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 華信系承認董事局主席葉簡明不能正常履職,20億債券面臨償付危機

文 | 市界 李章洪

編 | 山海關

潮水正在退去。

5月14日,上海華信在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發佈公告稱,由於公司正常經營受到重大不利影響,資金籌措方案尚未落實,2017年度第二期超短期融資券“17滬華信SCP002”到期兌付存在不確定性。

“17滬華信SCP002”的到期兌付日為2018年5月21日,應付本息金額共計20.89億元。

同時,上海華信在公告中提及,中國華信能源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已“不能正常履職”。上海華信稱,董事局主席不能正常履職以及3月1日媒體新聞事件等不利因素的衝擊,使得公司正常經營已受到重大影響,“17滬華信SCP002”的償付資金暫時無法落實。

華信系承認董事局主席葉簡明不能正常履職,20億債券面臨償付危機

3月1日,財新曾發佈消息稱,中國華信董事局主席葉簡明被查。隨後中國華信發佈聲明稱,該報道沒有事實依據,也未經葉簡明本人及公司核實同意。

中國華信及其控股的系列公司被市場稱為“華信系”。“華信系”是中國民營能源巨頭,後來又涉及金融領域,在資本市場出盡風頭,併購頻繁、擴張迅速。上海華信是“華信系”的核心資本運作平臺,其營收佔中國華信的八成左右,旗下控股的華信國際為A股上市公司。

3月以後,華信系處境窘迫,陷入資金危局,涉及多起訴訟。公告顯示,上海華信所持華信國際合計103.63億股已被執行司法輪候凍結,遠遠超過上海華信實際持有華信國際的13.8億股。

今年年初上海華信擬發行50億元公司債,用於償還借款和補充流動資金,但最終於4月2日中止。這筆規模50億元的融資未能成功,讓華信繫緊繃的資金鍊進一步承壓。但還款的壓力已然來襲。

截至2018年5月14日,不包括兩隻共40億元的可續期公司債,上海華信目前有13只債券尚未到期,總體規模為266.24億。2018年是償債高峰。在5月、6月、7月、8月,上海華信分別需要兌付20億元、20億元、20億元和21億元的超短期融資券,在11月還需要兌付20億元的中期票據,共101億元。根據wind統計,2018年上海華信償債現金流預計需要安排116.54億元。

在陷入資金鍊危機前,“華信系”在海外併購動作頻頻。截至2017年9月末,上海華信已收購捷克J&T金融集團50%股份(9.8億歐元)、哈薩克斯坦國家石油公司國際公司(KMGI)51%股權(總投資6.8億美元)、ADNOC Onshore 陸上租讓合同區塊4%權益(總投資18億美元)。

2017年10月,中國華信又計劃以91億美元收購俄羅斯石油公司14.16%的股份。據界面新聞報道,大宗商品巨頭嘉能可5月4日表示,正在終止一項將所持俄羅斯石油公司股權出售給中國能源公司的擬議交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