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2 騰衝虞家營:一個消逝不離岸的村落

騰衝虞家營:一個消逝不離岸的村落

一排排整齊劃一的小院、一條條幹淨寬敞的道路、一片片綠意盎然的茶園,看到這些,你是不是以為走進了一個特色旅遊小鎮或是綠色城市小區?其實不然,這裡是清水鄉駝峰社區的虞家營新村。

騰衝虞家營:一個消逝不離岸的村落

虞家營自然村隸屬於清水鄉駝峰社區,位於騰衝機場東部,距騰衝市區13公里。

騰衝虞家營:一個消逝不離岸的村落

虞家營村是怎樣從一個以砍柴、種田、放牛、織布為業的傳統村落,發展成充滿現代氣息的美麗鄉村的?讓我們一起走進虞家營探訪它的前世今生。

前世

騰衝虞家營:一個消逝不離岸的村落

虞姓家譜記載,先祖虞勝,本為軍隊將領,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隨軍到騰,他帶著母親舒氏與家眷落籍虞家營老寨,至今已637年。

騰衝虞家營:一個消逝不離岸的村落

由於當時生產條件,他把宅子建在了半山腰斜坡地帶,坡度將近30度,隨著子孫後代的繁衍,房屋也就圍著老宅,沿坡而建。一去數百年,原生態的村落雖然有層巒疊嶂之美,但是處地偏僻、交通閉塞、地勢陡峭,地質災害隱患突出。民間有個戲謔的說法,把這個寨子叫做“搬樁寨”,就是上個廁所要先找到個樹樁頭來抓著些,以防滑倒滾落,足見其生活環境的險惡。

騰衝虞家營:一個消逝不離岸的村落

特別是到雨季,人們晚上不敢睡得太死,生怕家後的山體滑坡。這個時候老人和小孩子們基本不敢出門,就怕摔跤出事。生病的時候,醫院的救護車無法到達,只好從村裡請7、8個壯年人用擔架抬著送到醫院去。

騰衝虞家營:一個消逝不離岸的村落

有個小故事一直流傳至今:有一年,眼看村裡有一位孕婦要臨盆,於是趕緊用擔架抬著往醫院跑,結果,沒到醫院,孩子在半路一個叫“馮家地”的亂草蓬裡就生了下來。

騰衝虞家營:一個消逝不離岸的村落

2000年,一場大雨過後,村寨路面突然裂開一個大口,農戶家中的牆體也裂開,面對來自大自然的威脅,許多村民權宜之計只有弄幾根木料來支撐房梁;有人直接搬到距離老寨四公里多的學校裡去居住;有的用泥巴來填補自家的牆體。

騰衝虞家營:一個消逝不離岸的村落

虞家營村的狀況,讓黨委、政府憂心忡忡、寢食難安。據說,每到雨季,清水鄉每個領導幹部的宿舍裡,雨衣、水鞋、手電筒都放在觸手可及的地方,以防虞家營隨時可能發生的災變。虞家營群眾的安危,也同樣牽動著騰衝市委、市政府領導的心。

今生

騰衝虞家營:一個消逝不離岸的村落

2010年對於虞家營的群眾來說,是難忘的一年。在騰衝市委、市政府關心支持下、清水鄉黨委政府積極爭取和整合各類項目資金2280萬元、群眾自籌資金4100多萬元,按照“新房新村、生態文化、宜居宜業”的美麗宜居鄉村建設要求,經多次選址,最終確定在茶園位置實施了整村易地搬遷工程。

“新家位置那麼高,上去喝西北風嗎?”雖然自知生存條件艱難,但要村民離開一個擁有600多年曆史、祖祖輩輩都在這裡生活的老村寨,還是有些捨不得。第一批搬遷中,大概有一半人搬到了新址,但也有大部分人保持觀望態度。

