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別聽他們的,企業文化要的不是“落地”而是飄在“空中”讓人看見

一、沒有“文化”的企業文化

一直困擾許多企業家的一個問題是:企業文化應該怎樣打造?諮詢顧問的報告裡、企業高管的彙報中,經常會提到要建設xxx的企業文化,凝聚團隊精神,形成活躍而高效的組織等等,但這樣的話語基本上無法落實為真正的行動。人們還是不知道該怎麼打造企業文化,而只是學會了制定一些“企業文化”的制度:開展一些團建活動、總結一套“口號式”的文字,美其名曰“願景、使命、價值觀”,然後幻想這樣的語言就能抓住員工的注意力,凝聚起統一的目標來。

別聽他們的,企業文化要的不是“落地”而是飄在“空中”讓人看見

大多數情況下這種做法都是失敗的,在哈佛商業評論的一篇文章裡,作者曾問一家企業的副總裁記不記得自家企業的願景,得到的是十分尷尬的回應。也許現在很多企業的負責人很善於灌輸想法,也許他們的高管甚至員工能夠記住那幾句話,但只要進一步再問兩個問題,許多公司仍然會暴露原形:

1、你們公司確實遵循了這樣的文化嗎?

2、你們公司的文化與其他公司有什麼不同嗎?

請自測這兩個問題,然後不帶任何自欺地回答,如果大部分員工能夠有理有據地回答出這兩個問題,那麼貴公司的企業文化一定做得不錯。但很可惜,這不是大多數企業的現狀。

我曾十分苦惱與此,並苦苦思考究竟為什麼,直到我開始接觸非“企業文化”的更廣闊的文化領域我才知道,我們被西方一些無聊的管理學家騙了。管理學家、諮詢公司打造文化的方式,十分地“沒文化”。如果在談到企業文化時,員工甚至老闆想到的只是呆板的幾個字和必須遵守的一些規矩,那麼這家企業就是沒有“文化”的。

二、文化是什麼?

這是個大到沒法談的話題,我不可能簡單說清楚,但我們可以先換一個角度看:文化在哪裡?對於中國人來說,我們的文化在哪裡?我們的文化存在於傳統中,也存在於創新中,他們經常以行動表現出來,但絕對不是強迫和刻意的行動,除非強迫和刻意就是我們的文化。

別聽他們的,企業文化要的不是“落地”而是飄在“空中”讓人看見

且先不談創新,傳統是什麼?上升到國家我們會很容易明白,一個沒有傳統的國家,我們會說它是沒有根的。我們自豪於中華民族的傳統,有些瞧不起美國人短暫而缺乏傳統的歷史(這不是事實),就是依據這樣的判斷。我們有哪些傳統?春節是,吃粽子是,漢服不完全是但逐漸在復興,還有呢?還有四大名著、佛家道家,還有幾千年的歷史故事,還有打麻將、過早、鴨血粉絲湯、八大菜系等等等等。

再說創新,為什麼我們要拍中國人的電影?因為如果電影都是好萊塢寶萊塢拍的,我們的精神就會被塑造成他們的模樣,我們就會失去中國人的特色。——我固然支持文化多元、喜歡一些普世的事物,但從習慣來說,我更希望有我更熟悉的中國味兒的、有我們身邊特色的事物存在。我相信很多人也是這樣的願望。

文化不在《文藝工作發展綱要》、《文藝工作指導工作辦法》甚至《xx核心價值觀》的文本里,文化在傳統習俗、文學經典、歷史故事、草根愛好和影視作品裡,然後潛移默化到我們的日常行為和日常交流中。

三、具象化——企業文化的打造

我們的很多管理學家創造了一系列理性的方法,比如制定變革計劃、考核行為等等,然而很多實踐的效果不盡人意。歸根結底,我們無法用用理性來贏得感性,人始終是感性為先的東西,理性是用來應對危機的,而不是用來控制情感的,儘管很多人學會了控制情感,但我們又哪裡真的控制得了情感。

文化就是直接作用於情感的東西,不可能完全用理性來打造。實際上企業文化的打造與任何其他人類組織文化的打造並無不同。我們的企業也需要打造屬於我們的“春晚”、“拜年祭”、“團圓飯”、“請回答1988”和“我命由我不由天”。

別聽他們的,企業文化要的不是“落地”而是飄在“空中”讓人看見

說白了,按流行的說法,就是引導員工自己打造企業自己的內部IP,將我們想為之傳承的精神,通過儀式和故事具象化甚至實體化

這是真正的也是唯一的企業文化塑造之路。除此之外的方法,都只是在強行把想法往員工腦子裡塞罷了。也許可以獲得形式上的整齊劃一,但永遠無法安撫每個人躁動而不同的內心。那樣獲得的,將只是“虛偽”和“陽奉陰違”的企業文化。只有少數被傳頌的故事才沉澱為真正維持了企業生存的文化根基


關於儀式我已經寫了幾篇膚淺的文章,未來我將繼續探索,而故事的創作,則又是另一個龐大而艱辛的話題。

下期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