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科學家建立拉曼介導靶向元基因組技術研究海洋固碳機制

海洋覆蓋地球表面的71%,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躍碳庫。海洋微生物個體雖小,但數量極大,每年固定二氧化碳達22億噸,佔地球上年生物固碳總量的一半以上。然而,海洋微生物的原位功能通常難以直接測量而且絕大多數尚未培養。因此,如何直接建立細胞原位功能與基因組的關聯一直是業界的關鍵方法學挑戰。近日,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單細胞中心建立了拉曼介導的靶向元基因組技術(Ramanome-Guided Metagenomics;RGM),RGM首先通過單細胞拉曼光譜表徵與識別細胞原位固碳功能,然後準確地分選出特定固碳功能的單細胞,並與基因組測序相耦合。由於其不依賴於細胞培養而且不需熒光標記細胞,因此RGM技術為海洋微生物組原位功能研究提供了嶄新的思路與方法,該工作近期發表於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doi: 10.1111/1462-2920.14268)。

單細胞中心的荊曉豔、勾洪磊和公衍海等人合作,首先開發了“All-in-One”單細胞拉曼分選與測序一體化器件,以提高從複雜環境樣品中拉曼分選細胞的質量和通量。他們以中國黃海近海真光層的新鮮海水為模式,用13C-NaHCO3飼餵其微生物組,然後通過測量海水拉曼組中各個單細胞拉曼圖譜上13C峰的動態特徵,從而分辨在海水中活躍固定與代謝無機碳的單細胞群。進而基於“All-in-One”單細胞拉曼分選與測序器件,分選這些原位固碳單細胞群,並測定其DNA序列,以重構出基因組草圖(圖1)。研究人員發現,在該海域,固定與代謝無機碳的優勢物種為Synechococcusspp.和Pelagibacter spp.,二者都含有類胡蘿蔔素並且均將無機碳源中的13C整合入細胞中。與這些功能相吻合,Synechococcus spp.和Pelagibacter spp.的基因組上都帶有類胡蘿蔔素合成,光能量捕獲和CO2固定所需的關鍵基因。而且,Pelagibacter spp.擁有β-胡蘿蔔素、視紫質合成和利用回補反應固碳的代謝通路。

作為海洋中數量最豐富的細菌類群,Pelagibacter spp.是否在海洋中原位固定二氧化碳,業界一直眾說紛紜。這一工作為該重大問題的回答貢獻了嶄新的證據,並提出了相應的分子機制。同時,RGM技術的建立為在各種時空尺度探討海洋微生物組“Genome-Phenome”關聯機制,奠定了方法學基礎。

上述工作由英國牛津大學工程系黃巍和中科院青島能源所單細胞中心徐健合作指導完成,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中科院微生物組計劃等項目的支持。

科学家建立拉曼介导靶向元基因组技术研究海洋固碳机制

青島能源所建立拉曼介導靶向元基因組技術研究海洋固碳機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