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发展出路在哪里?

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发展出路在哪里?

海南岛位于中国最南端,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素来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国务院在2009年发布的《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强调,海南将在2020年初步建成世界一流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使之成为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然而9年时间过去了,却并没有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成形的消息。反而在过去几年里,关于海南的新闻大多是旅游市场混乱、服务质量差、从业人员素质低、欺客宰客事件频发等。这些现象背后隐含的不仅仅是海南旅游管理的不规范和缺乏旅游业人才,更是海南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冲突的显现。现在提起海岛旅游,许多人会更愿意选择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等地,因为这些地方也有着丰富的海岛资源和温暖的气候,并且旅游体验更好,花费也不高、甚至要低于海南。

海南被称为“东方夏威夷”,夏威夷的发展可为海南提供借鉴。夏威夷是美国的第50个州,位于北太平洋,气候温和宜人,每年吸引约700万游客。据海南省长沈晓明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数据,2017年海南旅游总人数为6745万人次,主要是国内客源市场规模巨大。夏威夷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国外旅客平均能占到旅游市场的30%以上,而海南2017年国外旅客则刚突破100万(游客来源国的多样性则相差很大),仅占旅游总人数2%不到。夏威夷旅游人均消费约为1500美元,而海南旅游人均消费2017年仅为1200元人民币。从这些数据对比来看,海南离“国际旅游岛”还有非常大的距离。当然,这也可以理解成海南的旅游市场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路子也曾走偏。过去几年,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旗号下,海南的房地产行业高速发展,大量土地都被用来做房产开发,特别是沿海地区。地产业的高速发展其实也反映出海南在过去几年发展中面临的窘境,即旅游业疲软。然而,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在上月检查后指出了海南存在的问题:海域岸线自然生态和风貌破坏明显,沿海市县向海要地、向岸要房等情况严重;部分自然保护区管护不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环保风暴之后,海南的发展需要转向具有可持续、且不破坏环境的道路。

在我们看来,海南发展国际旅游岛面临的问题,既有思路问题,也有做法问题。在确定国际旅游岛的定位后,海南应该着力发展全域旅游,以广义的旅游业贯穿起整个海南的发展——既包括产业发展,也包括基础建设、服务业内容设计、公共服务供给,以及旅游地产发展。对于海南旅游业内容的发展,有人曾提出海南把博彩业作为一个出路,建议中央政府在国际旅游岛特事特办,以某种形式开放博彩(甚至有人提出开放赌禁),以拉动经济发展、劳动力就业,减少资金外流。其实近几年在中国的周边已经形成了一个博彩的环形圈,除了澳门,还包括越南、菲律宾、韩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外蒙古、老挝、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等国,均开设了赌场,还有即将开放博彩业的日本。因此,对博彩业的开放需要非常慎重,正视博彩业可能带来的众多社会问题。在我们看来,未来即使对博彩业开口子,也要在博彩的内容上慎重行事,发展一些赌博色彩弱、但娱乐色彩强的“轻博彩”,而不是直接开放赌业这种“重博彩”。我们认为,海南的发展如果只是紧盯着博彩业,这显然是一种思路上的偏差。夏威夷也是搞全域旅游,并没有大搞博彩业,依然取得了成功。可见,博彩业不是海南发展思路的要点。

海南发展的意义不只表现在经济层面,还在地缘政治层面具有重要意义。海南是中国紧邻南海的前哨基地,也是中国对南海施加经济影响和地缘政治影响的重要前沿。以海南为跳板,中国可以向南海“投放”更多的经济资源和地缘政治资源,发展出种类多样的海洋产业以及旅游产业(如大力发展赴三沙市的旅游)。仅仅是在海南建设和发展三沙市,对于维护南海主权、共同开发南海将有重要的作用。以三沙旅游为例,该市是中国总面积最大、陆地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县市,具有丰富的生物、矿藏、能源资源,其市场空间不可估量。不可忽视的是,地缘政治影响也是发展海南需要着眼的重要领域。

总的来说,海南省如果要在2020年初步建成国际旅游岛,仅仅寄希望于现行的政策以及发展模式是不够的,海南亟需找到一个更加科学和合理的发展模式,参照国际国内的成功经验,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发展注入更多的内容,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机制和路径。


分享到:


相關文章: