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6 看過《瓦爾登湖》的人都想這樣活!

一百多年前,當美國的大工業蒸蒸日上、資本社會欣欣向榮之際,一個二十八歲的年輕人選擇了反主流而前行,他離開繁鬧的市區,搬到了人跡罕至的瓦爾登湖畔獨自生活。他說:

我願意獨自走我的路,或者可以的話,和宇宙的建設者結伴同行,也不願混在盛裝打扮的都市人群中招搖過市;我不願生活在這躁動不安的、神經兮兮的、熱鬧喧囂的、雞零狗碎的十九世紀,我寧可站著或坐著思考,任由時間悄然流逝。

看過《瓦爾登湖》的人都想這樣活!

在湖畔住了2年後,他寫了本書《瓦爾登湖》,至今依然是自然主義者的生活必備,很多人把它當做逃離都市生活重歸自然文明的制勝法寶。他是誰呢?就是美國自然主義作家——梭羅。

看過《瓦爾登湖》的人都想這樣活!

亨利·戴維·梭羅(1817-1862),美國作家、哲學家,超驗主義代表人物,也是一位廢奴主義及自然主義者,有無政府主義傾向,曾任職土地勘測員。

梭羅畢業於哈佛大學,曾協助愛默生編輯評論季刊《日晷》。寫有許多政論,反對美國與墨西哥的戰爭,一生支持廢奴運動,他到處演講倡導廢奴,並抨擊逃亡奴隸法。其思想深受愛默生影響,提倡迴歸本心,親近自然。1845年,在距離康科德兩英里的瓦爾登湖畔隱居兩年,自耕自食,體驗簡樸和接近自然的生活,並以此為題材寫成長篇散文《瓦爾登湖》(又譯為《湖濱散記》),成為超驗主義經典作品。梭羅才華橫溢,一生共創作了二十多部一流的散文集,被稱為自然隨筆的創始者,其文簡練有力,樸實自然,富有思想性,在美國19世紀散文中獨樹一幟。而《瓦爾登湖》在美國文學中被公認為是最受讀者歡迎的非虛構作品。

看過《瓦爾登湖》的人都想這樣活!

梭羅的思想內核——

梭羅倡導樸素、真實、清醒、自然的生活方式,他以《瓦爾登湖》作為自己的現身活法:每個人都能夠清醒地活著,追隨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和想法,做一個與眾不同、獨立自主的人。

梭羅認為,我們應該遠離都市的吵雜和汙染,迴歸到自然田園生活,最好的生活就是:該起床時就起床,該休息時就安心休息,保持安寧而沒有煩擾的心態;身邊的人要來就讓他來,要去就讓他去,讓鐘聲迴盪,讓孩子哭喊——下定決心好好地過每一天。

通過對自然生活的體驗,梭羅幫我們揭示出了以下生活信條:

1

幸福的人應該永遠生活在此刻,好好利用每件落到我們身上的瑣事,就像青草坦然接受每顆落在它身上的最細小的露珠那樣,別把時間用於挽回從前失去的機會,並美其名曰承擔責任。明明春天已經來臨,我們卻還在冬天裡流連。

2

最美好、最溫柔、最純潔、最鼓舞人心的相處,很可能是人和自然的相處,哪怕對可憐的厭世者和最憂鬱的人來說,情況也是如此。

3

深深地扎入生活,吮盡生活的骨髓,過得紮實,簡單,把一切不屬於生活的內容剔除得乾淨利落,把生活逼到絕處,用最基本的形式,簡單,簡單,再簡單。

4

從今以後,別再過你應該過的人生,去過你想過的人生!

5

時間決定你會在生命中遇見誰,你的心決定你想要誰出現在你的生命裡,而你的行為決定最後誰能留下。

6

我步入叢林,因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義,我希望活的深刻,並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然後從中學習,以免讓我在生命終結時,卻發現自己從來沒有活過。

看過《瓦爾登湖》的人都想這樣活!

在《瓦爾登湖》中,梭羅寫到了豆田、鎮區、湖泊、農場、動物、春天、湖……大自然的草木鳥獸在他的筆下展現出了無盡的魅力。建木屋,砍柴種豆,寫文章、讀書思考,迎日出、別夕陽,看湖底魚嬉、觀螞蟻大戰;簞食瓢飲,樂在其中。這不僅讓我們想起了中國田園詩人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自然生活,想到東晉文人們的飲酒作詩曠達從容的山野生活,以及老子的那種清靜無為清心寡慾的純精神生活,對人這個有靈性的生物來說,還有什麼比貼近自然更適合的呢?

而今日的我們,60%的人已經住到了城市,脫離了自然的生活,把自己投入到工業大生產的洪流之中。機器的轟鳴,輪子的飛速旋轉,發動機的噪音,空氣的汙染,人聲的吵雜與喧囂,鋼筋水泥中的人性變異……還有什麼能比這些更易摧毀人的自然本性呢?

看過《瓦爾登湖》的人都想這樣活!

有人說,二十一世紀是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由此必將造成我們每個人的焦慮和不安,我們身處其中,雖然明白其中的厲害關係,但是卻無力迴天。也許事情並沒有那麼悲觀,因為我們還有梭羅,還有《瓦爾登湖》,他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只要你想,每個人都可以按照自己內心的想法和感受去活,不世故不滄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隨波逐流不人云亦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