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廣安嶽池縣:打造教育扶貧“嶽池經驗”

四川新聞網廣安5月24日訊(田祖囯 康友華)“我們縣辦起了大教育,黨委政府重教是基礎,教育扶貧是有力的推手。”談起嶽池教育的迅速發展,近日,該縣教科體局負責人點出了其中的玄機。

近年來,嶽池縣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把教育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優先任務,著力改變教育觀念和教育環境,“軟”“硬”兩手抓,努力通過教育提升貧困地區和貧困家庭的自我發展能力,推進教育事業內涵發展、科學發展、跨越發展,促進教育公平,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打造出了教育扶貧的“嶽池經驗”。

愛心呵護 放飛學子夢想

嶽池縣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鞏固率為99.54%,初中鞏固率為98.78%,三殘兒童入學率達93.77%,初中升高中(含職高)率達93.9%。這是嶽池縣2017年控輟保學情況的一組數據。

“當時因家庭變故,生活困難,差點就退學了。學校瞭解情況後,不僅免除了我的學費,每學期還資助我1000元。當我考上大學時,學校給我發放了‘雨露計劃’3000元助學金。得知我為上大學的學費發愁時,銀行給我辦理了8000元的無息貸款,在到大學報到前,還給我送來了500元路費。”川北醫學院嶽池籍學生胡建川回憶起以前的經歷感慨道。

像胡建川一樣在國家和社會的大力幫助下得以“圓夢”的嶽池貧困學生還有很多,這得益於嶽池縣積極做好教育資助。該縣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按照“認定、評審、公示、監管”的流程,對貧困學生切實做到應助盡助、應補盡補。2017年,該縣投入資金3777.25萬元,資助28851名學前教育階段至高等教育階段困難學生;建立教育扶貧基金,為1857名建檔立卡特殊困難學生髮放救助基金154.03萬元。此外,該縣積極與社會組織、公益組織、愛心人士等聯繫,對貧困學生進行多渠道、全方位的救助。

對貧困學生在經濟上給予幫助外,如何對他們進行心靈的呵護?

近年來,嶽池縣建立留守之家41個、愛心小屋40間、鄉村學校少年宮54個、心理諮詢室98個,為少年兒童搭建了集課外學習、心靈溝通、才藝展示、娛樂健身為一體的活動平臺,而學校則成為孩子們安全和諧的家園、學習進步的校園和健康成長的樂園。

政策支持 貧困孩子一個不少

嶽池縣現有公辦學校107所,其中幼兒園4所、九年一貫制學校51所、單設小學34所、單設初中12所、完全中學4所、中等職業學校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公辦學校在職在編教職工7115人,大專以上學歷佔99.4%,本科以上學歷佔57%,教師學歷達標率100%。在園幼兒30292人,小學在校學生58258人,初中在校學生28462人,高中在校學生14993人,中職在籍學生10049人。

近年來,嶽池縣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校舍安全工程、教師週轉房、城區教育擴容、農村公辦幼兒園等項目建設,教育事業得到長足發展。然而,城鄉教育資源分佈不均衡、硬件配置不均衡、師資配置不均衡、質量發展不均衡等問題仍然存在。“城區學校擠,農村學校弱,村級小學空”的狀況,讓貧困家庭學生更難獲得好的教育。

“據專家估算,每個貧困家庭,如果能培養出一個高中生或中職生,家庭脫貧可能性達80%左右;培養出一個大學生,家庭脫貧可能性達95%以上。所以說,教育扶貧才是長遠扶貧。”嶽池縣政府分管教育的負責人說道。

“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困輟學”是嶽池縣對每一個學生的鄭重承諾。該縣提出,必須讓適齡兒童全部入學、一個不漏,絕不能因貧困而輟學,更不能因讀書而返貧。充分發揮教育對促進人民群眾脫貧致富、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促進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

具體來說,就是要促進全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同時,要提高全縣職業教育促進脫貧致富的能力,“兩後生”均能接受適應就業需求的職業教育或職業培訓,力爭使有培訓需求的勞動力都能得到職業技能培訓。

