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天津加入搶人大戰背後:吸引人才與產業調整並重

天津加入搶人大戰背後:吸引人才與產業調整並重

時代週報記者 姚佳瑩 發自天津

來得最晚,卻最搶戲。5月16日中午12:30至17日早上8:30,不到24小時,30萬人申辦落戶天津。

在各城市先後加入人才爭奪後,沉寂多時的天津市也進入了賽道。5月16日,天津市副市長孫文魁在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上對外介紹了“海河英才”行動計劃,放寬對學歷型人才、資格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創業型人才和急需型人才的落戶條件。對於全日制高校畢業的學歷型人才在天津落戶,本科生一般不超過40週歲,碩士生一般不超過45週歲,博士生無年齡限制,可直接落戶。目前官方提供了微信公眾號“天津公安民生服務平臺”和手機App“天津公安”兩種渠道辦理申請。

引進人才是為了天津發展,但亦有人擔心公共資源被攤薄,對此,天津城建大學經管學院副院長王振坡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短期肯定對本地居民利益有一定衝擊,但是從長期看,人口、資本都是生產要素,從長期看一定能帶動地方發展,使公共資源這塊蛋糕越做越大,反過來促進公共服務的投入。”

落檔才能落戶

“一聽說天津人才落戶政策,感覺辦公室裡的人都躁動起來了。”本科畢業後龐玲(化名)已在北京工作五年,家鄉在安徽亳州的她目前在一家創業公司就職,當被問及是否有計劃前往天津落戶時,她如此回答時代週報記者。

天津距北京約137公里,這兩座北方中心城市自2008年開通城際高鐵後,行程時間縮短至40分鐘以內。

“海河英才”計劃的發佈,似乎打開了天津落戶的閥門。計劃提到,到津人才可自主選擇在本人或配偶名下的產權房,或所在單位集體戶落戶;無產權房、無就業單位或所在單位無集體戶的人才,可在市、區人力社保部門指定的公共服務機構的人才集體戶落戶並存檔。

據一位天津中介介紹,以往的落戶費用在7萬元以上,現在一紙政策下變成“零門檻”,四面八方的人奔赴津門。龐玲一早便乘坐高鐵趕往天津,“太多在北京工作、無房無社保想落集體戶的北漂了。”她告訴時代週報記者。

龐玲的話道出了天津人才新政給非京戶籍的北京就業者提供的“機會”,北京工作、天津落戶能否實現?5月19日,天津市人社局對政策作出解釋:天津實施人才新政,主要是吸引人才來天津創新創業。在外省市有工作單位的人員,不能按在津無工作單位申報落戶。無就業單位的來津人才,需持提檔函和引進人才落戶審批表回原籍提檔後到北方人才市場,北方人才出具存檔證明,持存檔證明和引進人才落戶審批表方可辦理落戶準遷手續。

落檔才能落戶,意味著單純掛靠戶籍的不可行。據《天津日報》報道,天津市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答記者問時表示:“要合理界定引進的是否我市真正所需的人員,確保杜絕‘戶口空掛’‘暗度陳倉’等現象的發生,必須嚴格實行落檔才能落戶的規定。”

“政策本身還是比較細的,例如在天津沒有工作的話,必須落檔才能落戶,這個其實在政策一開始出臺時就考慮到了。這個政策還是比較慎重的,短期內可能解讀時會細化,但不會有大的變化,因為天津此番吸引人才也是考慮到未來促進轉型升級和創新。”王振坡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

龐玲便是選擇落檔的一員,她在天津河西區的北方人才總部領了調檔函,準備辦理存檔手續。“不容易啊,一大早出發只領了張調檔函,後續還有很多步驟。”她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而為了方便無房、無工作單位人員辦理檔案手續,目前,天津市22個行政審批中心和北方人才市場已均可辦理調檔函。

天津何出此招?

