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小滿裡的小雨

小滿裡的小雨

今日小滿,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雨滴時而倏急,時而散漫,時而斜射而下,時而自由落體,又忽然狂亂無序。

在恍恍天宇間,雨滴盡情演繹著自己,就像一場宏大的音樂會,演奏出各種奇妙的聲音,亦或是一場萬人空巷的舞會,競相舒展曼妙的腰肢。

雨越下越大,啪啪的打在房簷上,輾轉了片刻,又極不情願滾落在地面上,濺起一朵朵小水花,晶瑩剔透。

校園的草坪上,每顆小草都頂著亮晶晶的小水帽,在微風中搖曳著,像是路上擁擠的行人摩肩接踵,互相碰撞著,小水帽也順勢而下,倏得鑽進草地裡,融化在大地母親的懷裡。小草經過雨的滋潤,顯得愈發精神,翠色慾流。

花兒也不甘落後,忘情的吮吸甘甜的乳漿。雨滴落到花瓣上,鑽進花心裡。真是桃花香,李花香,淺白深紅,一一斗新妝,花兒愈加嬌豔欲滴。難免使人聯想“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雨越下越大,路上飄起了很多小花傘,隨著風雨飄舞著,傘下有甜蜜的情侶,有趕路的行人,有快樂的頑童,還有匆忙的學子……傘越來越多,逐漸匯成傘的海洋,花的世界。

忽然傳來爽朗的笑聲,“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這雨來的真是時候,省了我們多大的麻煩,今年小麥一定大豐收。”只聽另一個聲音說,“是啊,老天爺太眷顧我們了,現在小麥正是灌漿的關鍵時候,麥粒肯定豐碩飽滿,再有半月,就是芒種了。”

小滿,是一個最具中國文化智慧的節氣,他告訴我們,月滿則虧,水滿則溢,所以今天沒有大雨滂沱,而是潤物無聲。真感嘆我們的祖先,連今天的雨都設計的講究中庸之道,恰到好處。如果現在大水滿灌,小麥可能遭受滅頂之災。

“小滿”之中,還蘊含著以天道指引人道的大智慧。

無論道德修養還是世間功業,皆堪稱中國幾千年典範的曾國藩,所追求的人生境界就是“小滿”,他稱之為“花未全開月未圓”。連他的書房,都取名為“求缺齋”。

人生在世,不必追求事事完美,《易經》中指出“飛龍在天,亢龍有悔,大成若缺”。事物發展到頂峰,一定是急轉而下,處於亢奮狀態的飛龍只能盛極一時,取而代之的必然是頹廢和敗落。

就像今天的小雨,不疾不徐,不緩不重,使一切事物都感覺這場雨的愜意,妙不可言。如果是瓢潑大雨,將會是另一番場景,殘花敗柳,枝葉滿地,行人怨聲載道,農人哀聲嘆氣。

道家哲學中提倡:“物忌全勝、事忌全美、人忌全盛、涵容以待人、恬淡以處世”。最完美的東西總是有缺失,有缺憾才有進步。

自然沒有大滿,只有小滿,人生沒有大團圓,只有小團圓。因為這是生命的常態,也是人生最樸實的風景。

我喜歡今天的小雨,我喜歡這樣的小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