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黑色中的魔法,傳說中的神靈”—揭祕西方古代的“貓崇拜”


“黑色中的魔法,傳說中的神靈”—揭秘西方古代的“貓崇拜”

“貓奴”,“雲吸貓”是互聯網時代最常見的詞彙。似乎“貓兒”們都有著一種神奇魔力,能讓繁忙的腳步停下,讓焦躁的內心平和。

人類也從未掩飾過對貓兒的喜愛。從幾千年前的古老圖騰,到如今大街小巷的貓寵店,人們對貓咪的熱情已經遠超過“寵物”這個範疇,正朝著近乎瘋狂的態勢大步向前。

那麼,貓咪們究竟有何魅力,能引得人類趨之如騖,甚至甘願埋頭做起“鏟屎官”呢?

這還要從遠古時代的“貓崇拜”說起。

01貓與神靈

“黑色中的魔法,傳說中的神靈”—揭秘西方古代的“貓崇拜”

僅就西方文化而言,貓咪們與神靈的角色是分不開的。

在古埃及,人們認為貓是女神【巴斯特】(Bastet)的化身。

她最初是古埃及人崇拜的母獅女戰士以及太陽神的化身,後來在歷史更迭中又被人為加入了一些“溫柔”元素。

爾後,女神【巴斯特】搖身一變成為太陽神【瑞】(Ra)和女神【伊西絲】(Isis)的女兒。為豐富其人物形象,埃及人還特別地為她覓得一個象徵“造物主”的丈夫【帕塔】(Ptah),以及未來將成為戰爭神和獅神的兒子【Maahes】。

而女神【巴斯特】的寓意也隨之發生變化——她逐漸從原本兇猛的女戰士形象轉變為“分娩”和“懷孕”的化身,同時她也是防止傳染病和邪靈的保護神。

一些學者認為,這種變化與埃及興起的貓崇拜具備直接關係。正是貓咪們超強的生育能力和自愈力才賦予了這位女神嶄新的內涵。

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Herodotus)在其著作中也揭露了這種崇拜現象,他寫道:

整個埃及社會都禁止殺死貓。當家貓死亡時,主人們必須剃掉眉毛並舉行哀悼儀式。他們甚至還會將貓的屍體帶到聖城【布巴斯提斯】(Bubastis),在那裡會有專人對它進行防腐並將其埋葬在神聖的墓穴中。

“黑色中的魔法,傳說中的神靈”—揭秘西方古代的“貓崇拜”

希羅多德對這種崇拜表示了震驚,因為在古希臘社會,人們對貓的熱情還遠沒有埃及人高漲。

這一點從“貓”本身的詞彙就可以看出。例如,古希臘詞語中常用的“貓”為“ailouros”,意思是“尾巴揮舞著的東西”。刻薄的言語間充滿了一絲蔑視。

此外,古希臘文學中也很少提及貓。為數不多的幾次,像【亞里士多德】在《動物史》中提到:“雌貓的本性是好色的。”

這更彰顯出“貓”的地位在希臘社會中相對卑微的事實。

而且就連最本職的工作“拿耗子”,古希臘人和羅馬人也選擇了黃鼬作為“滅鼠專家”,從而忽略了貓咪最引以為豪的生存技巧。

看起來,貓咪被神話的日子像是到頭了。

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黑色中的魔法,傳說中的神靈”—揭秘西方古代的“貓崇拜”

“大希臘”

並不是。歷史會發展,人的意識也會發生變化。這不,公元前5世紀中葉,在大希臘概念下的兩個城市【卡拉布里亞雷焦】和【塔蘭多】就率先鑄造了一種以城市領袖和寵物貓為封面的銀幣。

希臘人也逐漸將神話中狩獵女神【戴安娜】與埃及人的【巴斯特】聯繫在一起——貓咪元素被迅速融入到希臘神話中。

在詩人【奧德維】的《變形記》裡,當神靈逃往埃及並變成動物形態時,女神黛安娜最終變成了貓。戴安娜的寓意也逐漸從最初的尚武精神開始向“分娩”,“孕育”的概念傾斜。

這意味著貓咪在希臘社會中,已徹底站穩腳跟。

後來,貓的社會價值也得到了開發——它最終取代了雪貂,成為控制鼠害的首選。因為人們發現貓咪更適合在屋子裡散養,且更熱衷於捕鼠。

直到中世紀,女神【戴安娜】和貓的交集又被全部嫁接到了聖母瑪利亞身上——根據意大利的民間傳說,在瑪麗生耶穌的那天晚上,伯利恆的一隻貓生了一隻小貓。

從此,貓經常會出現在天使報喜和聖家的圖標中。

“黑色中的魔法,傳說中的神靈”—揭秘西方古代的“貓崇拜”