“雄安新區的建立,對天津的影響還是蠻大的。”王振坡說。一方面北京作為大城市不斷吸引人才和資源流入; 另一方面,2017年雄安新區正式成立,天津市雖屬直轄市,但似乎面臨著燈下黑的窘境。

據天津市統計局公佈的數據,2017年天津市GDP比上年增長3.6%,而這個數字在2016年達到9.0%。而2018年天津第一季度經濟增速為1.9%,是2010年後的同期最低值。與此同時,天津亦面臨人口外流的困境。2017年末,天津常住人口總量為1556.87萬人,較2016年末減少5.25萬人,其中,外來常住人口減少9.31萬人。

“以前濱海新區開發,政策的優勢導致了天津前幾年的人口流入。但去年人口流出,說明天津目前的經濟結構是不太合理的,”王振坡向時代週報作出了分析,“明顯偏重於央企,而民營企業和民營經濟的活力不足,就業崗位不足,造成了天津經濟活力的缺乏。濱海新區的建設規劃應該是由點到面的過程,但一開始有點貪大,所以留下後遺症,一旦出現別的政策高地,就可能面臨明顯的可持續性不足的問題。”

而內在的產業結構不合理,加上各地的人才爭奪共同催生了天津這輪的人才新政。“天津去年的人口流出,可能與雄安新區,包括其他城市的發展是連在一起的,國內例如鄭州、長沙、武漢、成都等城市在吸引人才的情況下,再加上自身產業結構需要調整,所以出臺了這樣的一個新政。”王振坡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

那麼天津市本身吸引人才的資質如何呢?“到天津落戶,主要還是考慮到孩子的教育,這邊高考的錄取率高。”王遠(化名)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據統計,在目前爭奪人才的城市中,天津的一本錄取率將近25%,遠高於鄭州、西安等城市,分數線僅高於北京和上海,天津的高考紅利吸引著家長們。

而與教育、學區綁定的另一端,實際是住房。天津人才新政出臺後,亦引發了對房地產去庫存的猜測。“我從一些開發商瞭解到,原來一個樓盤一天賣一兩套房,這兩天增加到二十到三十幾套在賣。新政的初衷可能不是為了房地產,但房地產市場的升溫是一個連帶效應,城市的房地產是和人口相連的,有人方有需求,從這個角度來看,一個地方人口的增多肯定會帶來房地產市場相對趨勢向好,在限購的前提下,人才新政不會是為刺激房地產市場。”王振坡向時代週報記者分析。

天津市人社局此前亦在解讀人才新政時表示:“此輪人才落戶新政,目的在於支持有意來津真正參與我市各項事業發展、願意在津腳踏實地創新創業的人員,而不是借落戶之機,單純掛靠戶籍,或為子女獲得參加高考資格、買房炒房的各類其他人員。”

各地人才新政需要統籌和適當干預

在天津發布“海河英才”的計劃當天,同日早上,國家發改委孟瑋就近期人才爭奪的情況作出了回應,表示中國勞動力人口不存在總量不足的問題,目前我國16-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規模仍然保持在9億數量級。

這意味著並非國家的勞動人口尤其是高學歷勞動人口已經不足以支撐大城市的發展,而是各城市可能都面臨著在產業結構調整的情況下求發展的境況。

此前抓眼的西安人才新政,在一個多月前作出了調整,3月23日後落戶西安的,須在原戶籍所在地參加中考錄取,2017年11月21日後的新落戶人口,需回原戶籍所在地參加2018年高考。各地人才新政樣式百出,卻也因公共資源不足的現實在調整。

“站在國家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目前人才競爭可能也帶有某種非理性的成分,一方面我覺得這是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為了促進發展的措施,但從全國的層面,這種政策的效果可能大打折扣,有一些地方為了盲目開發,也可能吸引到的人才並不適合當地產業結構,結果是政府花了錢卻沒有達到效果,反而影響其他民生問題,”王振坡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這是比較複雜的問題,在這種競爭中,短期內各地如果不跟上可能會吃虧,但是從總體上看,效果可能不如預期,需要中央政府統籌和干預一下,最起碼有些地方政策不能太過。”

5月16日,孟瑋亦表示,國家發改委將加強新時代人口流動趨勢的特徵研究,謀劃人口減少區域的發展問題,及時提出完善人口流動的有關政策建議。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在線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