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研究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2月27日,科學技術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礎研究管理中心)發佈了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松山湖材料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研究成果成功入選。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研究成果入选“2019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基於材料基因工程研製的高溫塊體金屬玻璃示意圖

首次入選

此次評選中,該實驗室主任汪衛華院士團隊,實驗室全職博士後李明星、雙聘研究員柳延輝的研究成果“基於材料基因工程研製出高溫塊體金屬玻璃”入選其中。這是實驗室的研究成果首次入選國家級“十大”科學進展。

研究團隊採用材料基因工程理念開發了獨特的高通量實驗方法,實現了非晶合金的快速篩選,研製出高溫高強非晶合金材料新體系。

高通量實驗方法在非晶合金領域的應用,有望解決非晶合金新材料探索效率低效的難題,實現非晶合金新材料的高效探索,獲得更多高性能非晶合金材料,拓寬非晶合金在高技術領域的應用範圍。

相關工作於2019年5月發表在《Nature》雜誌上,題為High-temperature bulk metallic glasses developed by combinatorial methods,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博士後李明星為第一作者,柳延輝研究員為通訊作者。

應用廣泛

非晶合金兼具金屬和非晶、固體和液體特性,自被發現以來由於其高性能而在高技術領域得到廣泛應用,被認為是繼鋼鐵、塑料之後的新一代工程材料。

2月24日的華為最新發布的Mate Xs摺疊屏手機中的核心零件“鷹翼鉸鏈”使用鋯基液態金屬(非晶合金)材料,極大提升鉸鏈強度。這類材料良好的成型性、高尺寸精度、工藝和成本優勢,可促使其成為新一代智能手機的主流結構件。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非晶材料研究團隊聚焦合金體系的非晶形成能力這一非晶合金領域當前最大的“卡脖子”難題,擬綜合全新的材料研究理念、方法,發展非晶合金預測和製備技術,研發新型非晶合金激光製造與熱塑成型技術,促進非晶合金材料更廣泛的應用。

該團隊獲批2019年度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重大項目專項支持,項目名稱為“新一代非晶合金的設計、製備及先進製造基礎研究”。該項目的實施有望推進塊體非晶合金在高端製造、新一代移動通訊、智能機器人等更多高新技術領域得到應用。

全媒體記者 張帥/文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