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4 弄來弄去,雲裡霧裡(一)

弄來弄去,雲裡霧裡(一)

前一晚,與布努瑤族人家妹子聊了許多,感受到她走出大山又走回大山的不易和智慧,我不是導演,或許,她就是新中國新時代最勵志的有為青年民族代表(要拍勵志片的導演,有意的話請聯繫我)。

弄來弄去,雲裡霧裡(一)

夜幕,在思緒翻飛和浸入布努人心田的春雨中拉開,卻好像沒有在再合。實際上,當地的壯族和布努瑤人們渴盼著這場雨早日到來,若是雨能下久一點,對他們更好。因為,這是非常缺水的人類居住地。即使幾天幾夜的雨,頂多讓當地人的水池滿了一些,絕大部分雨水都流入了黑暗的地下世界,也因此造就了中國最奇異的最長地下河——廣西地蘇地下河。

弄來弄去,雲裡霧裡(一)

弄來弄去,雲裡霧裡(一)

常說水千條,山萬座。這裡,聚集了千萬座山峰,就是不見一條小河。喜愛山的人(比如我),在這定可陶醉。這裡是世界上最壯觀最大面積的喀斯特高峰叢低窪地,千萬座峰叢中間的小盆地,地理上叫窪地,當地人叫“弄”。弄,最底部往往是平地,通常面積不大,平地周邊是當地人生活、居住的地方。這片土地,叫七百弄。

弄來弄去,雲裡霧裡(一)

七百弄,可不止七百個弄。打開導航地圖,滿屏都是弄字,而且這裡的地名往往是兩個字,即某弄。地名的正確解讀在這裡尤其重要,漢字中同音字很多,口語說去“某弄”,可能會讓人不明白你到底去哪,因為有多個不同方向的“某弄”。千萬個弄,在連綿不絕的峰叢,也在你的掌心,你要去“那個”村?有弄龍、弄馬,有弄紅、弄黑,總之,弄大、弄多!(這六個弄和“那個”都是當地地名)

弄來弄去,雲裡霧裡(一)

弄來弄去,雲裡霧裡(一)

稍微平坦的弄、大一點的弄就有人家,你可想象在一座山後,可能就是一個村寨,一山一世界。人是這樣散落,連植物也是如此分佈。不同的山頭,可能分佈有不同的植被種類,植物學家稱為“一山一種”。你也可想象成這裡分佈了許多生態島嶼,植物、動物生活在不同的島嶼上,它們也許沒有往來,就此終了一生。有一種保護植物叫苦苣苔,以廣西市縣區地名來命名的有15種,共有166種苦苣苔是廣西特有種。廣西境內雖然發現有273種苦苣苔,但瀕危級別以上的苦苣苔有141種。在峰叢的山腰石縫,有幸發現了一種苦苣苔,回來查閱相關資料,就是不知屬於哪一種。在黝黑的石頭縫裡,只有一丁點土,卻盛開著那麼嬌豔的花朵!

弄來弄去,雲裡霧裡(一)

弄來弄去,雲裡霧裡(一)

雨,一直下。到處都是水墨畫,有些還是大寫意呢,從早到晚,震撼全場。朋友圈聊天時,師從知友梁老師學畫畫的老知友小玉說:我更喜歡水墨。我回答:那你去時就祈求下雨吧!她說:下雨也是要拼人品的!回想在弄裡的日子,我由衷地謝天謝地!在一幅幅畫前,我們駐足、感受、難離。眼前是一幅畫,前方還有更多畫。今天是畫,明天還是畫……

今天,就先弄到這裡吧。

行於2018年3月24日-26日

作者

劉銘初,攝影師,專注個性旅行的知途旅行創始人,56小鋪創始人。常年考察於中國最原始的人文景觀和自然風光,是“走遍中國少數民族”總策劃師,目前深入瞭解二十多個少數民族文化,已記錄一百多項少數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當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搶救性記錄者和積極的民族文化傳播者。

其個人事蹟及其創辦的知途旅行公司多年來廣受主流媒體關注和報導,目前是《中國民族報》特邀專欄撰稿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