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青島加速賣地之後的市場新變局

繼續了去年底的氣勢,最近大青島土地市場的大新聞不斷,讓整個市場開發的主體——開發商們的心攪動不已,大家紛紛下功夫研究拿地的眾多資料。


青島加速賣地之後的市場新變局


比如下面關於這個三月的新聞,雖然還在疫情期間,但土地出讓量卻是依然不少,據說是去年三月的市北,這倒也正常,因為一般三月開春,才是開局,不會有大批土地出來。

2月25日,青島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根據市委市政府關於公共資源管理透明化的要求,發佈3月份擬網上招拍掛出讓的90幅地塊預公告。90幅地塊地總佔地3242畝,總建面407.5萬平方米,覆蓋市北、西海岸、膠州、即墨、城陽高新、平度、萊西等區市.其中最關鍵的是商住地(含產權人才用地)40宗,佔地面積1484畝,總建面約228萬平方米。

再看看各區的表現,就直到目前青島的供地節奏是在快馬加鞭的按計劃進行,並沒用因疫情受到影響。以高新區為例:

為切實保障好疫情防控期間經濟運行工作,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高新區分局不斷強化責任意識,提前謀劃高新區土地供應保障工作,優化審批流程,順暢溝通渠道,提高工作效率,採取卷宗組團報批、網絡辦公、視頻會審等靈活的工作方式,確保了重點項目“無縫”銜接,拿地開工。截至目前,2月份擬招拍掛供應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計劃完成度達到100%;3月份計劃供地的12個項目,已全部完成供地方案制定、報批及公告發布準備工作,按照“功能區吹哨,部門報到”的要求,配合高新區管委會的項目建設需求,在3月中旬前完成全部土地出讓公告發布工作,力爭提前完成既定計劃,跑出高新區分局供地保障工作的“加速度”

除了每月的計劃之外,介於市區土地少,不能解渴,所以乾脆一次性發布了整個年度的計劃,把30多個地塊一下子全部釋放出來,更是引來眾多眼球的關注。無論是找米下鍋的開發商還是未來買房的購房者,自然可以提前計劃一下了。具體信息如下:

近日青島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佈《關於疫情防控期間推行土地儲備項目“無接觸”政務服務工作的函》,函示,本年度市內三區擬重點推進項目34個,根據當前疫情防控形勢,近期土地儲備業務一律實行“無接觸”辦理,確保工作順利推進,對於土地供應計劃外項目,繼續加快推進。以上34個重點項目總佔地面積146萬平方米,其中未出讓的31個項目總佔地面積137萬平方米,合2055畝。

新聞中每個地塊的具體情況,各位自行查找,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青島加速賣地之後的市場新變局


總之經過市裡一把手的強勢推動,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的工作效率和透明度,在最近的幾個月裡有了突飛猛進的上升,頗有點讓這個行業的人刮目相看之感。說句實在話,如果各個區市和各個局委都有這樣的效率和計劃,那麼青島整個政府行政水平相信會有個很大的提升。

從目前這些正規的新聞報道透出的信息來看,百忍老師作為一個地產研究者,可以推導和分析出很多信息,對未來的青島樓市,影響深遠。

比如今後青島的土地出讓的量,一定不會少了,總價當然也不會低。青島2018年之前,每年商住土地出讓量基本在三四百億徘徊,總量不高。直到2018年達到七百億左右,才算上了一個臺階。而2019年突破千億,是個新的標準。如今看來,起碼今年的商住用地出讓總量只會比這個更高,也就是說,今年的土地上市很充足,你看,開局的三月就已經兩百多萬方了。

尤其是最近幾年土地出讓比較少的市區,今年可以期待。按照公佈的34塊地的情況來看,市北和李滄今年主要就是靠這2000畝地了。考慮到並沒有包含世園集團的那18塊地,也沒有包含嶗山區的,如果加上這些,今年的市區土地出讓如果順利的話,應該會在3000畝上下。這是一個極為龐大的數字,近幾年從來沒有這麼高。

這對開發商來說,是好事,省得進軍青島的眾多全國性的開發商很多都餓的嗷嗷叫,處於沒米下鍋的窘態。而對購房者,更是好事。供應量大了之後,他們可以坐看開發商激烈廝殺,從容選擇眾多樓盤,甚至挑三揀四。開發商們還在好好討好你,起碼在你沒掏錢之前,真把你當作上帝。

從供求關係的角度來看,供大於求在很多區域在所難免,房子不再是一房難求,不稀缺了,銷售就需要真本事了。而且青島去年經歷了全國跌幅第一,地價卻總體上漲了,這樣兩頭擠壓之下,每個項目的成本控制難題就出來了。

所以,土地放量之後,需要青島市場上各家開發商拿出硬功夫了,做產品的能力,控制成本的能力,快速銷售的能力等等,缺一不可。

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有關部門的硬功夫,畢竟這邊是土地市場唯一的賣方,有天然的壟斷性優勢。那些區域要控制出讓量,和市場保持差不多的節奏;哪些區域要盤活存量資產,形成新供應;哪些區域要及時拆遷,實現改造。這都要統籌能力和執行能力。

杭州在這方面做得水平是全國第一,去年百忍老師去考察了一番,對比之下,讓人感慨萬千。基本上政府把宏觀大賬和項目小賬都算得清清楚楚,也操作得明明白白,開發商真是為政府打工,除了幾個豪宅有較大溢價,大多數項目都是微利甚至打平。而杭州去年土地出讓超過2800億,支撐住了全市十條地鐵同時在建,2022亞運會全部竣工之日,杭州軌道交通可以一躍而比肩京滬。

2019年全青島買了14萬多套房子,而土地賣了超過2940萬平米,供銷比例之大,可見庫存之多。

如果再繼續土地放量,那麼青島樓市的從今往後,開發商整體輕鬆的好日子再也沒有了。好賺的錢再也沒有了,以後大家要辛苦努力,拿出真本事來了,所謂“扎硬寨,打死仗”。那種“五六千拿地,房價三萬多,沒有保障房,兩年賣百億”的盤,怕是再也沒有了。


青島加速賣地之後的市場新變局


以後的項目利潤,怕是都比較薄了。比如剛剛掛出來的四方鄭州路科大對面的造紙廠的中能這個地塊,位置還算不錯。最大的問題在於,純商品住宅只有35%,只有前者八折價格的人才公寓又佔了35%,還有商業部分佔了30%,這樣的話成本就很高了,再加上11,000的整體樓面地價,商業這部分很難消化,總體盈利的難度就比較大了。

雖然沒設條件,卻更讓很多開發商非常糾結,地價一升,利潤就很難找出來。 看看一直致力於進軍市區的宇宙第一房企這次能不能搶到吧。

市區都如此,郊區更是難唸的經,比如三月出讓的土地中,膠州就超過100萬平,而且集中於上合示範區和李哥莊;比如西海岸新區依然有50多萬平的持續出讓,讓一些區域競爭更加激烈;比如紅島這邊,高新區就有9萬平純商業,紅島街道的28萬平土地集中出讓也拉開了開發大幕等等。這都是項目進來甚至是區域市場變化的先兆,值得注意和詳細分析。


青島加速賣地之後的市場新變局


比如你要在那個區域買房,必須得關注這些信息了,得有個全局的宏觀眼光,能算出區域的供求總量比例,這個基本功得有,否則買完房賠錢就是天經地義的了。

如果你自己懶,不想或者不會動這個腦子,那就來問房圈,讓百忍老師幫你解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