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北京超千萬人飲丹江水,到過丹江的人很少,隨鏡頭欣賞丹江好風光


清晨,朝陽映紅了河南省淅川縣香花鎮丹江水庫港灣。這裡停泊了一艘艘漁船,有的是捕魚返航的,有的是準備起航的,晨輝伴鳥舞,呈現一派美麗的江畔風光。

丹江,長江水系漢江的支流。因傳說曾產丹魚而得名。也有傳說,禹之外孫丹朱曾在此治水,為紀念他,後人稱丹水、丹江 。丹江在湖北丹江口市區北與漢水匯合,在河南淅川縣陶岔通過南水北調渠首大閘流至北京。

丹江水庫橫跨豫、鄂兩省,是亞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國家一級水源保護區、中國重要溼地保護區、國家級生態文明示範區,蓄水量290.5億立方米 ,被譽為“亞洲天池”。每年在秋冬之交的早晨,這裡湖面上水霧飄渺,十分壯美。

水霧籠罩漁船,打魚人在船上飄飄欲仙。

江邊看日出,初升的太陽映紅了天,映紅了水。數據顯示,自2014年12月27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以來,丹江口水庫5年累計向北京輸水超43億立方米,供水水質均符合或優於Ⅱ類水質標準,南水北調來水已佔北京城區日供水量的73%,直接受益人口1200餘萬人。

丹江邊的很多人們靠在湖上捕魚、養魚為生。過去,他們春天投放魚苗,到了秋冬季捕獲,這種魚俗稱“家魚”。一汪清水送北京,這裡的人做出了很大犧牲。他們拆除養魚的網箱,昔日的“家魚”不見了,很多漁民趁夜晚下湖捕捉銀魚、野魚。

近些年,丹江水庫每年春季實行“禁漁”,為野生魚、蝦提供了繁衍生息的環境。進入冬季,丹江水庫魚肥蝦躍,沿岸漁民捕魚忙,這裡的純天然綠色水產品成為市場上的搶手貨。

丹江水庫邊停靠一艘艘捕銀魚船。這裡的漁民日落而作,日出而息。

這些漁民們迎著朝陽收網。

網網都有收穫。

銀魚對水質要求相當高,丹江水質好銀魚越來越多,漁船上捕銀魚的網做得很大。

早晨太陽昇起,漁民在草地上曬漁網的場景也非常壯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