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3 非法吸收公眾存款30億背後:畸形互聯網金融公司的野蠻生長

張磊說,他的偶像是SpaceX公司CEO埃隆·馬斯克,因為他“野”。

回看張磊的擴張史,的確能發現“野”勁的影子。但是和馬斯克的SpaceX相比,他旗下公司的發展充滿失控的味道:從最早2014年2月,張磊註冊成立公司開展私募基金業務,逐漸轉變開始經營二手房過橋墊資業務,再到後來開展線上融資理財業務,直到最後資金鍊斷裂清盤。而過程中一直穿插著盲目擴張,借新還舊以及面對投資人的虛假宣傳。

這並不是張磊一個人的失敗,同樣也是不少觸及犯罪底線的互聯網金融公司的縮影。

一直在“填窟窿”

2018年1月18日,靈鳥網絡借貸平臺發佈公告,稱該平臺作為僅有的8家P2P平臺被列入首批備案申請名單。與此同時,每位靈鳥網絡借貸平臺的投資人的手機中也接到了一條靈鳥發佈的短消息,“平臺功能暫停服務,……下週三恢復正常。”

“靈鳥實際上資金鍊發生斷裂,換句話說,就是沒錢了。”辦案民警,上海市公安局經偵總隊一支隊探長曹陽解釋。1月23日,靈鳥正式宣佈清盤,董事長張磊也於2018年1月30日,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被上海警方刑事拘留,非法募集資金共計人民幣30餘億元。

崩盤的跡象從他開始創立這個平臺時就已經顯現。2015年11月,張磊成立靈鳥網絡借貸平臺,涉足P2P市場。張磊承認,靈鳥從開始融資和造血能力就存在不平衡。根據曹陽調查,靈鳥在運營之初就在一直“填窟窿”:張磊一直寄希望於借新還舊,同時將投資款用於歸還鯤久公司舊債及個人揮霍,導致資金缺口不斷放大,壞賬也如滾雪球般不斷擴大。最終,因為資金斷裂,公司崩盤。

從大賺到大虧

張磊早期從私募基金起家,2014年2月他與人合夥成立鯤久公司,專門從事該行業的運作。在2014和2015年兩年間,他經歷了一波大賺大虧。

2014年12月,張磊看中了二手房過橋貸業務。簡單來說,很多房主在房子賣掉的時候無法償還按揭尾款,因此賣房人必須把按揭尾款償還掉才能將房產證過戶給買家,這個過程則需要一筆資金墊付。張磊正是看中了這個市場,他的公司將錢款貸給有這類需求的房主,在房子過戶後,收回本金和利息,賺取費用。

“這個業務交易時間在15天左右,特點就是短平快,外加以房子作為媒介,風險可控,年化收益在30%以上,”根據張磊的介紹,當年在寧波,貸款流程審批較快,這也是張磊最賺錢的一項業務。他看到了這一行業的巨大商機。

2015年7月,他把這項業務開展到杭州,不僅開辦新的公司,也加入了新的團隊,但這次他遭受了巨大打擊。按照他的話來說,由於房價波動,加上對借款人的審批不夠嚴謹,2016年6月,公司出現大量壞賬,“大概放出4000萬,最後只收回1000多萬,”根據事後結算,杭州分公司虧損將近3000萬元。

員工拉親朋好友來投資

為了解決私募基金和過橋貸業務上的虧損,他打起了利用P2P平臺融資的主意。

為此,他專門到幾家著名互聯網公司,拉來一套互聯網金融平臺的開發、運營團隊,2016年1月,靈鳥網絡借貸平臺正式上線。上線之初,靈鳥就打著旗下產品比“銀行理財產品收益更高、保證收益”的口號進行大幅度宣傳。

根據靈鳥平臺的宣傳,其旗下理財產品主要分為年化收益5%的活期理財產品及年化收益7%至18%不等的定期理財產品。

在靈鳥內部,公司也對員工有“任務”要求。根據會計仲紅的介紹,張磊給他們下達了50個人的銷售指標,“如果不完成,就會從工資扣,後來我拉了親戚朋友來投。”到目前為止,仲紅自己在靈鳥平臺還有超過20萬的投資款無法提現。

為了鼓勵融資,靈鳥平臺還推出了“合夥人分潤”制度。“投資人如果介紹新用戶,能夠分得新用戶收益的10%,再往下發展一層,投資人還能獲得7%的收益。”張磊介紹,這一模式的設立初衷就是希望能夠拉攏投資人的親朋好友進行投資。除此之外,他們公司還會花錢進一些行業協會,“一般2000-3000塊就能買到會員,”他說,有了頭銜,再結合一些媒體宣傳參觀活動,他們APP的註冊用戶就會大幅上升。

張磊對用戶曾進行過分析:大部分人來自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年齡在30-40歲為主。但這與會計仲紅了解到的情況存在出入,她認為投資人分佈沒有那麼廣,“不少投資人都是公司員工的親朋好友,以寧波籍為主。很多人把自己的親戚朋友拉進來投資,最後導致關係網破裂。”

截止清盤,靈鳥平臺的註冊用戶達到40萬人,實際參與用戶4.2萬人。

借新還舊,盲目投資

那麼,拿著投資人的錢,張磊和他的靈鳥公司又做了些什麼呢?

