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一天睡了不到三個小時!煙臺防疫一線退役軍人寫下戰“疫”日記

大小新聞客戶端3月1日訊(YMG全媒體·大小新聞記者 劉曉陽 通訊員 張帆 攝影報道)這是煙臺市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的孫志玖寫的一篇戰“疫”日記,樸實無華,看起來像流水賬。孫志玖是名曾服役12年的老兵。大年初二開始在萊山區萊山街道西村防疫檢查點值班,白班5天一輪換,夜班10天一輪換,同時參與“雙報到”的航院社區值班,4天一輪換。

一天睡了不到三个小时!烟台防疫一线退役军人写下战“疫”日记

今天又是唐玉文書記和我一起值班,下午5:50,準時到達村口的防疫檢查點,我倆相視一笑:“今晚真冷啊!”和上一班崗完成交接,帶著額溫槍、消毒物品進入了戰位。

晚上6:43,萊山街道派出所到防疫檢查點核實村裡外來人員租戶臨時居住證辦理情況,發現李某3人2月26號從日照莒縣來煙,未到派出所辦理居住證,我馬上聯繫村黨委成員孫曰玲來到現場,協助派出所調查,忙完已經晚上8點了。心裡想,疫情這麼嚴重,必須按規矩辦事,否則會出大亂子。

一天睡了不到三个小时!烟台防疫一线退役军人写下战“疫”日记

晚上8:12,接村民劉玉坤的電話,說剛剛從工廠值班返回,發現橫跨衚衕的網線脫落,橫在路上,晚上視線不良,存在安全隱患。我急忙趕到現場,把脫落的線收攏到一旁,防止絆倒行人,然後聯繫村主任,請他趕緊與聯通公司值班人員說明情況,連夜搶修。

晚上9:25,接到村民韓文昌電話,說他老伴突發疾病,已經打120了,讓我們及時放行。我安慰他不要著急,詢問病症後,教他做簡單的前期處置。救護車來到,我幫著指引到他家,協助醫護人員將病號搬上車,而後返回值勤點。

晚上9:53,於德志主任到崗檢查防疫工作時接到電話:村裡間歇性精神病患者劉某病發了,正拿磚頭、菜刀砸左鄰右舍的玻璃。我馬上報警,並立即趕往事發地點。一邊安撫勸阻,一邊穩定病人情緒,直到民警趕來。民警處置完後,隨即開始統計受損的住戶,承諾明天一定修好,等大家散去,我舒了口氣,看看錶,已經是凌晨了。

接下來的四五個小時,陸陸續續遇到村裡2人外出集中採購蔬菜、肉類,德邦物流3人下班返回,生活垃圾車入村收取垃圾,某整骨醫院物業4人及環衛工3人外出上班。體溫均正常,登記後予以放行。

早上07:00前後,又有37人外出上班。07:20,夜班結束,這一晚上,總共加起來,睡了也不到三個小時。交完班,趕緊收拾一下,簡單吃點東西,也得去上班了。

一天睡了不到三个小时!烟台防疫一线退役军人写下战“疫”日记

“老孫,你這太辛苦了,單位的班就不要值了。”

“這不行,都有家有口的,大家都不容易。”

其實對於孫志玖來說,家裡更不容易,岳父身患重症腦血栓,岳母癌症晚期,遠在安徽的母親腳踝骨折,妻子在家家悅超市上班,無暇照顧家裡。每天,他只能通過視頻,“指導”上小學5年級的兒子,讓這個還需要被人照顧的孩子學著照顧姥爺、姥姥。兒子一板一眼,煞有介事地照顧老人,讓孫志玖很欣慰,“寶貝兒子長大了!將來,我一定要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有人為我們負重前行。”

作為退役軍人的他,雖脫下了軍裝,但脫不掉的是軍魂,改變不了的是初心。在煙臺、在基層一線,還有數萬名退役軍人,他們沒有群星閃耀的名字,卻銘記自身的職責,踐行當初的誓言;他們沒有慷慨激昂的豪言壯語,卻有著不為名利的高尚,默默無私的付出;他們沒有載入史冊的輝煌,卻牢牢堅守自己的崗位,重複做著一件件平凡而又有意義的事。

當大家封閉在家、足不出戶的時候,那個你待不住的家,正是他們想回的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