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這些年,地震局都受了哪些委屈?

今天我們節目的這位局長,

被業內人士戲稱為,從“管天”到“管地”的轉變。

原來,從中學時期做氣象哨哨長開始,

到專業從事氣象科研,再到中國氣象局局長,

他做了43年的氣象工作。

而2016年的12月,

又從中國氣象局局長調任中國地震局局長,

他就是鄭國光。

這些年,地震局都受了哪些委屈?

先讓他來告訴我們,

為啥每次地震,

地震局都被推到風口浪尖上?

地震局的工作人員又受了什麼委屈?

這些年,地震局都受了哪些委屈?

Q&A

吳小莉:

目前中國的地震監測能力大而不強怎麼形容?

鄭國光:

一,我們的儀器的標準化很低。我們很多的儀器還要靠進口,而且很多的儀器不可持續,所以為什麼我們要在深圳建立一個儀器的研發中心。

二,地震的預報能力是世界難題,但是社會期望值還是很高。一談到地震局,你必須給我報個準確信息。這就是對地震局整個工作的不瞭解,當然我們有自己的原因,我們宣傳的也不夠。現在我們的預報水平就很低,你把老百姓的期望值弄的很高,這個落差大了,人們對地震工作就不理解。其實最關鍵的就是長期以來,地震體系封閉,我們很多的話都是說給自己聽的。包括地震預報,在科普里沒有人說過,大家都回避這個問題,總認為我們海城地震做出了比較準確的預報,這就讓地震局背上了歷史包袱。

吳小莉:

您也曾經說過:作為一個地震人仍然在為著原本的使命——地震監測、預報這個使命在繼續奮鬥。

鄭國光:

如果我們這一代地震人不去探索,我們的後代人怎麼來評價我們?雖然它是世界的難題,雖然它有很多未知的東西,但仍需要去研究。我想我們這一代地震人可以接過前一代的接力棒,之後繼續傳承下去,終有一天,一代傳一代,能夠把握好地球運動的規律。

這些年,地震局都受了哪些委屈?

這些年,地震局都受了哪些委屈?

關於十年前那場地震的一切,如今被不斷提起:死亡和傷痛,毀滅與黑暗,乃至於它如何發生,留下怎麼樣的經驗教訓,以及後來的,生存者,如何生;往生者,如何去……

十年後的今天,我們祭奠逝去的生命,探究災害的成因,反思應對的不足,不過,也許更為重要的問題是,當災難猝然而至,我們能否提前知曉,及時預警,把傷害降到最小。

這些年,地震局都受了哪些委屈?

5.12

汶川地震十週年祭

鄭國光:

到了地震局之後,我發現地震災害造成的人員死亡是在自然災害裡面最多的。中國大陸的面積佔全世界大陸面積十四分之一,但是中國大陸破壞性地震發生的次數佔全世界大陸地震的三分之一。

中國國土面積58%都處在地震烈度7度以上的地震高風險區,這意味著難度之大、分佈之廣、預防任務之重是很多國家不能比的。所以在世界上專門有地震局的是中國。

吳小莉:

中國地震局也是目前唯一在致力於地震預測的單位。但是這是世界的科學難題,我們花了多大的力氣?又取得了多大的進展?未來地震預測,還會是我們的重點工作嗎?

鄭國光

我們在地震監測方面的能力是顯著增強。我們在地震預報方面也建立了長期、中期、短期、臨近預報的業務。但是地震它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很不成熟的科學,曾經給你講:我從氣象局長到地震局長有什麼感受?那麼作為氣象局長,研究的大氣看得見、弄得清。到了地震局以後,地下是看不見、摸不著。 因此作為一個地震預報工作者,所承受的科學方面的壓力、社會方面的壓力乃至政府的壓力,是非常大的。

這些年,地震局都受了哪些委屈?

那麼當前城市擴張的背景下,

活動斷層的探測面臨哪些難題?

很多地震高發的城市大欠探測帳?

中國農村還有190億平米的農村房屋,

不符合設防標準?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

5月18日:

鳳凰衛視《問答神州》

吳小莉專訪中國地震局局長鄭國光。

這些年,地震局都受了哪些委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