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40家公司擬籌資654億元

東財Choice數據顯示,自2月14日再融資新政發佈以來,截至2月27日晚,兩市40家公司發佈定增預案,擬合計募資653.59億元,同時一大批上市公司修改定增方案。分析人士表示,再融資新政將活躍融資和二級市場交易,為上市公司吐故納新、做大做強創造條件,也有助於推進資本市場服務於實體經濟,中長期將有助於建設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新政發佈以後,創業板公司定增參與度大幅提高,這與創業板再融資條件放寬不無關係。此外,不少上市公司談及定增目的時將引入戰略投資者作為考慮之一,而這也是監管層所支持的,但如何界定戰略投資者身份一時成為市場熱議話題。

□本報記者 吳科任

不乏百億級定增方案

東財Choice數據顯示,自2月14日晚再融資新政發佈以來,市場反饋積極。截至2月27日晚,兩市便有40家公司發佈定增預案(不包括配套定增,下同),佔年內定增預案總數的57.97%。與此同時,一大批上市公司修改定增方案。

上述40家公司擬合計募資653.59億元(1家未披露募資額度),均值為16.76億元,其中7家公司融資規模在20億元及以上,也閃現鉅額定增方案。寧德時代2月26日晚公告,擬定增募資不超200億元,加碼動力及儲能電池。通富微電、恆邦股份、佳都科技、ST愛旭、凱萊英、玲瓏輪胎、藍盾股份擬分別募資不超40億元、31.70億元、29.80億元、25億元、23.11億元、20億元、20億元。34家公司資金用途中涉及補充流動資金。

中金公司表示,新政調整略超預期,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放寬非公開發行股票融資規模限制,擬發行的股份數量佔發行前總股本的上限20%放寬到30%;二是調整“新老劃斷”時間點,將徵求意見時計劃按“核准批覆時點”作為新老規則劃斷點調整為“發行完成時點”;三是強化對“明股實債”的限制,粗略估算未來12個月採取定增的上市公司可能會達到500家至1000家,數量佔A股上市公司的15%至30%。

除了定增市場外,債券一級市場認購火爆。招商證券固收團隊近日表示,今年2月以來,債發的不多,但基本都靠“搶”,“僧多粥少”讓新債認購利率屢創新低。相比上一輪牛市,2019年11月以來,中票和公司債認購力度更強,兩者分別佔比31%和16%。總體上,可以確定的是,債券一級市場資金擁擠的現象已然堪比上輪牛市,當然本輪認購火熱有供需不匹配的因素,但缺資產的“冰山一角”已經顯現。

比如,為了更好地把握債務融資產品的發行時機,美的集團2月26日晚公告,擬發行總額不超過200億元(含)的債務融資工具。募集資金將用於滿足公司生產經營需要,包括不限於償還債務、調整債務結構、補充流動資金、項目投資或重要支付等。

創業板定增佔比提升

新政大幅放寬了創業板再融資條件,為創業板定增市場注入活力。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上述40家公司中就有21家創業板公司,佔比達52.5%。與之對比的是,年初至新政發佈時,創業板公司定增預案數量佔比為20.69%,而2019年為25.37%。

天風證券表示,對於創業板公司而言,新政發佈之後主要有五點影響:於公開發行而言,舊規要求同時滿足兩年盈利和資產負債率要求,新政取消資產負債率要求後,增加432個符合條件的創業板標的;於非公開發行而言,不涉及資產負債率要求的變動,新規取消了最近兩年盈利要求,增加199個符合條件的創業板標的;發行規模上限調整對改善創業板公司流動性而言是一個增量利好;鎖定期的變化和不受減持新規限制,或對創業板外延併購起到顯著作用;新老劃斷的節點由取得核准批覆調整為發行完成,意味著更多案例適用新規。具體受益的是最近6個月內拿到批文,但還沒有發行完畢的案例。

天風證券分析,從當前時間點來看,併購重組監管政策在2019年6月已有顯著的邊際改善。從政策的調整週期來看,預計監管放鬆將持續2-3年。2019年6月5G牌照也已經發放,大規模商用將在今年全面展開。與此同時,全球雲服務產業週期、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週期,以及全球半導體產業週期都處於同步共振向上的過程中。所以,創業板併購重組規模大概率將在2019年經歷過渡階段後,在今年進入顯著回升階段。

西南證券測算,調整前,創業板公司想要進行再融資,至少需要符合最近兩年盈利和實施現金分紅的條件,這樣的公司有485家,僅佔60.8%;而去除連續兩年盈利的條件後,有518家公司滿足了基礎條件,比例上升4.1個百分點。

戰投身份界定被熱議

中國證券報記者發現,新政發佈以來披露的定增預案中,不少上市公司在言及增發目的時會提到是為引入戰略投資者。

凱萊英擬引入戰略投資者高瓴資本,促進公司長遠發展;華平股份擬引進七家戰略投資者,深化產業合作層級,優化公司股東結構;古越龍山表示,引入戰略投資者是為改善股權結構,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重要舉措等。

證監會2月14日表示,優化非公開制度安排,支持上市公司引入戰略投資者。根據新規,上市公司董事會決議提前確定全部發行對象且為戰略投資者等的,定價基準日可以為關於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董事會決議公告日、股東大會決議公告日或者發行期首日。

但是,如何界定戰略投資者的身份,目前還暫無比較細緻的定義,一時成為市場關注話題。“也沒太大必要界定,不需要新增或者細化發行條件,而應該以信披方式解決。請發行人自己論證充分,如何就是戰略投資者了,戰略體現在哪兒。可以考慮出一個信披指引,但不必成為發行條件。”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建議,“是否可以要求做個分類表決,涉及中小股東利益的,中小股東至少出席半數以上,或者也要求2/3以上通過。”

區別於很多公司引入機構投資者作為戰略投資者,雪人股份本輪定增擬引入的五位戰略投資者中,四人為自然人,剩下一個系公司第四期員工持股計劃。公司解釋,張華國、鄭志樹、黃成立三位投資者均長期從事或投資與公司業務相關的產業,能夠為公司業務的發展提供助力。引入陳存忠、公司第四期員工持股計劃,將進一步改善公司治理水平,提高公司競爭力,提升公司在資本市場的形象,有助於公司構建長期穩定的投資者群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