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借“舊”澆愁?2020年的音樂綜藝該拿什麼續命…...

對於音樂類的節目來說,如何在賽制、節目立意上有創新,往往是在迭代和試錯的過程中實現。越是大眾喜歡的節目品類越難做,是事實,但也不得不做,因為這是製作團隊提升自身實力的必經過程。

新的音樂綜藝前赴後繼,一方面得益於音樂節目的受眾廣。而另一方面,增量不斷,但而有生命力的音樂節目卻屈指可數。音樂類綜藝的創新突破之難,也可以從中管窺。

即使新節目仍在不斷湧現,但無法掩蓋的是音樂原創力的缺失。不論是《歌手》、《中國好聲音》這種老牌綜N代,還是注重參與感和圈層的新生音樂綜藝,無法解決的是華語流行音樂原創力的凋敝。

借“舊”澆愁?2020年的音樂綜藝該拿什麼續命…...

浙江衛視《天賜的聲音》 定位為“尋找音樂合夥人為切口,共同創造經典金曲”。“金曲”無非就是老歌,該節目就曾因於文文和胡彥斌合作的老歌《愛之初體驗》登上熱搜,但口碑卻是兩極分化。

去年的《歌手》開播時主打原創旗號,劉歡也說過,上節目是為了“救救原創音樂”。但播到後面,又變成了老歌大薈萃。而近期的音樂綜藝,更加將“懷舊感”發揮得淋漓盡致。

借“舊”澆愁?2020年的音樂綜藝該拿什麼續命…...

在各種音樂的洗禮下,用戶對不斷翻唱的模式產生了一定的審美疲勞。音樂綜藝層出不窮,可少有能出圈的新歌。當下基本就是粉圈在自己造的數據裡自我感動,而圈外的人對愛豆在唱什麼卻是一無所知。

借“舊”澆愁?2020年的音樂綜藝該拿什麼續命…...

音樂內容始終是綜藝節目挖掘的價值源泉。隨著受眾消費心理與需求的不斷提升,提供專業、多元的音樂內容成為音樂綜藝轉型王牌,原創音樂也是音樂綜藝創新的一塊高地。

音樂類綜藝創新,試錯與迭代並行

浙江衛視《天賜的聲音》 以 音樂合夥人為切口,玩起老歌新唱。《新聲請指教》著眼於國內音樂綜藝校園音樂的空白,試圖通過帶教的形式,從中發現和培養未來“新聲”。

借“舊”澆愁?2020年的音樂綜藝該拿什麼續命…...

可以說,這一兩年新出現的音樂綜藝的確是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創新。《嗨唱轉起來》的定位是“為全民解壓提供出口的全民音樂綜藝”,選手分兩輪演唱,演唱完畢,觀眾投票超過80%支持率則為晉級。

借“舊”澆愁?2020年的音樂綜藝該拿什麼續命…...

在參與感,互動性上,新出現的音樂綜藝較之以往也是更重視。不論是《嗨唱轉起來》還是《樂隊的夏天》,觀眾的投票有可能決定樂隊能否晉級下一賽段。《明日之子》也修改了三大賽道九大廠牌的選拔模式,可以說《明日之子》三季成功的首要因素就是抓住年輕人的受眾市場,有了受眾,就有了互動。

借“舊”澆愁?2020年的音樂綜藝該拿什麼續命…...

很顯然,單純觀看欣賞已經無法滿足受眾自我呈現的需求,參與感成了節目能否收穫熱度與關注的關鍵元素之一。

不過有成功也就會有失敗,比如2019年的《跨界歌王》邀請了於朦朧、李治廷等專業歌手出身的選手,將本來帶有懸念和緊張感的PK淘汰環節改成了嘉賓們的訪談聊天,可以說不僅沒有突破而且還失去了之前的看點。

借“舊”澆愁?2020年的音樂綜藝該拿什麼續命…...

從新節目到綜N代,並非易事

2017年,《中國有嘻哈》入局小眾說唱音樂市場,2018年美聲類綜藝《聲入人心》引發熱議,2019年樂隊類的《樂隊的夏天》《一起樂隊吧》破圈而出……

新生的音樂綜藝不斷垂直細分,佔領圈層,熱度和播放量有目共睹,但是困境也逐漸顯現,從一線衛視在2020招商會上對外公佈的新節目資源來看,綜N代仍佔半壁江山。

借“舊”澆愁?2020年的音樂綜藝該拿什麼續命…...

雖然《中國有嘻哈》、《明日之子》、《這就是原創》推動唱作部分取代了演唱,但這些節目帶來了改變仍有侷限。

聚光燈下的倖存者偏差不可否認。小眾原創音樂人仍難獲得體面的回報,優秀的創作人缺少打磨作品的環境,而優質的原創音樂內容更是淹沒在流媒體平臺裡,偶爾的爆款過後沒有後續成氣候的體系支撐。

借“舊”澆愁?2020年的音樂綜藝該拿什麼續命…...

從曾經的《超級女聲》、《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到去年夏天火熱過的《樂隊的夏天》、《明日之子》、《中國有嘻哈》,再到如今被迫“雲綜藝”的各類音樂綜藝,音樂綜藝歷經競演、互動、跨界等的創新探索,總是週期性地掀起全民熱潮,具備出圈潛質。

同時,音樂綜藝作為互聯網重塑音樂生態的重要方面,內容製作由衛視發展到了網生,不斷自我迭代與顛覆。

借“舊”澆愁?2020年的音樂綜藝該拿什麼續命…...

在不知不覺中已經過去了兩個月的2020年,傳統題材音樂綜藝如何續命?創新題材音樂綜藝如何在同質化現象下突出重圍?仍需要人們帶著敬畏心與使命感,持續深耕,繼續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