2017年,全縣投入財政資金1.61億元,新(改、擴)建義務教育學校98所,校舍、運動場地10.5萬平方米;投入2614萬元,為17所農村學校建設教師週轉房449套;2014年以來,投入1.62億元,新建教師電子備課室100間、計算機網絡教室137間,新增電腦8021臺,新建錄播教室17個,教育信息化步伐不斷加快;建成教育城域網,增配“班班通”教學設備1900套,全縣所有義務教育學校全部實現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教學點數字資源全覆蓋;通過引進高層次人才、簽約免費師範生、招聘、考聘等方式,增補教師416人,絕大部分分配到農村學校任教,組織選派了近百名城鎮優秀教師到農村學校、偏遠地區學校、薄弱學校支教援教……

嶽池縣全面改善辦學條件,優化學校網點佈局,大力實施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學校營養改善計劃,著力推進基礎教育發展工程、控輟保學工程、校校結對幫扶工程、教師隊伍建設工程、技能人才教育培訓工程,不斷縮小教育資源配置的城鄉、區域、校際差距,讓孩子們有書讀、讀好書,至少學會一種技能,讓教育成為脫貧致富的長遠抓手。

全員扶貧 教育系統全覆蓋

“第一書記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要立足艱苦條件敢於吃苦克難攻堅,要聚焦致貧原因創新多點扶貧工作思路,要密切聯繫群眾務實推動貧困村、貧困戶早日脫貧摘帽。”日前,嶽池縣教科體局負責人來到石鼓鄉高屋基、沈拱橋等村,詳細瞭解縣教科體局聯繫村精準扶貧工作及“五個一批”脫貧攻堅工作實施情況,在關心該局選派的第一書記駐村生活情況後,該負責人勉勵道。

幹部幫窮戶,共走致富路。嶽池縣教科體局積極謀劃、強化措施,從“點-線-面”紮實推進教育扶貧工作深入開展,在全縣教科體系統迅速掀起扶貧熱潮。

抓好“關鍵點”,以上率下。該局班子成員、各學校校長作為教育扶貧攻堅的“關鍵點”,走在前面,為其他黨員幹部、教師做好表率,確保精準扶貧落到實處。草擬《嶽池縣教育與就業扶貧專項方案》,大力開展扶貧公募活動,全系統募集資金18萬餘元。籌集4.2萬元為聯繫鄉鎮修建黨員活動室,機關幹部扶貧幫困500餘戶,併為其送去價值近5萬元的化肥、農藥、種子等農資。編制了嶽池縣教科體局教育扶貧細化方案,統計了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就讀情況。

與此同時,嶽池縣教科體局拉長“宣傳線”,擴大宣傳效果。該局及時召開動員大會,採取集中學習培訓和自學相結合的方式,做到每個職工都能熟悉相關教育扶貧政策。在聯繫村村莊、交通要口及村委會醒目位置張貼宣傳標語、懸掛橫幅、出黑板報,在公路兩旁製作永久性宣傳標語5條,發放宣傳單180張、宣傳冊70份,對聯繫村的農民群眾進行教育扶貧的廣泛宣傳。

拓寬“覆蓋面”,研究出臺《嶽池縣教師幫扶貧困村實施辦法》,全力推進教育扶貧新常態。按照“感情上貼近群眾,工作上服務群眾,經濟上幫助群眾,生活上關愛群眾”的思路,該縣選派學校聯繫貧困村,選派教育督導責任區督學、學校教師結對幫扶貧困戶。各學校深入結對幫扶村開展調研,全面摸清村情民意,協助幫扶村制定扶貧工作思路、工作目標、工作計劃,幫其發展扶貧產業。責任區督學、學校教師深入貧困村民家中,開展送教下鄉、送教上門活動,與貧困戶交心談心,宣傳法律法規,指導就業創業,助其早日脫貧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