無獨有偶,在歐洲其它幾種古老宗教中,貓咪依舊擁有著至高無上的靈魂——它們無所不知,沉默寡言,且很難受到人類的影響。

例如,在猶太傳說中,歷史上第一隻貓是亞當的寵物,為人類的屋子驅逐老鼠。它曾經與一隻狗搭檔,但後者打破了它們之間的誓言,這導致了貓和狗後代間的紛爭。

在北歐神話中,愛與美麗及生育女神【弗蕾雅】的坐騎就是一輛“貓車”,即由貓咪拖動的戰車。

此外,穆罕默德也很喜歡貓。他有一隻貓名為“Muezza”。在一些流傳的故事顯示,“穆罕默德寧願放棄自己斗篷,也不願打擾睡在它上面的貓”。

而且穆罕默德的一位同伴被他稱為【Abu Hurayrah】(即“小貓之父”),也象徵著他對貓咪的喜愛。

後來,在“ 地理大發現”時期,水手們習慣在船上飼養家貓來捕捉齧齒類動物。貓咪的足跡也順勢踏遍了世界各地,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寵物。

02黑貓與魔法

“黑色中的魔法,傳說中的神靈”—揭秘西方古代的“貓崇拜”

貓,尤其是黑貓,在歐洲文化中佔據了相當重要的地位。

各區域圍繞黑貓的民間傳說曾充斥著人們的耳朵。

在蘇格蘭,人們認為如果在家中撞見一隻奇怪的黑貓,那就寓意著家庭運勢會走向繁榮。因為在凱爾特神話中,仙女常以“黑貓”的形象示人。

但在英格蘭以及大部分西歐地區,黑貓往往預示著厄運降臨,尤其是當它們走過人前的小路時,會被認為是不幸和死亡的徵兆。在德國,有些人甚至認為黑貓從右到左橫穿過的道路就不能再走人了。

不過,在西方文化中,黑貓更多時候被描述為女巫在人世間的動物形態,變身後可以增強女巫的法力和技能。

15-16世紀正值女巫迫害最嚴重的時期(詳見《 》),黑貓們又被視為惡魔撒坦的化身,因此焚燒黑貓成為了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在法國,將貓咪活活燒死變成了一種娛樂手段和慶祝儀式。根據波蘭歷史學家【諾曼·戴維斯】(Norman Davies)的說法,

“聚集在一起的人們在歡呼雀躍的過程中,對充滿痛苦的貓兒嚎叫,他們唱歌,烘烤,直到屍體碳化 ”。

這種不公的迫害在宮廷之上也得到了認可。

例如,1648年,路易十四頭戴玫瑰花冠,手裡拿著一束玫瑰花,在滿是貓咪殘骸的篝火旁起舞,隨後在市政廳參加了當晚的宴會。

在梅斯,盛夏的篝火點燃了濱海大道上的盛況,十幾只裝入柳條編織籠子裡的黑貓被活活燒死,僅作為人類的娛樂。

“黑色中的魔法,傳說中的神靈”—揭秘西方古代的“貓崇拜”

不過,有些地區對於黑貓的“超自然力量”卻顯示出了崇拜之情。尤其是那些依靠漁業生存的城鎮。

例如,地中海沿岸一些區域就十分喜愛黑貓,水手們認為“黑貓”會給船隻帶來意想不到的好運。有時,漁民的妻子也會將黑貓留在家裡,希望它們能夠利用自己的魔法保護海上的丈夫。


不得不說,貓咪作為人類最喜愛的夥伴,在整個歷史長河中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儘管黑貓在一段時期內遭受了不公對待,但這並不阻礙人類對貓的追求和嚮往。

反觀當下,唐寧街10號的“拉里”,觀復博物館的“觀復喵”,以及各大商業聚集地無處不在的“招財貓”,貓咪的寓意和形象也在一直拔高和昇華。

看來,人類與貓的故事仍在繼續,而精彩也遠未至此。

至於後事如何,交給歷史來書寫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