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重慶有座古橋時隱時現,橋下有把“斬龍劍”

重慶市雲陽縣境內有一座百年古橋,是一座保存較好的“文物橋”,始建與清同治年間,每年都會有許多遊客慕名而來,只因這座橋並不是隨時都可以見到。

重慶有座古橋時隱時現,橋下有把“斬龍劍”

這座橋原名“興隆橋”,由於地基不穩在發生坍塌,民國時期曾先後兩次對其進行修葺,完工之後便改為“述先橋”,有承先的意思。

述先橋海拔在160米左右,三峽大壩完工之後,蓄水可達到175米,所以橋身會完全沒入水中,但這僅限於川江的枯水季節,汛期開閘放水後述先橋以及周圍的山體都會再次顯露出來,便形成了在水中“時隱時現”的景觀,文物保護專家也專門就此制定了一些列的保護措施,採用加固防蝕種種措施來保護這座百年石橋。

重慶有座古橋時隱時現,橋下有把“斬龍劍”

石橋兩邊分別有三十和二十九個臺階,寓意為陰曆的大月和小月。

而“難得一見”只是述先橋吸引人的一個原因之一,此外最有吸引力和神秘感的當屬橋下正中央懸著的一把“斬龍劍”,“斬龍劍”是世代人對橋下懸劍的稱呼,同述先橋一樣,這把劍也屬於“文物”,不過百年之間卻沒有任何人打這把劍的主意,不禁使人感到奇怪。

其實“斬龍劍”的存在只是一種象徵意義,本身並無多大價值,而且劍身材質只是普通的鐵製品,如此多年下來早就是鏽跡斑斑,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層精神層面上的原因。

重慶有座古橋時隱時現,橋下有把“斬龍劍”

“斬龍劍”顧名思義便是斬去飛龍,保護風調雨順,即使只是傳說,但也能給當地人民帶來心理安慰,自然沒人再去打這把劍的主意,畢竟一把小心可能就引起民憤了。

其實我國不止述先橋下有“懸劍”的習俗,在許多地方都有類似的橋樑,除了歷史留給我們的遐想,更多的是研究當地人文歷史的寶貴价值,但凡橋下懸劍之地,必然是洪水的多發地,古人出於對神靈的敬畏以及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橋下懸劍便成了最好的寄託。

重慶有座古橋時隱時現,橋下有把“斬龍劍”

值得一提的是位於江口縣良溪村同樣有一把橋下懸劍的石橋,據村民講述,原本他們這是洪水多發地帶,此地原本是一個港口,每到汛期經常發生翻船事故,其中的一位姓林的大戶出資修建了石橋,可在中途由於資金有限,林姓大戶不得不帶著村民到周圍乞討,最後終於將石橋建成,有合資打造了一把劍懸在橋下,說來也奇怪,自從橋建成之後當地的水位便再也沒有超過劍尖過。

重慶有座古橋時隱時現,橋下有把“斬龍劍”

每一件歷史遺留下來的“文物”都有其特殊性,古人並不會無緣無故的建造一個物品,挖掘它們背後的歷史秘密,是一件有趣且有意義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