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阿拉巴马:伯明翰的东瀛之春

真的,我不是刻意要把一些看起来完全不相干的事情罗列在一起,来吸引人眼球。美国南方的阿拉巴马州,英国伯明翰的植物园,赏日式园林,真的让人糊涂了……是不是春天的美景让人迷醉,糊涂了心智?

阿拉巴马:伯明翰的东瀛之春


阿拉巴马:伯明翰的东瀛之春


阿拉巴马:伯明翰的东瀛之春

其实阿拉巴马州最大的城市就叫伯明翰, 这个美国昔日的钢城,就是照搬了英国钢城伯明翰这个名字,叫起来响亮。美国人起名字方面没有创意,祖孙三代同名的人大有同在,沿用英国人的名字更是极其普遍,更何况美国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而这个美国南方的伯明翰, 与日本本没有任何瓜葛,却就是有这么一个美轮美奂的日本园林。那我就带你去看看吧,去看看日本的文化渗透,到底有多成功!

阿拉巴马:伯明翰的东瀛之春


阿拉巴马:伯明翰的东瀛之春

作为美国最直接,最伤害性的敌人,日本在战后奇迹般地同美国修复了关系,一系列的条约并没有伤害日本,反而使日本逐渐成为美国最重要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伙伴。日本除了向美国输出汽车电器之外,日本园林可以说是日本最强有力的文化外交,几乎每一个主要北美城市都有日本友好园林,樱花遍地开放,连首都华盛顿的樱花,都是全部由日本赠送,樱花节成为华盛顿最盛大的节日,日式笑脸实在是比俺的功夫熊猫更具威力。而美国对所有外来文化,只要没有敌意,一律笑纳,兼容。这不,连阿拉巴马的伯明翰,这个几乎完全看不到亚裔的城市,也有一个标致的日本园林。

阿拉巴马:伯明翰的东瀛之春


阿拉巴马:伯明翰的东瀛之春


阿拉巴马:伯明翰的东瀛之春

单说现代园艺的话,日本园林确实独到,而且重视友好输出,也就是变相的文化输出。很东洋文化的庭院,清丽,养眼!姹紫嫣红也有别样的美。

阿拉巴马:伯明翰的东瀛之春


阿拉巴马:伯明翰的东瀛之春


阿拉巴马:伯明翰的东瀛之春

只知道华盛顿的樱花节很盛大,原来日本樱花也种植到保守的美国南方。毕竟,种花表达的是和平善意,总是比舞枪弄炮好,赏花的人,总是比喜欢玩枪的人多。学会与敌人做朋友,发现天地很宽吔!

阿拉巴马:伯明翰的东瀛之春


阿拉巴马:伯明翰的东瀛之春


阿拉巴马:伯明翰的东瀛之春

上海的紫藤花园的紫藤居然也是日本赠送的,加拿大温哥华岛上维多利亚市布查德花园日本园,美国不计其数的日本园和樱花林,都是满满的日本禅意,东方哲理,我想,大概是同一位园林师设计的。兼容和平的宗旨总是好的。美也是世界共享的。

阿拉巴马:伯明翰的东瀛之春


阿拉巴马:伯明翰的东瀛之春

提到阿拉巴马,很多人会唱起《苏珊娜》,这首由美国作曲家史蒂芬·福斯特于1847年所编写的英文乡村民谣,1848年发布,并曾经风靡全球。它不但是史蒂芬·福斯特所著的最有名的歌曲之一,也是历史上最有名和最流行的美国歌曲之一。后来这首歌曲又飘洋过海,传到了整个世界,并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 是很多中国人最早熟悉的美国歌曲之一。

阿拉巴马:伯明翰的东瀛之春


阿拉巴马:伯明翰的东瀛之春

《苏珊娜》(史蒂芬·福斯特,1847)

我来自阿拉巴马,带上心爱的五弦琴。/

昨晚上夜深人已静,我沉睡入梦境, 在梦中见苏珊娜漫步下山来相迎。/

她嘴里吃着荞麦饼,但两眼泪晶莹,/

我离开故乡来找你,苏珊娜,别哭泣。/

哦,苏珊娜,你别为我哭泣, 我是永远爱你,永远永远别忘记。/

阿拉巴马:伯明翰的东瀛之春


阿拉巴马:伯明翰的东瀛之春


阿拉巴马:伯明翰的东瀛之春

一个人在早春三月,漫步寂寞的樱花园林,苏珊娜不是山口百惠,东西方却有惊人相似的爱恨情仇,无望的绝唱。仿佛忽然记起,黄昏时分,我就是那个北海道的矮个子农民,在突如其来的短暂春天里,惊慌得不知所措,无言无语。当木屐细细碎碎地踩过石板的小路,和服如彩扇般扇起漫天花瓣,那些美人的粉脸、缨唇、黑痣、乌髻,在那让人意乱情迷的红与白中,早让少年人的无奈与无助,如一江春水,一泻千里……

(摄于伯明翰植物园,阿拉巴马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