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9 3萬中國人想回國,被武警言辭拒絕,得知真相後憤怒了

在戰爭中,一個國家往往會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這也導致在戰後,不管是勝利還是失敗,這個國家的經濟都會受到不小的損傷,有可能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才能恢復過來。當時在二戰時期,蘇聯就是採取的人海戰術,他們的士兵橫跨17-55年齡段,這也導致在戰後,蘇聯人口緊缺,生產力下降,經濟自然也落後了。

3萬中國人想回國,被武警言辭拒絕,得知真相後憤怒了

為了打破這種僵局,蘇聯就希望借力打力,用別的國家的人才來複興自己本國的經濟,於是他們瞄上了我們新疆的邊民。

因為當時中國的生活條件艱苦,很多人其實都是非常向往外國的生活的,總以為外國是天堂,所以每個人的內心總還是希望能去別的國家居住的。也許每個人都想過,奈何都沒有機會。

3萬中國人想回國,被武警言辭拒絕,得知真相後憤怒了


蘇聯也是看到了這個環境下的機會,於是蘇聯經常會用電臺向新疆居民來吹噓自己國家的美好和詆譭中國,

這種洗腦效果最終在1962年爆發了,而起關鍵作用的就是祖農·太也夫(維吾爾族)和馬爾果夫·伊斯哈科夫(塔塔爾族)兩位少將,他們煽動當地的居民去蘇聯協會領取非法的“蘇僑證”告訴他們這是去蘇聯的根據。

3萬中國人想回國,被武警言辭拒絕,得知真相後憤怒了


1962年的晚上,在新疆霍爾果斯口岸,十幾名新疆邊民舉家出動,手裡拿著蘇僑證喊著自己是蘇聯人,要求從中國邊界進入蘇聯。不過當天國際公共汽車沒有班次,這些進不了蘇聯的人認為是邊防戰士刻意地刁難,隨後就產生了爭吵。不得不說,中國人在地區的團結性還是表現得很好的,看到這些新疆人被欺負了,在這之後,口岸一下子就湧入了拿著蘇僑證的幾千邊民。

3萬中國人想回國,被武警言辭拒絕,得知真相後憤怒了


蘇聯看時機成熟了,於是就親自派車來借這些邊民。當時中方採取的是不與群眾發生衝突的原則,所以也就沒有攔著他們,想走的人總是留不住的。

這一行為持續了三天三天,直到蘇聯政治上的需要,最後才關閉伊犁、塔城部分地區的邊境 。

3萬中國人想回國,被武警言辭拒絕,得知真相後憤怒了


後來幾個月之內,共計有6萬邊民進入蘇聯,他們帶走了牲畜22萬頭,這也導致了40萬畝農田荒廢,農場陷入截圖的狀態。

在新疆無人的情況下,中國在新疆開始投入生產兵團,他們繼續農業生產和守衛邊疆,為穩定新疆局勢,防止蘇聯的滲透、破壞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3萬中國人想回國,被武警言辭拒絕,得知真相後憤怒了


都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誰也想不到蘇聯會突然解體,一下子這些叛逃的人們發現自己一貧如洗了,甚至成了無家可歸的流民,於是這個時候他們想到了回國。在1992的年時候,同樣的地方,同樣的還是這些叛逃的邊民,喊著我們是中國人,我們要回去,結果全部被武警戰士擋在了國門之外。

離開了羊群的羊不會活下去,離開了祖國的人不會生活幸福。這是他們當初叛逃的代價,他們也要為自己的行為買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