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清明往回走了1000年,你跟我說只能吃三天?

春雨驚春萬物蘇,卻是春寒料峭的單薄;

穀雨斷霜氣溫升,卻是花紅柳綠枝頭俏;

唯有清明,氣清景明,帶著萌動之初的小美好。

清明往回走了1000年,你跟我說只能吃三天?

提起清明,往往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悲思愁緒,卻忽略了杜牧說《清明》的後半段,“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般杏花似錦、春意鬧枝、村頭酒旗飄飄的煥然一新。

清明於吃貨而言,更是一年中最好的時節。有多“好吃”呢?或許只有文人墨客筆下的饞涎欲滴,才能描述一二。

清明往回走了1000年,你跟我說只能吃三天?

俘獲文人芳心上千年——薺菜

薺菜大概是最為人所知的一種野菜了,田間地頭、溝畔渠旁到處都是它碧青肥嫩的身影。

清明往回走了1000年,你跟我說只能吃三天?

薺菜的甘甜,自古以來就俘獲了一眾文人名士的芳心。《詩經》中有“誰謂荼苦,其甘如薺”;蘇軾被貶官外放時,喜歡用薺菜、蘿蔔、粳米煮粥,自稱“東坡羹”,盛讚其為“天然之珍”;美食家汪曾祺在釣魚臺國賓館外偷薺菜,被哨兵抓個正著。

清明往回走了1000年,你跟我說只能吃三天?

要說把薺菜吃得最雅的,當屬陸游。“殘雪初消薺滿園,糝羹珍美勝羔豚。”“手烹牆陰薺,美若乳下豚。”說得是薺菜羹比鮮糯香嫩的烤乳豬有過之無不及。“小著鹽醯和滋味,微加薑桂助精神”的涼拌薺菜,則被後人效仿至今。

清明往回走了1000年,你跟我說只能吃三天?

如今的薺菜,過了幾千年也沒有逃脫野菜的命運,不過一到清明時節,家家戶戶都喜好用薺菜來蘸醬、醃製、涼拌、炒雞蛋、包餃子……倒也成了一道常見時令美味。

山菜之王,佛手魚翅——蕨菜

在一眾野菜中,蕨菜總是顯眼而特別的,紫中泛綠的莖搖曳修長,頂端幼芽向內捲曲呈漩渦狀,如同一個個躍動的音符,在演奏著春的序章。

清明往回走了1000年,你跟我說只能吃三天?

關於蕨菜的外形有這樣的記載:“蕨生如小兒拳,紫色而肥。”白居易也曾有“蕨菜已作小兒拳”之句,所以千百年來蕨菜在文人世界裡久負“佛手魚翅”的盛名。

清明往回走了1000年,你跟我說只能吃三天?

蕨菜,最簡單的做法是涼拌,熱水裡焯一焯,用刀切成小段或撕成細絲,再佐以醬油、醋、小米椒等即可。宋代詩人車瑾曾說“胡麻調紫蕨,黃獨煮香粳”,想來,用芝麻油拌蕨菜應該是香氣濃郁,無比誘人吶。

清明往回走了1000年,你跟我說只能吃三天?

袁枚則喜歡用蕨菜做湯,在《隨園食單·雜素單》中,他這樣說道,“用蕨菜不可愛惜,須盡去其枝葉,單取直根,洗淨煨爛,再用雞肉湯煨。必買關東者才肥。”

樹上蔬菜,進奉貢品——香椿

《舌尖2》曾道“香椿的長成只需兩三天,多一天便老了……”

清明往回走了1000年,你跟我說只能吃三天?

清明前後這十來天,是椿芽的最佳食用時間。鮮香柔嫩、化渣無絲。等到穀雨,天氣漸暖,鮮味便沒有了,食味變得濃重。

香椿的食用歷史也是相當悠久,在漢朝,香椿曾與荔枝一起作為南北兩大貢品進奉。宋代《圖經本草》中有“椿木實而葉香,可吠”的記載。蘇東坡也曾大讚“椿木實而葉香可啖”。

清明往回走了1000年,你跟我說只能吃三天?

現在我們吃椿芽,大多是選擇炒雞蛋。而文人們的吃法則更多。

清代《帝京歲時紀勝》說:“香椿芽拌麵筋,乃寒食佳品。”所謂“寒食”,即清明節前一二日。袁枚的《隨園食單》裡,是香椿頭拌豆腐,“到處有之,嗜者尤眾。”

清明往回走了1000年,你跟我說只能吃三天?

