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8 幼教體系|培養有節奏的常規,走進華德福一日生活

來自德國的華德福教育,是在世界各地已有90多年實踐歷史的一種完整而獨立的教育體系。正如當今世界其他主流課程蒙臺梭利、瑞吉歐等一樣,它漸漸被更多的國人接納與認可,今天橙子就帶大家一起走進華德福的一日生活。

幼教體系|培養有節奏的常規,走進華德福一日生活

清晨的太陽微微升起,老師們就早早地來到“幼兒園”(這裡的所有人發自內心地把它當做一個大家庭)。老師們穿著長裙或長圍裙,開始為新一天的兒童之家做準備。

華德福老師為什麼要穿裙子? 其實,不是華德福的規定,而是它提倡帶給孩子的環境應該是流淌著的柔和的,是為了給孩子創造能專注發展自己的環境。簡單樸素的長裙不易吸引兒童注意力,還能帶給幼兒整體的認知。華德福還建議老師最好穿暖色的衣服,以帶給孩子溫暖的感覺,它的整體環境創設也是這一理念指導下的產物。

懷著崇敬接納孩子

帶著愛教育他們

護送他們邁上自由之旅

——魯道夫·斯坦納(華德福教育創立者)

帶著這樣的教育理念老師們結束了一早的準備活動,開始迎接陸續到達的孩子們。幼兒在這裡的一日生活也就由此開始:

一日活動概覽

幼教體系|培養有節奏的常規,走進華德福一日生活

華德福的一日活動是稱作節奏的,因為每一個環節不會有特別嚴格的時間限制,而是呈現不同活動之間的一種自然流動。

1、看到這樣的節奏安排,我的感覺不是急躁而是平和。

對於我們稱之的“過渡環節”(飲水、如廁等幼兒的生理自然需求),華德福沒有明確標明時間,因為在這裡孩子每日活動時間是相對寬鬆從容的,不需要你追我趕,它是一種慢慢成長的教育。

2、你是否注意到無論室內室外的遊戲時間至少1小時?

華德福知道孩子的專注力是不能被隨意打擾的,幼兒教育要在時間上給孩子充足的安全感與深入探索的條件,這是對孩子生命節奏的尊重。我們一般認為3歲孩子的注意力為10—15分鐘,可在華德福即便一個剛滿3歲的孩子,沉浸在他喜愛的沙土或木塊的時間,半個小時都是很常見的。

3、各項活動的順序,動靜交替,呼吸交錯。

華德福特別主張有節奏、規律的生活。讓孩子們知道在什麼時候會發生什麼,是非常重要的,這會使他們在遊戲與交往中產生安全感、熟悉感、秩序感。

幼教體系|培養有節奏的常規,走進華德福一日生活

幼教體系|培養有節奏的常規,走進華德福一日生活

自由活動

孩子們進入教室,與老師互道早安,自己脫下並掛好外套等物品,換上室內軟拖(這裡木製品是主流,軟拖是為了減少對傢俱損傷也為了營造祥和的家庭氛圍),然後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開始自由活動(給老師幫忙、玩玩具、進區域等),等待其他幼兒的到來。

所有這些事都是孩子自己主動完成,因為他們每天都這樣進行活動,對這些常規已經非常熟悉。而老師則在一旁準備早餐或做著她的手工,絲毫不會催促孩子。如果有孩子對老師做的事情感興趣,那麼他可以拿著老師提供的材料坐在旁邊靜靜地觀看或者自己模仿著做,老師不會告訴他先怎樣後如何。

因為華德福知道模仿是孩子最突出的特質,是讓孩子成為獨立人最快的方式。所以華德福的老師也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他們親身例行著教師的榜樣作用。“少說多做”是華德福老師的一大特點,因為他們知道孩子很多時候不會用耳朵聽,而是用眼睛看,用心靈感受,用身體去模仿。

幼教體系|培養有節奏的常規,走進華德福一日生活

幼教體系|培養有節奏的常規,走進華德福一日生活

晨圈

當自由活動接近尾聲時,老師和孩子分別收拾自己的東西,偶爾有需要老師會來幫一下孩子,但不會有“快點、趕緊”等催促的話語,整理完畢後進入晨圈活動。

晨圈是一天的第一個集體活動時間,先回顧交流昨天的學習、見聞,然後講述新故事,然後一起做遊戲、唱兒歌、跳舞等。整個活動同樣帶有鮮明的節奏,有動有靜,一呼一吸。所有內容老師都不會刻意去教孩子,孩子是自由的模仿與學習,也許同一個兒歌舞蹈的內容老師會連續很多天,孩子們熟悉後就會自然而然地跟著做。

