六大名橋中的第五橋,為北宋太守陳稱築堤時同建,當時為石門木橋,明惠州太守李幾嗣改為石橋,民國又將橋孔改高可通遊艇。建國後政府兩次修建。現為一座上可通車、下可通船水泥平橋。

圓通橋


惠州西湖風景區

圓通橋是西湖六大名橋中的第六橋,明正德中惠州知府甘公亮始建,南湖與豐湖以此為界,歷代幾經興廢。新中國成立後,於1969年和1983年兩次修建。現除原舊橋外,在東側湖面上又建一新橋,與舊橋合為圓通雙橋。

煙霞橋


惠州西湖風景區

煙霞橋與鱷魚島遙遙相對,這裡是西湖又一勝景。蘇東坡謫居惠州時,曾在鱷湖開闢放生池,並修煙霞堤。當時堤上不曾築橋。煙霞橋是後人在堤上加築的,明代中期始見於記載,如今這座橋是1992年重建的。煙霞橋是西湖六橋中的第三橋,是六橋中的美女子,飄逸秀麗,氣質不凡,當時曾與永福寺一起構成西湖古八景之一“野寺嵐煙”,有“世上黃塵吹不到,煙霞橋外白雲封”的意境。如今盛極一時的永福寺早已化作塵埃,唯有寺前的那棵菩提樹依舊枝繁葉茂,似乎演化著著名古寺鼎盛的香火。而煙霞橋依舊瞭然獨立,遠離鬧市,景色清幽秀麗,飄然塵埃之外,橋上可靜觀湖光山色,看柳色生煙,群鳥飛翔,一派詩情畫意。

迎仙橋


惠州西湖風景區

迎仙橋是連接芳華洲與元妙觀的通道,始建於宋代,清代廢,是西湖六大名橋中的第四橋,1986年重建。相傳由此赴元妙觀接神迎仙,可心遂願成,故得名迎仙橋。


惠州西湖風景區

九曲橋


惠州西湖風景區

鳥島


惠州西湖風景區

豐渚園


惠州西湖風景區

菱湖邊黃花鈴木


惠州西湖風景區

西湖東征紀念碑


惠州西湖風景區

豐湖書院

惠州西湖風景區

紅棉水榭


惠州西湖風景區

東坡祠


惠州西湖風景區

泗州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