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年輕幹部當做有思想的“筆桿子”

“筆桿子”隊伍建設是整個黨政機關隊伍建設的基本保障,是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重要橋樑,是傳達領導思想意識、執政意識的紐帶。當前“動筆難”“無米下鍋”是一些年輕幹部的“硬傷”,“筆桿子”成為行政機關需求量最大而又最缺的人才。拿筆桿是從政的基本功,是實行領導的主要方法,有助於年輕人成長成熟,年輕幹部若是放棄了寫作,就等於放棄了責任,荒廢了業務。

“筆桿子”要多看,勤用眼。“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提升,不斷擴大學習的範圍與空間,在提筆時才會文思如泉湧,不會腦子裡“空空如也”。“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在學習的同時還要練就一雙慧眼,去發現美,發現亮點,發現更加有特色的東西。這樣,不僅寫出來的文章更加有特色有感情,連我們的生活也會變得更美好!

“筆桿子”要多想,勤用腦。寫稿首先要思考、定主題、列提綱、多修改、再定稿。就如繪畫一樣,畫一個人首先要明確他的性別,性別確定以後就要畫出他的骨架,整個主題就初步成形,但是要賦予它鮮活的生命力,需給予他血肉和靈魂,不然就只是一副空架子,血肉和靈魂有了後,又要想讓他漂亮一點於是就需要化個妝、穿上漂亮的衣服妝扮一下,這樣就更有內涵更漂亮。寫文章亦是如此,需要用心的加以修飾和妝扮。

“筆桿子”要多寫,勤動筆。“紙上得來終覺淺,得知此事要躬行”,無論是學富五車還是口如懸河之才,對於寫作都沒有捷徑,必須苦練寫作之功,才會有成就之日。很多年輕幹部寫稿時,心裡都是抗拒的,不到最後關頭絕不動筆,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沒有任何營養。俗話說“事不經不懂、腦不用不靈、筆不練則疏”,只有多練多寫,才會越寫越順,越寫越有感覺。

“筆桿子”要多改,勤推敲。“文章是改出來的,不是寫出來的”,寫文章時要有“文章不厭百回改”的氣度。大文豪魯迅先生曾說:“寫完後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足以看出文章修改的重要性。只有反覆思考,不斷修改,才能使文稿逐步接近完善,才能使寫作水平在修改過程中不斷得到提高。

“筆桿子”要多思,有情懷。常言道“情動於中而行於外”,情感是思維的翅膀,是認知的催化劑,寫稿一定要有感而發,不能無病呻吟,要善於抒發自己的情感,尋找自己的“動情點”。要做一個有情懷有溫度的人,寫出來的文章才會言之有理、觀點正確,言之有據、論據準確,言之有物、指向精確,言之有序、因果明確,才會辭達而已矣。

“筆桿子”要多悟,感受文字的魅力。語言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樑,文字卻是人對人情感的表達,內心的一種訴說,情感的一種表述,古代有多少詩人用文字來表達感情的寄託,表達內心的喜怒哀樂。屈原決然投江,寫下"長嘆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愛國的激情牽動著通古至今多少聞名中外的華夏子女的心。魯迅棄醫從文的決絕,是因為愛國節操的驅使,一支筆劃開萬丈天幕,使長夜無明的舊中國透射出點點星光,他用文字喚醒中國的民族意識;他以筆代刀,令魔鬼無處躲藏;他以正義的聲音穿越百年時空依然振奮人心。但文字的魅力絕不止於此,從古至今,文字傳承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昭顯出中國深厚的文化底蘊,文字又作為時代文化演變的一種媒介,更是不容置疑的一種憑據。

筆桿子的力量是強大的、神奇的,巴金先生曾說:“一個作家、一支筆可能起不了多大作用,但是一滴水流進海洋就有無比的力量,億萬支筆集在一起就能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更美好的未來”。 所以,今天的年輕幹部更應該用文字來記下成功的精彩、失意的哀傷、拼搏的堅持……做一名有思想,有闖勁,有實幹的“筆桿子”!

三臺縣衛計局 曾曉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