騰衝虞家營:一個消逝不離岸的村落

“以前,出門就是懸崖,現在能有這麼好的政策,我要早早地搬上來,早來早享受”現年64歲的虞家營一組村民虞增平說。他建好後的第二天就搬到了“新家”。家門口的茶園像公園一樣,設著涼亭,農閒的時候可以到涼亭裡去嘮家常。遇到採茶季節,婦女們無論早上還是中午,一有時間就泡到了“茶園”採摘賺錢。這可讓當初不願搬上來的人們心熱壞了,積極參與了第二批次的搬遷。

騰衝虞家營:一個消逝不離岸的村落

按照統一規劃、集中投入、配套完善、分批實施的思路,虞家營村科學編制了《虞家營美麗宜居鄉村規劃》,有機整合扶貧安居、易地搬遷、農家新居、農村危房改造等項目,將分散的資金集中起來。並投資1900萬元實施了進村主幹道、村民文化活動中心、安全人飲、農村電網改造、農村公墓等工程,給群眾的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騰衝虞家營:一個消逝不離岸的村落

整合危改、地質災害搬遷補助資金,戶均補助22000元,從2016年起,每戶農戶可申請建房貸款11萬元(包括危改5萬、易地扶貧搬遷6萬)。

騰衝虞家營:一個消逝不離岸的村落

所建房屋均為青(紅)磚黛瓦斜屋面、三房一照壁、穿鬥木結構的騰越建築風格。將“安全、實用、經濟、環保、美觀”的現代建築要求與傳統建築風貌有機結合,內部建設要求引入廚衛入戶、人畜分離,積極引導群眾在房屋內部裝修使用清漆,充分展現用料的本色。

騰衝虞家營:一個消逝不離岸的村落

有了新家還要有新業,才是一個完整美好的未來。

未來

騰衝虞家營:一個消逝不離岸的村落

虞家營平均每戶有農田4畝,山地6畝,山林40—50畝,農田用來種植農作物,基本每年的收入就是在2萬多元。很多家庭,都是男人出門務工,女人在家照料老人、孩子、牲口和農田,一份工錢多人用。最大的經濟來源於新村前的890畝茶園。茶園屬虞家營集體所有,2007年承包給清涼山茶廠,承包十年,現在又成功與綺羅茶業合作。茶園的施肥、澆水、採摘等,為村民提供了務工機會,每年四至九月,婦女們都可到茶園裡務工,補貼家用,一年下來,高的能拿到1.3萬元左右,低的也能拿到幾千。交通制約解除以後,進城務工的人更多了。男性技術型民工一天能拿到200元左右,婦女也能拿到70—80元。

騰衝虞家營:一個消逝不離岸的村落

在掛鉤單位的大力支持下,通過先期多輪次的竹編培訓,2017年底天賦藝並駝峰竹編廠在虞家營正式動工興建,目前,投資30餘萬元,佔地3.5畝的第一期廠房投入使用。現在有來自駝峰社區各村民小組的40餘位群眾實現了穩定就業,到2018年底駝峰竹編廠第二期廠房和辦公樓也將投入使用,到時又能提供幾十個就業崗位。

騰衝虞家營:一個消逝不離岸的村落

虞家營新村注重產村融合,依託近城優勢和社區勞動力就業公共服務合作社,開展種養殖、家政服務、保潔綠化、餐飲服務等職業技能培訓720餘人次,使群眾務工收入佔到總收入的70%以上。同時,通過種植烤煙、草果、泡核桃、紅花油茶、花卉及發展林下養殖,每年增加經濟收入160萬元。

騰衝虞家營:一個消逝不離岸的村落

下一步,還將依託獨特的茶園景觀、良好的家居環境,將虞家營建設成集茶園觀光、茶文化體驗、茶餐飲、綠道騎行、茶山露營為一體的“大地茶海”,讓村民有新家,也有新業,真正過上幸福的日子。我們有理由相信虞家營將煥發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騰衝虞家營:一個消逝不離岸的村落

圖/解宏偉羅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