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東方快評丨“買家提價,賣家壓價”也是一股抗疫暖流

東方快評丨“買家提價,賣家壓價”也是一股抗疫暖流

  賣家非要白送,買家非要出錢。在一番“討價還價”後,買家無奈地丟出一句:“咱們能好好做個交易不?”兩人誰也說服不了誰,最終商定“打折出售”的折中辦法。又經過一番“反向”討價還價(買的提價,賣的壓價),一臺全新未開封、網上得賣1000多元的Kindle(電子書)終於以500元售價成交。賣家不肯收下500元,捐贈給了慈善機構。

  這是日前發生於閒魚平臺的“怪事”。閒魚作為二手閒置物交易平臺,讓賣家的閒置寶貝以最快速度,奔赴到天南海北的新主人手中,以物盡其用,實現價值變現;同時,讓買家從中低價撿漏。然而在上述買賣中,為何會出現“賣家非要白送,買家非要出錢”以及“買的提價,賣的壓價”等反常之舉?如果告訴你,賣家是武漢市民,買家是援鄂醫生,一切都變得合情合理。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一群群白衣天使慨然奔向沒有硝煙的戰場,將自己置於可能被猙獰的病魔侵襲的危險之中,用對生命的熱愛、博愛,實踐著南丁格爾的諍諍誓言——“終身純潔,忠貞職守……務謀病者之福利”;有的甚至用自己的生命,守護了感染者的生命,譜寫了捨生取義的讚歌。

  上述買賣中的買家孔醫生,就是來自大連的援鄂醫生。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因走得急,他的不少常用物品都沒來得及收拾,其中包括電子書。“這幾天醫院運行平穩了,我越發想看書了,因為下班後看書是緩解緊張的最好辦法。”現在快遞不暢,所以孔醫生想到在閒魚淘一淘,這才有了他和賣家呂先生的故事:一方堅持贈送,一方一再婉拒,表示已受到很多照顧,不能再“無端收禮”。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這個暖心買賣中的500元錢雖不多,體現的卻是每天都在武漢上演的大愛與感恩故事。援鄂醫生、護士等為疫情而戰、為武漢、湖北而戰,那麼武漢人、湖北人、全國人都應感恩所有為疫情而戰的人。就像當年汶川大地震後,湖北、武漢獻出了愛心,救援和醫療,捐款捐物;12年後,汶川感恩武漢,運送100噸感恩蔬菜援助武漢。

  實際上,在閒魚之上,一直不只有錢物交易,不只有變現與撿漏,有著共同愛好、趣味相投的人們正集結於此,進行同城互助,併成為這些人的現代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一個個看似偶然的暖心買賣,對閒魚來說,其實每天基本都在發生。只不過,上述500元的暖心買賣、同城互助,因為疫情的關係,演繹得更加生動罷了。當這種良性互動形成社會習慣,白衣天使們就會鐫刻出更多救死扶傷的“勳章”。

* 以上只是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