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大器晚成的張少華,當得起德藝雙馨

電視劇《娘道》自開播後,收視率就一路飆升,不過這部劇也調侃為2018最“委屈”的一部劇,原因在於這部劇的豆瓣評分只有可憐的2.8分。

大器晚成的張少華,當得起德藝雙馨

之所以委屈,是因為高收視與低口形成的巨大反差,讓該劇一度被蒙上一層陰影。豆瓣評分2.8,收視率卻穩居第一。

之所以造成這樣的尷尬局面,與該劇的收視群體及定位有著很大的關係。該劇的收視人群多是父母級別的高齡人群,而他們幾乎很少活躍在網絡,主流的年輕觀眾對這部劇自然提不起興趣。

大器晚成的張少華,當得起德藝雙馨

拋開劇情不說,劇裡主演們的演技還是在線的。尤其是一貫有戲骨之稱的張少華,雖然已經82歲,但是演起戲來也是十分敬業。

近日,在《娘道》的發佈會上,張少華坐在輪椅上出席發佈會,在臺上談及生病狀態數次哽咽。

大器晚成的張少華,當得起德藝雙馨

張少華在現場爆料,自己在拍攝電視劇時重病兩次,一次是雙肺重症肺炎,發高燒發了37天,住了45天的醫院。張少華從一開始生病時便要求劇組換人。但是導演一再要求,要等張少華治療好再繼續拍攝。

導演給了張少華無窮的力量,令她深受感動。在住院的時候,張少華和大夫說:“我對死不懼怕,但是我希望你讓我活,我要把這107場戲拍完。”

大器晚成的張少華,當得起德藝雙馨

出生於1936年的張少華,57歲初上熒幕,72歲才紅,80歲拿到國劇盛典終生成就獎,她的演藝生涯可謂“大器晚成”。

大器晚成的張少華,當得起德藝雙馨

張少華在3歲時,父親病故,在奶奶家長大。1950年,張少華進入中國評劇院,學習了六年青衣,文革後,開始學習彩旦和老旦。70年代,作為中國評劇院的演員,在評劇《楊三姐告狀》張少華都是以彩旦的身份出現的。

大器晚成的張少華,當得起德藝雙馨

1993年開始涉足熒屏,在電視劇《武夷仙凡界》中飾演老巫婆,憑藉該角色,從評劇演員成功轉型為影視演員。

此後,她參演了不少優秀影視作品,塑造了無數的母親形象,如《大宅門》中李香秀的母親、《重案六組》中大曾的母親。真正讓她大火的是在《我的醜娘》中所飾演的“王大春”母親“翠菊”這一角色。

大器晚成的張少華,當得起德藝雙馨

張少華憑藉精湛的演技,在屏幕上塑造了眾多小人物形像,有“演藝界最好的老太太”、“慈祥媽媽專業戶”、“最值得尊敬的藝術家”之稱。

在2005年,70歲高齡的她才第一次獲獎,出演電視劇《秘密》而獲得了第十一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女主角。

在頒獎現場,她說:“這個獎其實不是給我的,是給所有給我機會的導演和圈裡的朋友的。我這個老太太一輩子沒得過獎,也不在乎得獎。我只想老老實實演戲,認認真真做人。”

張少華至今參演過的影視劇接近兩百部,演繹了無數的經典綠葉角色,在獲得終身成就獎時,主持人姜超跪著給其頒獎,胡歌都感動的落淚。

大器晚成的張少華,當得起德藝雙馨

大器晚成的張少華,當得起德藝雙馨

在一次採訪活動中,張少華坦言愧對於兒子,自己其實是一個“壞”媽媽。因為自己與丈夫都是評劇院的演員,二人平時忙,沒有時間帶兒子,所以兒子直到14歲才從外婆家回自己家裡住,張少華對此很是愧疚。

大器晚成的張少華,當得起德藝雙馨

現在,兒子在建築出版社做編緝,並在北京買了套100平米的房子。張少華曾說:“自己掙錢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幫兒子還貸房款,彌補自己對孩子缺失的母愛。”

已經80歲高齡的張少華,現在仍保持著每年三到四部電視劇的工作量。

很多人都以為張少華的生活美滿富足,但是直到現在,她還住在北京一套老式的四十多平米的房子裡,這還是當年中國評劇院分配的小屋。張少華說,這是她和丈夫的選擇。

大器晚成的張少華,當得起德藝雙馨

張少華說:“有人喜歡大別墅,但我就願意住這兒,老百姓就該這樣生活。”

不熱衷富貴,只求把自己生活過的實實在在,這位簡單的老太太,清貧樂道,做著自己熱愛的演藝事業,用心演好每一個角色。張少華用自身的行動,詮釋了藝術家該有的風骨與姿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