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央行: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下調至2.5%

新京報快訊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於2月27日舉行新聞發佈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張克儉,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唐軍,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首席風險官兼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肖遠企介紹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和加大對個體工商戶扶持力度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劉國強: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挑戰,人民銀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決策部署,早響應、快行動,全力支持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一系列應對措施精準有力。一是運用定向工具精準支持保供。設立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支持金融機構向疫情防控重點企業提供優惠利率貸款,支持直接參與抗擊疫情的企業。當前已發放的貸款貼息後,企業實際成本平均為1.28%,低於國務院不超過1.60%的要求。二是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2月3日和4日累計開展1.7萬億元短期逆回購操作投放資金,對於維護節後開市初期市場流動性和金融市場平穩運行發揮了關鍵作用。近期通過自然到期已全部收回短期流動性,同時保持了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三是引導整體利率下行。公開市場操作逆回購和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中標利率先後均下降10個基點,2月20日1年期和5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分別下降10個和5個基點,帶動市場整體利率下行。四是主動發聲解讀政策。通過新聞稿、媒體專訪、署名文章等方式適時發聲,解讀貨幣政策取向和金融支持疫情防控措施,主動與市場和媒體溝通,實事求是闡明政策意圖,增加透明度。

各項措施確保了疫情防控特殊時期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和金融市場平穩運行。貨幣市場利率中樞下移,銀行間7天回購利率運行在2.2%左右。股票市場已收復節後跌幅,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在7元附近雙向波動。我國為應對疫情而採取的政策措施,得到金融市場及社會各方面的充分肯定,得到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及國際金融界的高度評價,普遍認為疫情影響是暫時的、有限的,中國經濟將繼續展現極強韌性,中國政府擁有充足政策空間穩定經濟增長。

近期,人民銀行按照國務院第83次常務會議要求,及時部署落實對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加大信貸支持。中小微企業是經濟發展和容納就業的生力軍,是當前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的重點,關係到全年經濟社會目標任務的實現。目前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面臨用工難、開工難、產業鏈配套難等問題,資金壓力也比較大。對中小微企業提供適度優惠支持,可激發實體經濟主體活力,有利於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有利於促進金融可持續發展,暢通經濟金融良性循環。

一是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綜合運用中期借貸便利、公開市場操作、常備借貸便利等工具,滿足金融機構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流動性需求,降低社會融資成本,促進金融市場平穩運行。引導貨幣信貸、社會融資增長同經濟發展相適應,穩住宏觀槓桿率,保持物價水平基本穩定,妥善應對疫情衝擊與經濟短期下行壓力,平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係。

二是運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按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加大對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的支持。前期的專項再貸款實行企業名單制管理,嚴格限定資金用途,這是為了保證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低成本資金第一時間精準流向重點保供企業。近期增加的再貸款、再貼現額度共計5000億元,這是普惠性的,對符合條件的企業採取市場化方式支持。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從原來的的2.75%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5%,發揮好激勵撬動作用。

三是統籌發揮金融系統合力,分類引導各類銀行發放優惠利率貸款。全國性銀行資金來源廣泛、成本相對較低,近期市場利率下行已有效降低發行債券和同業存單的成本,下一步普惠金融定向降準考核還將釋放資金,要體現好“頭雁”作用。政策性銀行在逆週期調節、支持補短板方面具有積極作用,要通過增加信貸總量投放、提供專項信貸額度、發放優惠利率貸款,支持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地方法人銀行是服務當地、支持中小微企業的主力軍,央行通過提供低成本資金,解決其資金來源相對有限、資金成本高等問題,引導加大對復工復產普惠型小微企業的貸款投放。

下一步,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註重靈活適度,把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通過穩預期、擴總量、分類抓、重展期、創工具、抓落實,為抗擊疫情和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貨幣政策支持,儘可能降低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