野菜中的錦繡——紫雲英

清明時節,成片成片的稻田裡,紫雲英怒放成錦繡,朱彝尊沽美酒,酒酣躺在開滿紫雲英的田野上,嗅著清風花草香,唸到“沽得梅花三白酒,輕衫醉臥紫荷田。”

清明往回走了1000年,你跟我說只能吃三天?

在吃貨周作人眼裡,這些錦繡都是極佳的美味。周作人曾記述過掃墓的食事,說他家是墓前供十大碗菜,八葷兩素。

而除了這“十碗頭”,他提到的另一種掃墓吃食,便是紫雲英。“草紫苗鮮作夕供,船頭滿載映山紅。”“掃墓時候所常吃的還有一種野菜,俗稱草紫,通稱紫雲英……採取嫩莖瀹食,味頗鮮美,似豌豆苗。”

清明往回走了1000年,你跟我說只能吃三天?

紫雲英最好吃的時節,是清明前後,趁它開花之前,割上一把,那時最嫩,不需要高超的廚藝,簡單地用油鹽清炒,已是滿口清香。

長江第一鮮——刀魚

“桃花流水春筍出,最是江鮮味美時”。及至清明,長江裡的刀魚也是趨之若鶩的美食,肉質細嫩、肥而不膩,還帶有些許腥香。

清明往回走了1000年,你跟我說只能吃三天?

李漁說,食鰣鱘易膩,但刀魚“則愈甘,至果腹而不釋手”。梅堯臣道:“已見楊花撲撲飛,鮆魚江上正鮮肥。”蘇軾雲:“還有江南風物否,桃花流水鮆魚肥。”

《四時食制》中曹操專門記錄了自己喜歡吃的魚類,其中有“望魚側如刀,可以刈草,出豫章明都澤。”望魚就是刀魚,身形如刀,可以割斷水草。

清明往回走了1000年,你跟我說只能吃三天?

相較於野菜的烹食,刀魚明顯複雜很多。在淮揚菜中,有種手藝名為“摸刺法”,可以在不破壞外形的情況下,將魚刺去掉。這樣烹飪出來的刀魚,入口溜滑,魚肉柔若無辜,滿腔融化,甚是美味。

這類名手藝是學不來,倒可以借鑑袁枚在《隨園食單》裡的方法:一是“用極快刀刮取魚片,用鉗抽去其刺”,二是“快刀將魚背斜切之,使碎骨盡斷,再下鍋煎黃……臨食時竟不知有骨”。

清明往回走了1000年,你跟我說只能吃三天?

刀魚賞味期也很短暫,清明一過,肉質變老成“老刀”,美味則大減,趕快趁清明這幾天,嚐嚐這肥美吧!

賽肥鵝,越嘬越上癮——螺螄

螺螄,算是夜宵界的頭牌,一年四季都有,但過了清明,開始產子,味道便遠不如明前“賽肥鵝”的鮮美。

清明往回走了1000年,你跟我說只能吃三天?

清代文人厲惕齋在《真州竹枝詞》中如此食螺:“清明數典悉多多,甚事幹卿獨嗜螺。”

袁枚在《隨園食單》中對螺螄的做法則有不同的解讀:“螺螄制與蜆同,惟子多則不可食。徽州人曬乾,賣者名青螺。可以作羹。閩中有香螺,小而鮮,糟食最佳。”

清明往回走了1000年,你跟我說只能吃三天?

汪曾祺對螺螄亦是念念不忘:“我們家鄉清明吃螺螄,謂可以明目。用五香煮熟螺螄,分給孩子,一人半碗,由他們自己用竹籤挑著吃。”

炒、蒸、水煮、油炸、熗拌……螺螄的做法多種多樣,但吃螺螄的美妙,卻都藏在那意猶未盡的一嘬裡。

清明往回走了1000年,你跟我說只能吃三天?

無需筷子,三個指頭把螺螄固定捏牢,一嘬一咬,鮮嫩有筋道的螺肉應聲入口,雖然吃得滿手都是湯汁,但是嘴裡卻是滋滋有味。

一人幹掉一盤,還不飽不膩不厭,最後就著螺螄的湯汁,還要再吃一碗米飯。

清明往回走了1000年,你跟我說只能吃三天?

薺菜、蕨菜、香椿、紫雲英、刀魚、螺螄……這些時令鮮物,皆是自然的饋贈,按捺一個冬天,從土裡、山裡、河裡蹦躂出來,只為叫醒你沉睡的味蕾,奉上短短十天半月的美味。

它們吹彈可破,它們過時不候,它們歲月易老。這次錯過,便只有期待下一個四季輪迴的清明。

清明往回走了1000年,你跟我說只能吃三天?

“你的清明吃食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