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扎堆發行!今年30只科技基金上報 逾百隻排隊候批

延續去年下半年市場風格,今年科技股在二級市場波動引發萬眾矚目,科技基金頻頻上演“日光基”,公募基金也加快產品佈局力度,今年科技新基金的申報也持續火熱。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已經有18家基金公司合計申報30只投向科技方向的權益基金,疊加去年“報而未批”的71只科技基金,目前已經有上百隻科技基金排隊候批。


扎堆發行!今年30只科技基金上報 逾百隻排隊候批


今年前兩月30只科技基金上報

場內被動基金是佈局重點

證監會官網數據顯示,截至2月28日,今年以來有18家基金管理人最新申報的科技基金數量多達30只。

其中,華夏基金、華寶基金申報數量為4只,分別在雲計算與大數據主題ETF、電子ETF方向佈局;易方達基金申報數量3只,在人工智能主題ETF、科技50ETF等領域皆有涉獵。另外,嘉實、南方、招商、博時基金等也各申報2只科技基金,積極搶佔這一市場。

從申報基金類型看,場內被動基金是各家基金公司佈局的重點。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申報的科技指數型基金多達21只,在科技基金中佔比為七成。而申報股票ETF數量就到達17只,場內基金成為各家公募的必爭之地。

另外,華夏、南方,招商等7家基金公司還各申報了科技方向的主動權益基金,也將重點投向科技股市場。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公募基金積極佈局科技基金,主要原因還是這類基金具備較強的“吸金效應”,有利於基金公司快速做大管理規模,並在科技股投資領域站住陣腳,樹立品牌。

華南一位大型公募市場部人士稱,近期華夏基金人工智能、芯片和5GETF規模增長很快,多隻科技基金爆款出現,對市場有很強的示範作用。他所在的基金公司也希望抓住時機,在科技投資的“風口”,科技基金熱銷的檔期,把公司旗下的科技基金規模做起來。

事實上,在各家公募密集佈局科技基金的同時,不少中小公募也把科技基金當作提升管理規模,改善公司品牌的重要依託。

北京一位中型公募高管表示,春節以後,科技類基金成為市場最大熱點,不論二級市場行情還是新基金髮售,科技基金都受到投資者的追捧。他所在公募旗下的科技基金業績也特別好,希望藉助這波行情,將績優基金藉助銷售渠道打出影響力,慢慢把公司在科技投資領域的品牌做起來。


扎堆發行!今年30只科技基金上報 逾百隻排隊候批


搶佔科技細分產品先發優勢

同質化產品增多

除了希望藉助市場“風口”做大基金規模外,基金公司密集申報科技新基金,也有產品線佈局的需要。

從今年申報的科技主題基金的投資方向看,主要分為以下幾大主攻方向:一是直接投向大科技主題的基金,比如匯安基金申報的匯安科技龍頭混合,南方基金申報的南方科技先鋒混合;二是投向人工智能、雲計算與大數據、電子、半導體芯片、5G等細分領域的基金,比如招商、易方達、華夏申報的中證雲計算與大數據主題ETF,華寶、華安基金申報的中證電子50ETF等;三是科技風格或策略基金,比如金信基金申報的科技成長混合型基金,泰達宏利基金申報的中證互聯互通A股投資主題指數增強型基金等。

華南上述大型公募市場部人士稱,各家基金公司密集申報和發行科技基金,也是希望在細分領域佔據先機,比如行業率先佈局的科技ETF、5GETF規模都超過百億;率先佈局科創主題基金的公司業績也大幅靠前。

他說,“在科技股震盪向上市場機會中,那些成立時間較早、長期業績凸顯、投資策略豐富的的細分產品類型,更容易受到資金的持續青睞。”

不過,也有的業內人士認為,各家公募同質化的產品佈局可能對行業長期發展不利。

數據顯示,去年已經申報但尚未獲批的科技基金數量為71只,已經獲批尚未發行的科技基金數量為16只,這也意味著未來還將有上百隻科技基金面世,而基金同質化現象也比較明顯,比如半導體芯片、5G、電子、人工智能ETF及其聯接基金數量都在7只以上。

針對這種現象,北京一位公募科技基金經理表示,從2019年科創板基金熱銷、科創板開市為標誌,市場風格已經切換到了科技股行情。但很多基金公司申報科技基金是後知後覺,基金公司產品設計缺乏前瞻性,這不論對新基金髮行,還是基金經理做好投資都增加了難度。

他說,“新發的科技基金沒有歷史業績,市場上也有同質化產品競爭,雖然藉助市場風口基金銷售還可以,但未來市場風格轉變,存量科技基金成為行業龍頭,給予後來者的機會就不多了。”

他認為,中小公司還是需要藉助產品創新,比如佈局科技類的策略基金、風格基金、海外產品,以及Smart Beta產品等來佔據細分市場,體現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表1:近期申報的科技基金列表

扎堆發行!今年30只科技基金上報 逾百隻排隊候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