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電影《星球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

和過去兩年“星戰7”“俠盜一號”一樣,“星戰8”同樣選擇作為開年第一部分賬大片與內地觀眾見面。

雖然比北美晚了半個多月上映,但在賀歲檔、元旦檔國產片大混戰後,這個檔期其實還是不錯的

因為即便“星戰8”選擇同步上映,在和為數眾多的國產片爭奪排片、關注度中,也不會佔太多便宜。

不過,受制於星戰文化等多重因素影響,內地觀眾接觸星戰系列電影較晚,票房上也一直不溫不火。

全球票房高達20億美元的“星戰7”在內地只取得8.1億人民幣的成績,有甄子丹、姜文加盟的“俠盜一號”也僅僅為4.7億人民幣。

“星戰8”的命運就更杯具了,首天僅拿下不到2億人民幣(總票房很可能止步3億),更被賀歲檔上映的“前任3”(13天15億)花式吊打。

印象中,我還是第一次見到首週上映的分賬大片,在票房上被國產片虐成這樣。


電影《星球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在評論中“星戰8”也陷入了兩極分化。媒體影評人保持了該系列的高評分,但觀眾卻很不買賬,好評率僅為55%,系列最低。

究其原因,大部分是因為“星戰8”終於跳出了“星戰7”中翻拍原版的設定,而是進行了小心翼翼的改編。如天行者盧克的最終命運,就引發了大量死忠粉的強烈不滿。

正所謂不破不立。選擇守舊的翻拍,確實是最穩的一種方法,既能避免出現爛片情況,也能滿足老粉絲的情懷需求。

但對於急於開拓新市場(如內地),以及拉攏更多新粉絲、中立觀眾而言,星戰又不得不更多展示一些新視角。


電影《星球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星戰8”就是這樣一部肩負著承上啟下的作品。雖然存在一定的爭議,但我覺得總體完成得還不錯。

影片雖然不能免俗的有這樣或那樣的致敬“星戰梗”,但數量還在可接受範圍內。

最難能可貴的是,它在老版基礎上進行了適當的改編,灌入了新劇情。

雖然這只是邁出小小的一步,但對於星戰系列而言卻是名副其實的一大步。

大圖模式

電影《星球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而且,影片處處流露出“反轉”、“反高潮”,甚至強烈的顛覆感。(注:以下含劇透)

比如,雷伊費盡千辛萬苦找到了天行者盧克,遞上光劍。結果盧克二話沒說,就把光劍隨手扔了……不僅拒絕訓練蕾伊運用原力,還嘮叨一大堆“絕地武士已死”的悲觀言論。

雷伊深入敵方虎穴,試圖拉攏凱洛·倫加入反叛軍。然而凱洛·倫的如意算盤卻是,既要讓雷伊投靠自己,更要一舉刺殺第一軍團首領,自己當上新掌門。

你以為原力驚人的雷伊是哪位絕地武士或主角的後人,盧克?漢·索羅?甚至尤達?都不是。她的父母只是一對酒鬼,在她年幼時就把她賣了錢換酒喝。

……

大圖模式

電影《星球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就我個人而言,我也算是半個星戰的死忠粉,當初前傳三部曲上映時,也是我剛剛喜歡上電影的時候。

我至今仍記得19年前,小學組織各班級集體去電影院觀看“幽靈的威脅”,所帶來的驚喜與震撼。

隨後,又在大學時完整重溫了老版“星戰三部曲”,從此入了“星戰坑”。

“星戰7”在內地上映時,我也是興奮異常,特別是看到千年隼、漢·索羅、光劍等星戰經典元素再現大銀幕,那種“哇”的激動之情溢於言表。

如今回過頭來再看,“星戰7”除了滿足情懷外,在創新方面實在是過於保守。

沒錯,我們確實需要“星戰”來喚起兒時的夢想與回憶,但這樣的“星戰”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

幸運的是,星戰新東家迪士尼已經有意識地開始在星戰故事基礎上進行再創作。去年的“俠盜一號”算是一次試水,且取得不錯的口碑和票房。

由此,我們也有更多的理由期待2019年底的“星戰9”呈現給我們更多的驚喜。

願原力與所有的星戰同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