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黃磊:女兒一練琴就耍賴……網友:明星也苦惱孩子半途而廢?


黃磊:女兒一練琴就耍賴……網友:明星也苦惱孩子半途而廢?

黃磊:女兒一練琴就耍賴……網友:明星也苦惱孩子半途而廢?

前幾天,黃磊在參加《嚮往的生活》節目時,問到張傑和金玟歧,“你們小時候學琴是自己想練還是家長逼著練?”

原來多多學鋼琴時也出現了厭倦情緒,一練琴就耍賴,黃磊和孫莉為此很撓頭。

黃磊:女兒一練琴就耍賴……網友:明星也苦惱孩子半途而廢?

金玟歧一邊苦笑一邊說,是媽媽逼我。

張傑則說,小孩子學琴,還是得要有興趣的。

黃磊的這一問,何嘗不是萬千家長心中的糾結啊!

興趣班永遠不是一帆風順的,在從菜鳥到大師的10000小時裡,總有無數次“堅決不要去上課”、“就是不想練習”的雞飛狗跳和心灰意冷。

每到這時,我們就開始默默權衡:

繼續,就是一輩子的雞飛狗跳,更別說越來越忙的課內學業,把興趣班時間擠佔得所剩無幾;

停掉,前面幾年的時間精力全成了沉沒成本,更別說對小孩子有可能造成“隨便放棄”的負面影響…嗯,一定要慎重考慮各種因素、做出做最優決策!

黃磊:女兒一練琴就耍賴……網友:明星也苦惱孩子半途而廢?

很多家長對孩子放棄某個興趣班感到很惱火,認為孩子說的那些不願意去的理由全是藉口。事實上,成年人如果具有同理心,就能把孩子視為獨立的個體,他的排斥或厭倦或犯懶,其實在成年人那裡,不也是很常見的嗎?現在的我,由於泳池人太多的緣故,游泳熱情略為降低,反倒是孩子常常規勸我去游泳。

發現孩子倦怠時,幫助孩子分析原因和謀求解決方案,比責備更有效。

孩子上興趣班半途而廢,主要原因無外於下面幾點:

  • 太累

孩子一般在平時放學後和週末上興趣班。爸媽忙完工作、匆匆趕來接上孩子,立刻又送到興趣班。學完再披星戴月地回到家、做飯、做家務,輔導孩子做作業,一直忙到深夜。週末,本應休息的時間,卻因為帶孩子上各種興趣班,在若干個地方之間奔波、趕場。

這樣,一天兩天還不算事,長此以往真的不容易。

黃磊:女兒一練琴就耍賴……網友:明星也苦惱孩子半途而廢?

朋友的兩個女兒之前都報了幾個興趣班,現在都減到一個。不是孩子覺得累,是她實在Hold不住,送完這個接那個,每天像趕場一樣,太忙太累。

  • 無法參與

孩子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時間的有限,當他開始學習一門新才藝,往往需要爸媽同時參與、幫助他。

兒子學國際象棋,我就成了他的“三陪”。陪他一起上課、幫他記筆記(他還不怎麼會寫字),課後陪他做棋譜題目、陪他下棋。

國際象棋本就不容易,自己學腦仁都疼,還要哄著、威逼利誘孩子一起學。每每看著他漫不經心的樣子,一直對自己喊話:“我不生氣、我不生氣、我不生氣,淡定、淡定、淡定......”非但如此,還要在孩子面前,“偽裝”出一副很享受這種“高段位幸福”的姿態。真的不容易。

有的爸媽工作太忙,沒辦法親自陪孩子,只能委託給老人。老人就近接送孩子問題不大,可真讓他們跟著孩子一起學,就太困難了。

朋友的孩子放棄圍棋,就是因為爸媽沒時間陪著學,姥姥姥爺年紀大了學不會。只靠上課那一會,他學起來非常吃力,回家又沒人陪他複習,很快就知難而退了。

  • 看不到希望

孩子學習一門新才藝,可能在相當長的時間裡看不到他的進步。

兒子跟著老師學畫畫,已經1年多了。有一次,我帶他去單位,他安靜地在我的旁邊畫畫。同事看了他的畫,很是疑惑:“你兒子不是學畫畫很久了嗎?”我明白他的潛臺詞,“都學了那麼久,怎麼還畫成這樣?”

確實,按照通常的觀點,兒子的畫過於隨意。學一年多,他的顏料還是會跑出構圖,各種顏料混在一起,看上去有些“亂七八糟”。

也許他真的沒有什麼天賦,我似乎應該停止他再繼續學習繪畫了。但我不會,因為我在他的畫中看到,他放飛自己的想象力,而且每次都樂得屁顛屁顛的。

  • 4.太痛苦

孩子剛開始上興趣班,覺得新鮮興致盎然,但很快可能就被“枯燥無趣”磨去耐心,雖然不說放棄,但各種不認真、耍賴的行為還是會出現。

這時候需要爸媽的循循善誘,甚至是“威逼利誘”。衝突、對抗有時候在所難免。

鄰居家的小男孩學了一段鋼琴,每天都能聽到他媽媽的咆哮聲和他的哭泣聲。有一天,遇到他的媽媽,聊起他的鋼琴,不由地嘆氣:“每天都是一場戰爭,搞得我精疲力盡。再這樣下去,他還是別學了,非得把我逼瘋了。”

黃磊:女兒一練琴就耍賴……網友:明星也苦惱孩子半途而廢?

心理學界有很多人想解釋人做事的動機,其中最有名的是兩位美國心理學家Edward L. Deci與Richard Ryan。現在這兩位老爺爺依然在美國羅切斯特大學心理系任教,繼續研究著人的動機。

兩位學術大咖早在1970年就提出了“自我決定理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這套理論從人性心理需求的角度分析,總結出人如果持續有動機做一件事情,必須同時滿足三大心理訴求:

自主感autonomy

勝任感competence

以及需要感relatedness

而這就給家長一個重要的啟示:想要讓孩子積極、持續地做一件事情,需要的不只是他的興趣,而是三樣東西。

這三種心理需求得到滿足,興趣便會自然而然地產生,越有興趣,人越有更強的驅動力去做得更好。

黃磊:女兒一練琴就耍賴……網友:明星也苦惱孩子半途而廢?

所以,當孩子說對什麼有興趣的時候,我們要從三個方面去鼓勵;

同理,當他要選擇放棄的時候,我們第一時間考慮的,不是想當然認為“他沒興趣了”,而是看看他的哪些需求沒有被滿足?

比如你是不是忘記了傾聽使他沒有了“需求感”?

是不是沒有讓他獨立練習讓他丟失了“自主感”?

是不是隻顧著抱怨沒有與他一起解決問題幫助他重獲“勝任感”?

既然學了,我們總是希望孩子學一樣成一樣。可是孩子有時候就是無法達成我們的預期。

失望的時候,請想想我們讓孩子學習才藝的初心:他能享受更多高段位的快樂和幸福。只要在這過程中,他感受到了快樂和幸福,那就足夠了。

至於孩子興趣的階段性偏好,也是值得尊重。大提琴演奏家馬友友,還曾經陷入迷茫,放棄過大提琴呢,輾轉讀了哈佛人類學的他,倒從學習社會科學的經歷裡重新發現音樂的意義和自己真正的志業。

所以,很多時候,孩子不是不成器,只是時候未到,一定要耐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