幼教體系|培養有節奏的常規,走進華德福一日生活

晨圈後,是上午點心時間。

老師引領了孩子們跟隨著排隊,不會要求孩子必須一字長蛇,也不會用叫喊的方式,只是用固定的歌聲引導。幼兒如廁、洗手完畢後有序地坐到自己的座位上,因為是混齡,大一些的孩子會主動承擔擺盤、分發點心等工作。餐前與餐後進行感恩教育,引導孩子感念萬物大地的贈與。

幼教體系|培養有節奏的常規,走進華德福一日生活

幼教體系|培養有節奏的常規,走進華德福一日生活

戶外遊戲

用餐結束後幼兒自己收拾好餐具及餐區的簡單清理,然後到衣帽間穿外套、戶外鞋開始戶外遊戲。

戶外活動就是在戶外,無論雨雪,大都不能阻擋。特殊天氣或特殊活動(如:玩泥漿)孩子們有專門的戶外活動服裝。

根據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主題內容,春季播種、秋季收穫、有時去遠一點的地方散步、有時在固定的場地區域玩等。你可能會看到孩子們有挖土的、有爬樹的、有搬石頭的、有跳高的……不用擔心他們會受傷,因為在華德福看來這才是童年,他們需要從中學會、加強自我保護能力。

幼教體系|培養有節奏的常規,走進華德福一日生活

故事時間

接下來是講故事時間,老師會用歌聲或鈴聲引領孩子要回教室了。孩子們自己整理好外套、飲水等,開始坐在老師周圍聽故事。華德福的故事時間有鈴聲有蠟燭,充滿了儀式感,讓孩子不自覺產生安靜的感覺。

一年中,孩子們會聽到各種童話,民間故事和自然故事(或木偶劇)。講故事的方式並不是從書上讀,而是以完整句子說。這樣利於讓幼兒感受到完整句子,體會其中完整地韻律,讓幼兒接收與表達完整優美的書面語言,而不是口頭語言的學習。在經典的故事情節中,幼兒只需感受其中的幸與不幸、善與惡,不必完全理解,因為那不符合這一階段孩子的發展特點。

幼教體系|培養有節奏的常規,走進華德福一日生活

藝術課

華德福沒有固定的課程,都是根據幼兒的需要設定的,但藝術、故事、勞動始終貫穿一日活動中。一般來說,教學會安排在早上,因為斯坦納認為早晨更適合學習,而下午比較適合安排更緩慢的藝術課程。

溼水彩是華德福典型的藝術代表,溼水彩從形式上來看是模糊、抽象的。華德福認為藝術是為孩子服務的,這就是孩子發洩表達、發展想象力的一種方式,不希望給孩子固定的形態,限制思維。但需要通過各種活動要養成孩子的秩序感、規則意識,例如畫溼水彩時幼兒需要有遵循一定的先後順序,對用具的擺放位置也有要求。

幼教體系|培養有節奏的常規,走進華德福一日生活

勞動活動

午餐基本與點心時間一樣,都需要幼兒參與準備、自己用餐及做好餐後值日工作。

整理清潔也是幼兒一日生活的重要內容,勞動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有愛、溫暖、合作和給予……這些都是幼兒以後獨立生活與創造力的基礎。在耕種勞作的過程中,幼兒切實感受到萬物的循環之道,培養意志力,熱愛自然,感恩生活。

幼教體系|培養有節奏的常規,走進華德福一日生活

半日的孩子午餐後家長便陸續接走,整日的孩子散步休息。有的園只開半日,下午的時間老師用來討論教學問題、準備節慶活動、家長座談、幼兒紀錄、製作新的玩具等。

兒童,教師和家長聚集在一個大圈,手牽手唱:

親愛的朋友們,再見了

親愛的朋友們,再見

現在是一天的時間

當大家都各走各的路

親愛的朋友們,再見了

親愛的朋友們,再見

幼兒整理自己的物品,分別於同伴、老師道別。

幼教體系|培養有節奏的常規,走進華德福一日生活

在這裡:

不用著急。孩子有大量時間做好想做的事。

不用害怕。每天的節奏是重複的,氛圍是祥和的。

沒有失敗。孩子們主動學習,持續探索,不用害怕失敗。

沒有命令。代替的是自我選擇,還有模仿的意願。

在孩子只需記憶正確答案的今天,華德福讓孩子成為孩子,讓他們慢慢成長。

參考文獻:

中國青年出版社翻譯書籍《自由地學習》原(英)歐德菲爾著《Free to learn》;

其他參考資料由國外waldorf相關網站蒐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