由於張磊之前成立的私募基金一直存在虧損,他私自將靈鳥的融資用來償還鯤久公司私募基金的前期虧空,“當時虧損超過1個億,我用靈鳥的錢還的。”此外,由於整個公司員工超過240人,每月的員工工資、房屋租賃等公司運營支出就超過400萬,外加支付給投資人的投資收益,靈鳥實際用於投資的資金不到30%,而正規P2P平臺應該將所有投資款給到借款人用於項目投資。

“我曾經問他,這樣借新還舊是不是存在問題,他告訴我,‘這個是合法不合規,所有公司都這麼幹’。”仲紅說。

不難看出,靈鳥從一開始設立,就成了張磊的錢罐子,不斷為他“拆東牆補西牆”。為了能讓這個錢罐子維持運營,張磊和他的團隊不斷地去嘗試新的投資項目,試圖挽回敗局。

2017年4月,他在上海和寧波兩地籌備酒店式公寓項目,根據仲紅的回憶,張磊希望能夠通過實業來完成融資,通過這種酒店管理模式來實現盈利。

“他給我們的餅畫的很大,故事講的也很滿,但是出問題是遲早的事情,”靈鳥公司銷售總監黃飛這樣評價後來的酒店式公寓項目,因為在他看來,這個項目完全就是不計成本地在拿樓。由於對這一項目不看好,他也曾私下找人算過公寓項目的回本週期,“結論是做公寓是虧的,但是高層還是強調4-5年能實現資金回本。”

與此同時,張磊還不斷地對外宣稱,他的項目得到了其他金融機構的青睞,對方已經承諾了30億的投資……“直到公司清盤,整個項目的資金都是用靈鳥出的,那家金融機構後來一分錢也沒有拿,但是老闆從來沒有跟我們透露。”黃飛說。

事實上,張磊對酒店管理並不瞭解,在沒有拿到對方金融機構書面融資承諾的情況下,因為擔心“解釋會加速滅亡”,張磊對所有人保持沉默。到公司崩盤前,僅酒店公寓項目裝修欠款一項就超千萬,壞賬雪球越滾越大,“最後幾個月,公司已經無力支付員工工資。”他說。

儘管公司已經舉步維艱,張磊在個人消費上也沒有絲毫顧忌,甚至挪用公司運營經費給自己買單。

2017年10月,他購置了一輛價值300萬的奔馳S65,對外稱這是一輛二手處理車,他是通過自己的工資月供車貸買下。但事後警方查證,這筆錢是由鯤久公司支付。甚至在2018年1月18日,靈鳥公司發佈整改暫停運營的公告當天,張磊還私自將一筆380萬的款項匯到了他的個人賬戶上。

最終,由於資金鍊斷裂,靈鳥公司於2018年1月23日宣佈清盤,張磊也在2018年1月30日,自己31歲生日當天,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被上海警方刑事拘留,非法募集資金共計人民幣30餘億元。

警方提醒:投資須謹慎

2018年1月22日,張磊宣佈靈鳥清盤的前一天晚上,在和公司CEO交流完做出清盤的決定後,他獨自拎著一打啤酒去了單位旁的一家酒店。“那天晚上躺在床上,一夜沒閤眼,腦子裡放電影一般地不斷回顧初創期的片段,”張磊很愛把埃隆·馬斯克的一句話掛在嘴邊:新科技應該給社會帶來便捷。然而現實中,他卻挪用資金償還舊債,失控擴張,並大肆將公司財產變為己有。

“張磊這種以虛假宣傳方式騙取P2P投資款,並私自將投資款用於償還舊債和個人揮霍的行為已經構成犯罪,性質非常惡劣。”根據曹陽介紹,正規的P2P平臺實際上是一個撮合交易平臺,投資人與借款人通過該平臺進行交易,而平臺本身不設立資金池。當借款人逾期無法償還款項時,平臺不應該承擔兌付的責任,而應該由投資人來承擔。投資人本身也應該瞭解投資存在的風險,不該由任何人承諾保本。

“很多最後涉嫌違法的‘P2P’公司之所以出事,是因為其本身的運營模式發生了變質,”曹陽說,“有些‘P2P’平臺不僅是一個撮合交易平臺,還承擔了投資管理的職能。這也意味著,投資人的錢並非進入了借款人手中,而是直接流向了‘P2P’實際控制人的關聯公司。實際控制人再利用這筆資金來找投資方向。由於很多實際控制人並不具備專業的投資能力,導致這類投資具有非常高的風險。另外,此類公司普遍存在財務管理混亂、老闆一言堂的現象,最終極易導致投資款項被實控人挪用揮霍。”

曹陽指出,不少投資人在投資時,將對業務員和親朋好友的信任轉化為對金融公司的信任,“很多人甚至連合同款項都沒仔細看。”他建議市民在投資前,更多地瞭解一些金融知識和相關金融公司的背景,同時要充分認識到投資的巨大風險,做到謹慎投資。

(人名、公司名稱均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